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Hong Kong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TAG

電子商貿

【快時尚沒落?】Zara母公司關全球1200分店 競爭對手H&M又如何轉型?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實體零售業,從瑞典 H&M 到美國 Gap 等服飾零售業者的銷售額劇烈下降,快時尚品牌之一Zara母公司Inditex早前公布業績,是自2001年上市以來錄得虧損。Inditex宣布永久關閉全球多達 1,200 間門市,改變經營策略發展網上銷售。事實上,早在疫情出現前,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全球有不少速食時裝品牌都正面臨衰落,例如Topshop和Forever 21先後結業。不過當中亦有品牌銳意開拓新方向,Zara競爭對手H&M正是其中之一。到底這些作為年輕人流行指標的品牌是怎麽轉型,在市場上繼續發展呢? 世界各國為防疫而實施的封鎖,迫使消費者待在家中,Inditex 公布截至今年4月底止3個月業績,公司期內虧損達4.09億歐元(約港幣 36 億元),虧損額較預期多超過1倍。Inditex表示將會於今、明兩年永久關閉全球多達 1,200 間門店,相當於全球門市總數16%,南北美洲有約 100 間 Zara、Massimo Dutti 及 Pull&Bear 等品牌門市將受到影響,亞洲和歐洲會有更多分店關閉。 受到疫情影響,加上20到30多歲的年輕人都會選擇網上購物,讓實體零售業務曾陷入困境,Inditex表示日後將更積極轉向網上銷售,未來3年將投資10億歐元(約港幣113.5 億元)於電子商貿業務和旗艦店。 ●Zara早年已積極投資更多與產品展示相關科技,消費者只要透過應用程序「Zara AR」,就可以即時看到虛擬模特試穿效果,藉此吸引年輕人到實體店購物。應用程式同時提供分享功能,用戶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增加與顧客互動。   Zara競爭對手H&M在4月曾發出警告,表示年度第2季(3月至5月)將出現數十年來首見的季虧損。不過,H&M一直都試圖轉型,並針對現時消費者對服裝之要求作出不少調整。   1.加強發展電商業務 H&M前年6月推出全新品牌Afound,採取實體店及網購業務同步營運模式,專門銷售有折扣的時尚商品。而另一個主打精美及高品質女性服飾品牌「& Other Stories」目前在在英國、美國、瑞典、法國、德國、意大利及首爾開設實體店,而H&M與旗下品牌「&...

【創意無限】麥當勞推出邪惡漢堡味香氛蠟燭!轉戰電商加強品牌行銷

在競爭激烈的速食市場當中,品牌在行銷上都選擇出奇制勝。麥當勞自去年涉足電子商貿,推出自家線上購物網站「Golden Arches Unlimited」,售賣以經典食品為概念的商品,由一開始衛衣、冷帽、帆布袋等服飾,擴展至生活用品,例如漢堡麵包雨傘和M logo隨行杯,近日又有新搞作! 為慶祝麥當勞史上最暢銷「足三兩牛肉漢堡」面世50週年,官方就特別推出名為「Quarter Pounder Fan Club」一系列周邊商品,其中最受矚目就是一套6款的牛肉漢堡香氛蠟燭組合。漢堡蠟燭組合的6款香味,全部來自於「足三兩牛肉漢堡」中的食材,包括漢堡麵包皮、牛肉、芝士、洋蔥、醃黃瓜、番茄醬,定價美金35元(約港幣276元)。麥當勞建議用家一次過點燃6款香味,讓室內環境充滿漢堡香味。 「Quarter Pounder Fan Club」系列其他商品有漢堡月曆、T-shirt、情侶手套、漢堡造型項鍊墜飾、扣針以及標語貼紙等等,趣味性與實用度兼備,非常受歡迎。   ●麥當勞網上商店所售賣的產品主要以麥當勞基本色黃、紅、白為主,設計非常有趣,例如薯條襪和漢堡造型散子包。 快餐品牌各展奇招宣傳吸客 麥當勞於去年12月成立「Golden Arches Unlimited 」 購物網站,官方希望能透過設計及售買周邊產品,增加品牌曝光機會,同時加深大眾對自家品牌印象。麥當勞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Colin Mitchell表示,這些另類商品讓每個人都可以幫助品牌進行宣傳「我們希望每個佩帶者都能成為品牌大使。」根據《CNBC》報導,行銷公司Bamko策略伙伴關係資深副總裁Joshua White指出,每當有人購買這些產品時,公司如同得到一個「流動廣告牌」,宣傳效果遠比投放廣告更加有力。 事實上,麥當勞並非第一間涉足電商的快餐店。其對手肯德基(KFC)早前已開設網上商店,售賣品牌周邊、服飾等商品。2017年肯德基網上商店開幕時,就展出一顆有 400 年歷史、長得像「香辣脆雞包」隕石,售價2萬美元。英國及愛爾蘭肯德基網站亦在去年1月贈送過全球限量 230 個「炸雞香味」香氛蠟燭。而今年2月,肯德基聯乘Crocs推出炸雞風格涼鞋與厚底鞋,成功引起話題性。

【不敵網購?】全球只剩台灣和日本營運!香港Yahoo 拍賣今年5月正式告別

相信有試過在網上買賣東西的網友,對香港 Yahoo 拍賣絕不陌生。隨著近年愈來愈多使用方便、刊登效率高的二手賣買平台興起,香港Yahoo拍賣人流已經大不如前,甚至淪為黑客發送釣魚電郵的平台。昨日,香港Yahoo拍賣網站發表公告,指由於業務方向改變,宣佈會在 2020 年分階段停止營運,至5月正式告別。 首階段會於今年3月24日開始停止貨品上載及買賣,開放貨品資料下載功能,用戶也可以在線上查閱以往的問與答及買賣紀錄;而第二階段則於年5月31日全面停止營運。 回想在1998年,當時淘寶還未興起,Yahoo 拍賣曾經在香港風行一時,提供電子商務及物品交易渠道。但競爭對手eBay及Amazon 擊潰美國 Yahoo 拍賣服務,由2002年6月開始,各國 Yahoo 拍賣陸續停止運作,至 2008 年只剩下香港、台灣和日本 3 個地區有 Yahoo 拍賣服務。隨著時代轉變,另一個二手買賣平台旋轉拍賣(Carousell)以免刊登費及使用方便作賣點,成功Yahoo拍賣將取而代之,成為港人最常用的買賣平台。 買賣習慣改變 改變規則無法挽留用戶 Yahoo拍賣一開始,以格高者得的拍賣模式運作,賣家要設定拍賣底價或直接購買價,然後買家就可以在結標限期結束前出價競投,而每樣商品刊登,賣家都需要繳交手續費,費用是根據商品價格按比例收取。由於每樣商品最長只能張貼20日,有部份賣家為更快促成交易,同時為避過Yahoo拍賣收取手續費,他們選擇在網站刊登聯絡資料,但Yahoo拍賣在2009年1月15日起禁止賣家在網站刊登聯絡資料,措施引起很多賣家不滿。 Yahoo拍賣對賣家作出諸多限制,刊登過程繁複,而對買家而言,因Yahoo拍賣不時出現假貨或有人故意推高結標價等行為,令他們亦減少在網上競投,轉而使用能夠直接購買、操作更方便的平台,例如Facebook和Carousell,直接導致用戶人數大幅下降。其中Carousell以二手買賣作招徠,最大賣點是只要有智能手機,懂得上網、拍照、標示價錢,就可以在30秒內將產品輕鬆上架,更有即時通訊功能,對買賣雙方而言更有效率。 雖然Yahoo拍賣於幾年前修改規則,包括由「競標拍賣」變成「直接購買價」、取消聯絡資料限制,方便賣買雙方在平台上溝通;又調整拍賣品刊登費,取消分層收費,無論直購價是多少,每件拍賣品只收取港幣1元刊登費,更推出手機應用程式,但都未能成功挽留用戶。如今香港Yahoo拍賣宣佈停止營運,可謂一個時代的終結。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