28.6 C
Hong Kong

小城故事

相關分類

更多文章

【登峰造極】香港首名女子兩登珠峰 鼓勵港人不變原則追夢 – 專訪曾燕紅Ada Tsang

攀登884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瑪峰,對很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高度,也是與生命來一次搏鬥。不過對中學教師曾燕紅(Ada)來說,愈困難的山峰愈具挑戰性。而且登一次不夠,兩年後再登頂一次,很可能香港再無比她更堅持和敢接受挑戰的女士。不過她坦言成功背後,過程曾面對多次失敗和困難,然而未曾走過低谷,又怎知道身處高山的感覺呢? ●曾燕紅曾兩次成功攀登珠峰,成香港首名女子完成創舉。 ●Ada與另外兩位中國女子登山隊成員於今年5月22日成功登頂。 雖然Ada再次成功登上珠峰,不過這次挑戰比過去十年多次闖關登山更大,事關這次她負責帶領中國女子登山隊挑戰世界高峰,如果成功,便創造了中國女子隊歷史。「一個人登珠峰頂,因為有多次經驗,以及無數訓練,對於我嚟講唔再係困難。帶領中國女子登山隊任務就好唔同,由組織、磨合,到集合成軍到抵達登山營地,準備攻山登頂期間,無時無刻都係挑戰同壓力,我既係登山者,亦都係團隊總負責人,要照顧同行兩位朋友。」比起獨闖成功,這次三人登頂對Ada來說意義更大。   ●登一次珠峰,由出發到回港,整個旅程歷時約兩個月。 攀登珠穆朗瑪峰極具危險性,以往亦有不少人命喪高山,故需要經驗豐富的雪巴人嚮導帶領。他們具備專業登山技能、熟識路況及天氣環境變化外,還須觀察團隊成員狀態,以備處理突發狀況,確保團員安全。和Ada 並肩作戰的是著名嚮導普魯巴.丹增.夏爾巴 (Phurba Tenjing Sherpa),他是最年輕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紀錄保持者,2007年至今累計共完成14次登頂珠峰,亦是尼泊爾國青年榮譽獎唯一夏爾巴獲得者。兩人合作無間,亦是相識多年的好友。「我唔會當佢只係普通嚮導,佢係隊友之一,更係我嘅定心丸。」不過今次旅程卻發生讓Ada非常難忘的事。「Phurba 上到山頂冇影相,只係叫我跟住另一個嚮導落山,之後我又唔見佢尾隨我落返去大本營,我覺得好奇怪。後來佢同我講,當時佢雪盲,睇唔到任何嘢。」雪盲症源於眼睛視網膜受到強光刺激,引起暫時性失明。雪地對日光反射率極高,可達到近95%,直視雪地正如同直視陽光,這種症狀常在登山、雪地和極地探險者常發生,嚴重更會危害性命。「佢隻眼比雪打傷,整損咗眼角膜。當時我好擔心,其實Phurba都只係普通血肉之軀,一樣會受傷,甚至會死。所以唔可以全部事靠晒嚮導,亦唔會諗佢會點樣照顧我,而係我地大家都要互相照顧。」 ●Ada與嚮導普魯巴.丹增.夏爾巴 (Phurba...

【Storyteller】生活由自己定義 追夢靠團火「唔係做唔到,只係未做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e0hFE5j2o 升讀大學、畢業、每日返工朝9晚6,成為社會大部份人既定人生步伐,但愈來愈多人不甘心走這條眾所周知的路徑。跳出Comfort Zone,不打固定工作,在自主的世界追逐自由和選擇權,畢業於演藝學院的黃雪燁(Bonbon)必定感受很深。為了夢想盡力爭取,她從不介意被叫「Slasher」(斜槓人,亦即身兼多職自由工作者),由踏上舞台台板﹐到後來做唱作歌手,在YouTube建立自己音樂頻道,收入未必很高,但所有選擇都忠於自己,至少活得無悔。內心那團火不斷推動她勇敢追夢,並為自己目標一步步向前邁進。 即興,全因「我鍾意」 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後,向來對單一及刻板工作「敬而遠之」的Bonbon選擇做自由工作者(Slasher)。她認為做Slasher最好就是「有得揀」,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由度大,有少少似遊牧民族。「呢期我想一心一意玩音樂,我就會專注去唱歌玩音樂。如果接到舞台劇工作,我就會專注表演。」忠於內心,義無反顧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Bonbon形容自己是任性女孩,但這種任性令她更有動力為夢想奮鬥,敢於接受各種挑戰。現時除了主力參演舞台劇外,還會教唱歌、閒時在YouTube上發表翻唱作品等等,每日行程總是密密麻麻,當日訪問完結後還要排戲,四處奔波,她卻是樂在其中。「如果做自己唔鍾意嘅嘢,先至係最痛苦,會『爆炸』架!出到嚟嘅成效唔會好,仲會影響自己嘅心理質素。」 ●Bonbon曾被邀請在謝安琪的《山林道》MV中演出,令更多人認識到她。(YouTube截圖) ●Bonbon很珍惜現在可以任性的每一天,享受生活之餘,亦不斷學習。 音樂唔單止自娛,仲可以治癒 Bonbon坦言入演藝第一年,已經知道這條舞台劇之路一點也不易。「日間9-6要上堂,夜晚7-11要『跟show』,負責執頭執尾,返到屋企都一點幾兩點,一星期chur足六日,唯有聽歌嚟放鬆一下,『治癒』疲勞身心。放假要唱吓歌『自娛』,所以我cover嘅歌有啲都幾偏門,最緊要我唱得舒服嘛!」 「我諗我喜歡嘅唔單止係音樂,而係聲音。」對於Bonbon來說,如果要讓她生活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會是多麼可怕痛苦。「喺我最低落時,各種聲音都可以抒發情緒,就連冷氣機聲都覺得好有趣。」Bonbon笑說寧願盲和啞,也不願意聾。透過YouTube分享自彈自唱影片,利用自己喜歡的歌曲訴說情感,唱出個人經歷故事。「宜家嘅我唔希望成為只係一個Singer,而係Storyteller,做一個用唱歌嚟講故事嘅人。」 香港做藝術就嚟「餓死」 Bonbon曾經一度懷疑過自己所選擇的路是否出錯,但現在她會懂得欣賞自己。「我雖然擁有很多份工作,卻擁有一個很簡單生活。」她直言投身藝術行業的現實很殘酷,皆因每次舞台劇演出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排練,才正式公演,但收入卻不成正比。「所以都希望爭取提高演出費。」她亦希望政府可以大力支持藝術發展,別扼殺藝術工作者的生存空間及夢想。 Bonbon指投身藝術行業的現實很殘酷,皆因每次舞台劇演出都需要花很多時間排練,才正式公演,但收入卻不成正比。「喺香港做藝術嘅人就嚟餓死,排兩個月舞台劇,我有幾年經驗可能只有18000-20000元,平均一個月一萬都唔夠,Intern或者剛畢業學生只會更低。所以要接啲KOL工作幫補一下,例如化妝品、耳機試用等等。」她強烈希望政府可以加強支持藝術發展,或者和業內朋友一起爭取更高演出費。 ●Bonbon表示唱歌和演戲不可分開,雖然主力在舞台劇發展,但其實也可滿足她的「唱歌慾」!(相片由Bonbon提供)  ●對Bonbon來說,做事做得好,要隨心要「我鍾意」,無人可以迫她。 從Bonbon聲音已經知道她不會安於現狀,她夢想是成為一間可飲咖啡的Boutique老闆,當下只能接更多工作增加收入。而讓她堅持下去動力,來自演藝學院「啤老師」(馮夏賢)一句名言:「唔係做唔到,只係未做到。」這句話表達了「永遠失敗」和「可能成功」兩種境界。她認為很多機會或靈感都來自即興,所以更要堅信自己,憑著這份堅持走下去。每當遇上挫折,不論是在表演工作方面,還是人生的路上,她也絕不會輕言被打敗。

【六年青春】從音樂找回生活「再辛苦都要夾Band」 – 專訪獨立樂隊帶菌者 Carrier

https://youtu.be/R0_fgwkElYQ 想想你近年聽過甚麼廣東歌?在香港想依靠音樂創作,還要靠廣東歌生存猶如天方夜譚,但仍然有不少人仍堅持實現音樂夢。獨立樂隊帶菌者(Carrier)於2013年成軍,顧名思議將音樂散佈四周。正如主音龍小菌所言:「一隊樂隊最重要係做好內容,著重人與人之間交流,互相影響。」到底這班為了理想,付出無比努力勇氣的樂隊成員,如何「感染」自己其他人,擦出本土音樂火花? 講起龍小菌,你可能記得「幪面歌手」,脫下面具後於2013年推出個人專輯,便改以樂隊「帶菌者」主音身份,聯同成員鼓手阿布、低音結他手阿Mann及 主音結他手阿花一起再闖樂壇。帶菌者緣於6年前一次音樂劇場相遇。「當時我啱啱出左碟《樂園》,在劇場識到大家,阿布就話『不如我地夾返隊Band啦!』就係咁簡單就成立左帶菌者,估唔到咁就六年青春。」不過樂隊每個成員都有不同想法,要大家「夾」到,互相理解,比夾Band仲難。「有意見不合嘅情況,我地會投票解決,少數服從多數。萬一再『傾唔掂』,我地會搵中間點,點都要取得平衡。」 創作沒有靈感,是因為遺失了生活 每個創作人,都一定會遇過沒有靈感。不過四人皆表示靈感源源不絕,全因他們認為音樂創作與日常生活有關。「其實一件非常簡單嘅生活小事,就已經足夠寫到一首新作品。」最新作品《逆轉一場》正正就是來自阿花個人經歷。「我好鐘意打籃球!有次比賽差唔多完場,隊友將個波交比我,全隊嘅希望即時落左係自己身上,但到最後我射失三分波。事後不斷諗點解唔入呢?音樂創作過程係俾自己與心靈對話。我想透過作品帶出努力拼過搏過,從而逆轉勝利嘅訊息。」 玩音樂都可以「搵到食」  一般人覺得在香港玩音樂「搵唔到食」,但偏偏四位都抱相反態度。阿布、阿Mann及阿花表示現時生活不成問題。「我地都有考唔同嘅音樂專業資格,平日差不多全職教音樂。」小菌說:「我曾經試過幫一間幼稚園寫了80多首兒歌,都係一種收入來源,喺香港玩音樂,要能屈能伸。」 ●Bass手Mann最遲加入,他認為夾Band學識和隊友溝通,自己玩音樂無法做到。 ●鼓手阿布指樂隊最大支出主要是Band房租金,以及做歌的時間。 ●結他手阿花:樂器都係自己私伙嘢,因為鐘意點都係值得,唔會覺得係支出一部份。   從Band房跳出街頭 Busking(街頭表演)對小菌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但最後加入的Mann坦言一直都想嘗試Busking,有次說起就決定行動,令他有新體會。「平時嘅商業演出,大家都會因為想睇你而特登嚟,但Busking 就非常直接,係要用表演打動一班企喺面前,唔認識我地嘅途人。當有聽眾係因為自己嘅演出而停低腳步,呢種滿足感同出Show唔同。」阿花認為 Busking 同時表現一種共享、流動性以及尊重,因為同一個場地會認識到其他樂隊,大家一齊玩一齊唱,感覺和氣氛都非常好。 音樂使命 影響他人 音樂為帶菌者帶來喜悅及樂趣,他們也希望出一份力,用音樂治癒他人。阿花提及有次到學校教結他,遇到一位性格內向的學生,經音樂薰陶後便變得活潑開朗,「仲要我叫佢靜啲」。小菌說:「我負責寫詞,將生活嘅點滴化為歌詞,就算感動唔到大家,最少都感動自己,咁樣先會開心。」帶菌者音樂理念,也是成員們的人生觀,正如阿布覺得無得夾Band,整個人生就好像少了一些重要東西,失去目的。「時間唔會再返轉頭,倒不如付諸實行,用行動證明一切。」鍾意玩音樂嘅人,果然無論再辛苦都會堅持落去! ●主音龍小菌兼任填詞,她認為歌詞要感動大眾,先要感動自己 ●帶菌者正籌備今年推出首張專輯,同時亦忙於尋覓表演場地。

【真‧女神】堅持唔靠性感上位 甜美直播女神:「用心先會站得穩!」 – 專訪自由身模特兒 Samantha K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oW0GX0FjA 做模特兒每天只要穿上不同衣服、配搭時尚妝容、擺弄姿態拍照就能輕鬆賺錢?在一般大眾眼中,模特兒看似是一份亮麗又令眾人羨慕的夢幻職業,生活似乎有如明星多采多姿,因此吸引不少俊男美女入行,一圓美夢。然而光鮮亮麗背後,模特兒要面對各種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現為自由身模特兒的簡思雯(Samantha Kan)道出模特兒行業的各種迷思,讓你了解這個行業真正生態。 模特兒並非「擺兩下pose」就得 外表精靈可愛的Samantha數年前「膽粗粗」參加雜誌校花校草的選舉,在機緣巧合下得到賞識,考慮過後她便決定全情投入模特兒工作。 模特兒可涉足工作甚多,包括:時裝表演、平面廣告、電視廣告、MV拍攝等,近年客戶多把預算放在商場展覽或活動項目,所以市場對模特兒需求一直有增無減。除了一般平面拍照工作外,Samantha還會出席各樣品牌活動、擔任展覽showgirl及活動主持,有別於以往大家對模特兒只是純粹輕鬆拍照拍片的固有印象。 問到Samantha最難忘工作,就是2013年Pizza Box電視廣告,她獲選中成為女主角。能夠參與幕前演出,身邊朋友都對她的工作充滿好奇及幻想,「朋友眼中模特兒工作都是很簡單,在鏡頭前隨便擺弄姿態便行,但事實上我在鏡頭背後默默付出努力。那次廣告正式『出街』片段只有三十秒,但實際拍攝十多小時才完成,讓我大開眼界。」 ‧模特兒已經不再限於平面廣告,近年更會涉獵主持、主播甚至電影、電視等等。 ‧Samantha認為性感在香港已經不合時宜,長久都是要做好自己本份。 堅持率真不做作 親力親為做好本份 Samantha表示不少中介公司會跟模特兒簽合約,之後中介公司便會根據每次工作酬勞跟模特兒「拆數」,很可能令實際收入減少。不過中介公司能提供更多知名品牌工作機會,讓更多人認識自己,提高知名度,適合新入行模特兒。Samantha現時為自由身,要自己篩選合適工作,更要懂得拒絕來歷不明的工作。「一來有機會被拖糧,二來會有危險,要懂得拒絕。」Samantha有自己一套原則,就算工作收入可觀,若不能查到客戶或公司資料,她都不會接下。「有一次有客戶提出想約我到時鐘酒店影相,我問為何要到時鐘酒店?他答我想影一些不同的風格,我最終拒絕,保障自己要緊。」 Samantha在工作上需要凡事親力親為,除了要堅持不能被過份「壓價」,破壞行規之外,亦包括工作日程管理。「有一次與客戶接洽工作,發現自己記錯日期,兩個工作『撞期』!當時十分緊張和擔心,只好馬上跟客戶解釋,很怕自己被誤會『放人飛機』,因為誠實、禮貌和守時是模特兒必要條件,亦要懂得尊重別人,維持良好形象。」提到早年有不少「?模」賣弄性感搏出位,可謂「盛極一時」,不過Samantha指現時賣弄性感已經不合時宜:「可能佢只會一時『爆紅』,長久要做好本份和提升內在質素才能有更多機會。」 ‧透過直播平台認識新粉絲,互相交流不同興趣心得,已經成為Samantha日常生活一部份。 跨足直播界 「跟觀眾互動令生活更充實」 模特兒生涯周期一般不會很長,很多會選擇轉型做藝人、歌手及舞蹈員等等,Samantha約半年前加入台灣直播平台做主播,拓展事業和粉絲圈子,至今累積超過4,200名粉絲。在直播世界中,主播建立自己粉絲群後,收入會根據粉絲數目、照片反應及觀眾贈送虛擬禮物計算。也就是說,當粉絲數目越多,主播可以賺取的錢也會越多。「這一行很重視名氣,每一個主播的市場價值是視乎有多少人討論你,也是決定收入高與低的關鍵。」一般來說,若有二十萬粉絲的主播每上傳一段影片,收入可能有一萬元至數萬不等,而一些人氣主播更月入過百萬。Samantha表示香港直播文化未及國內及台灣等地流行,但假若有意發展,她認為只要用心與觀眾交流,簡單自然地表現自己就已經足夠了。「我會同佢地講自己今日去左邊,食左咩,又或者會分享自己一些美容化妝心得。我同班粉絲熱絡左之後,覺得大家真係好像朋友咁,會相互關心分享彼此心情,同佢地互動已經成為左我日常生活既一部份。」 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對於Samantha而言,她很珍惜自己現時擁有的東西,也會把握每個機會。「新入行模特兒都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很多工作要不斷參加試鏡,但可能試二十次都未必有一次成功。我會做好心理準備,就算不成功也不會埋怨,轉向其他範疇繼續嘗試,說不定今日不成功,但明天會成功。」

體壇開心果 — 專訪空手道港隊成員李嘉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1kj3NIq_I&feature=youtu.be 在香港做運動員是一條辛苦路。默默耕耘多年,靠的全是對運動的執著。 他是體壇開心果,參加「超級巨聲」唱歌rapping;他是亞運會獎牌得主,試過10場比賽輸9場但最後獲勝; 他是空手道港隊成員——李嘉維。 做運動員這條路的箇中辛酸和滿足,他最清楚。   關關難關 關關過 運動路注定遍佈障礙,有高低起伏,李嘉維的也不例外。回溯此前,2012年可說是李嘉維運動員生涯的最大挑戰。 「低潮期前一年,即2011年,我拿了亞洲錦標賽銀牌。當時覺得拿了銀牌,很想拿金牌,於是在下一年的比賽前,我很勤力地練習。」 有一種壓力,是體育記者或朋友親人,耳提面命地跟他說:你是可以拿獎牌的。「我會覺得要拿獎牌給大家﹑給公眾看,是那種壓力。」 但到2012年,李嘉維有10場比賽,頭9場都戲劇性地輸了。 「當時我和運動心理學家會談。他問我『為甚麼你當初喜歡空手道』,我就說自己喜歡打人,亦喜歡被人打,很喜歡那種刺激感覺,喜歡這種遊戲。」 談到低峰,李嘉維仍然滿面笑容,他續說:「之後心理學家和我說,『沒錯,就是這種感覺,嘉維你要享受比賽,你才會做得好。』或是別人打過來我擋到,我覺得很享受。最後雖然不是一個重要比賽,但都贏得一面銅牌。」   運動員的日常 和所有運動員一樣,空手道運動員的訓練也甚為密集,周而復始的訓練才能鑄造最出色的劍。 「早上訓練,中午食飯;之後有休息時間去睡一睡,半小時或一小時;下午再訓練。」 李嘉維語調認真:「不是一天,是星期一至五或一至六,每一天都是這樣做。有時做物理治療,按摩去放鬆肌肉。還要見營養師教你如何進食,檢查你身體肌肉脂肪比例,以及提供營養補充劑來提升運動表現。」 每個項目都有不同類別的禁藥,部分禁藥可能允許用於田徑賽,於空手道卻違規。李嘉維指出,運動員接護膚品廣告時會非常小心,因護膚品中或含有禁藥成份,也要嚴格控制飲食,避免吸收相關成份,餐單會經營養師﹑治療師,甚至是PR去安排。 體院宿舍設施是否特別豪華?李嘉維形容體院宿舍像「宿營的地方」,和營舍沒什麼分別:「一到12點,除了冷氣照開,燈會熄wifi會斷開。」因此他們的生活非常有規律,運動員可以專心休息。 筆者偷偷問他體院裏會不會亂搞男女關係,他爽快回答:「其實入面非常正當,大家都為做出運動上的成績,PR也不可能讓我們胡來。但當然,我們也是人,偶爾也會消遣一下喝喝酒。但必須在運動後和比賽後,放假時才會去。」   分級分人工 我們或許不知,原來運動員也有分精英甲級、精英乙級,和精英丙級。再之下是普通成人隊、普通青年隊,到潛質運動員。 「奧運會、亞運會、世界錦標賽,最主要這三個比賽令你得到甲級人工,大約是三萬多元。乙級大約是一萬尾到兩萬元,普通成人隊就幾千元。是有壓力,就如跑數一樣,但是我們很享受比賽。」 「在運動員角度來說,一開始是高興的,因為有人贊助,或有時我們想要多些贊助,會有少少虛榮感出來。體院(香港體育學院)的角度是只要你專心練習及比賽,品牌自然會來,不用太集中在品牌上。」 他微笑說:「好想要一些品牌,反而就會分心,之後表現就會不太好。現在我就順其自然往運動員方向發展。」   運動員也rap 空手道和唱歌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李嘉維除了打空手道,還喜歡唱歌,在2009年參加過「超級巨聲」歌唱比賽。 「沒理由清唱或播歌唱,那太悶了。不如彈結他或鋼琴,自彈自唱,當一個興趣來玩。原來運動員又懂唱歌,好像很特別。做訪問做分享之餘,團體都會邀請我到禮堂表演唱歌。有時唱一些勵志歌,談運動員如何堅持來鼓勵別人。」   李嘉維的人生格言 運動員承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壓力,李嘉維和自己說得最多的話是「定啲嚟(慢慢來)」。 「這句『定啲嚟』聽上去好像不太特別,但其實在不同地方都能應用。有時覺得緊張,下一場賽事一分鐘後到我,我會立即執拾好,然後心想『定啲嚟』,感覺上人會冷靜一點,有沉實的感覺,就有信心很多。」   後記:訪問後期問到會否退休,李嘉維馬上說:「我想做到六十歲‥‥‥」 見筆者面露驚訝,他笑着續說:「是講笑的。你不能逃避大自然的定律,人會變老。」 但筆者相信若體能不會退化,或許他真的會打到六十歲。   文:易琦

以社交網絡建立個人品牌 — 專訪調酒師Pauline J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dtAnHF6kI&t=24s 「調酒師」一職似乎型格又有趣。但背後的調酒師之路,卻非人人捱得過。 調酒師工作一點都不輕鬆,辛苦捱夜,失去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有時還要面對客人的刁難。「做飲食業要有一個覺悟,」接受專訪的調酒師 Pauline 沈吟片刻對筆者說:「尤其是在 Club 工作,可能天光才回家,很辛苦。」 當「調酒」這項興趣,上升到事業甚至是專業,事情就不再簡單。Pauline 對此深有體會:「我不只要在技術上精於調酒,亦要顧及創作理念及主題概念。再然後要看遠一點,看看行內趨勢。對調酒師來說,建立個人品牌尤關重要。」他續說:「社交網絡是建立個人形象﹑擴展市埸的必要工具。」 以前社交網絡不算普及,調酒師創作雞尾酒或在酒吧搞活動時,來來去去只有當晚數十位客人知道。但現在社交網絡媒體(Facebook/IG)當道,一瞬間便有幾千或幾萬人看到我們在做甚麼。 「就如現在我和 Dr. Fern's 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