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上下班時間】10點前番工慘過酷刑?牛津研究指:朝九晚五違反生理時鐘

雖然不少成功人士均有早起工作的習慣,如全球首富馬斯克 ( Elon Musk )多次對外表示,自己每天7點起床後便開始工作。然而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不盡相同,有時強迫自己早起工作反而會適得其反,弄巧反拙。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近日一項研究顯示,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不但違反生理時鐘,而且對工作效率帶來負面影響,更指出「10點前上班,無疑於酷刑」,相信一語道破眾多「打工仔」的心聲! 研究首先以學生的上課專注程度引入,提到平均年齡10歲的兒童,在早上8點半前無法專注上課;16歲以上的學生,10點後是他們最佳的專心上課時間;大學生的專注力則會在11點後達到頂峰。只要調整上課時間,就能增強專注力與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成績10%。 因此,生理時鐘與專注度及效率息息相關。相同理論同樣適用於工作之上,研究點出55歲以下成年人的作息,與一般公司朝九晚五的規律並不相符。故強迫員工在10點以前上班,反而會令他們容易感到不適,心理疲倦,增加精神壓力,從而降低員工的工作專注度與效率。忽略生理時鐘的需要,長遠甚至會影響日常表現,帶來形形色色的生理及心理問題,包括免疫力及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等。 同屬英國牛津大學的博士Dr.Paul Kelly建議,要重視「開始工作的時間」,規劃出與生理時鐘相配的工時,給予員工彈性的上班時間,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所在。

【企業管理】一個廁所就可以反映出公司素質?乾淨洗手間對企業形象的4大重要性!

洗手間雖然是企業中一個不起眼的小空間,卻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管理態度和文化!跨國個人護理用品公司Kimberly Clark就曾在其研究指出,美國有71%打工仔認為洗手間反映了公司的管理,清潔的洗手間會帶來管理良好的觀感。那麼,一個乾淨洗手間對維繫企業形象有哪些重要性呢? 1.保障員工健康 眾所周知,人的排洩物裡含有大量細菌,並會傳播病毒。因此,乾淨的洗手間能最大限度減低衛生風險保障員工健康。特別在疫情肆虐的時候,清潔得宜的洗手間更為重要,否則隨時成為病毒溫床,後果不堪設想。   2.提升工作效率 小公司的洗手間通常與辦公室位於同一空間。若然洗手間衛生情況惡劣,甚至異味彌漫,員工又如何能專心工作?相反,若然洗手間美觀得宜,可以讓員工舒適地如廁,並順便稍息片刻,輕鬆一下。個人生理事情辦好,做好工作豈不是彈指之間的事而已?   3.提升公司形象 除公司員工外,有時合作對象或客人到訪借用洗手間,若見洗手間衛生條件不錯,如廁過程愉快滿足,自然而然對公司留下良好印象。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細節,往往體現出人們對企業的觀感,決定企業整體形象,決不能馬虎了事。   4.讓員工感到被尊重 員工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只有好好對待員工,事無大小都為他們設想,才能得到員工的真心,並願意為之付出。根據美國Bradley Corporation的問卷,75%辦公室員工相信洗手間代表公司對待員工的指標,可見清潔得宜的洗手間會提升員工對公司的滿足感。事實上,洗手間不分豪華簡陋,抑或規模大小,最重要的是必須乾淨,才能為使用者帶來舒服的感覺,體現企業對員工的尊重。「人自重而後人重之」,基本條件如乾淨的洗手間都無法提供,試問又如何令員工信服?     同場加映:好的洗手間應該有哪些配備? 鑑於疫情的關係,應盡量減少接觸洗手間內的設備為大前提,故感應式的設施不可或缺,以免沾上細菌,如感應式的水龍頭、搓手液機、乾手機等。有些較先進的洗手間,更會配備感應式坐廁,只須輕輕揮手,馬桶蓋隨之打開,如廁後更會自動關上並沖水。除硬件外,較細心的洗手間更會顧慮到使用者的心情,搭配舒適的香薰及放鬆身心的音樂,或掩蓋如廁時可能發出尷尬的聲音,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

【職場人事】同事年齡差距大 返工難交心仲有衝突?7招解決職場代溝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部份職場上,同事之間的年齡有一定差距是平常不過的事,有時年紀輕輕的不一定新鮮人,而是上司,下屬也可能是「食鹽多過你食米」、比你還要資深的Old seafood。事實上,年齡相距3年便有一層代溝,加上背景、履歷、經驗都有差異時,彼此之間的「年齡鴻溝」就會越大,對工作上的交流亦自然有極大影響。少則影響工作的順暢度,大則雙方有機會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職場人際關係轉差,或是增加職場是非。那怎樣才能好工作之餘又建立出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不妨學識以下7招,正面解決職場代溝!   1.尊重他人發言 即使年齡階級職位不同,但也要尊重他人的發言,不要隨便提出質疑。 討論時,大家可以主動說明自己的困難點或是不同意的原因,但應使用較婉轉的詞彙來表達,例如「因為」、「如果」、「或者」,這樣能會讓對方能靜下心來聽聽你想說的話。而表達自己困難時,要盡量避免使用「但是」、「可是」、「不過」等過於明顯的轉折用詞,以免讓對方覺得你在為自己找藉口。   2. 專注聆聽對方談話 要保持上下溝通順暢,大家都必須花更多時間傾聽第一線執行的困難、彼此對焦,而不是靠著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有限資訊判斷。所以當同事所說的話,與自己想法相反時,未必是要立刻回應及表達自己想法,因為這樣往往只會令雙方繼續爭論,甚至可能會吵起來。所以應先冷靜下來,詢問對方「為甚麼你會這麼想?」、「你覺得怎樣會比較好?」,然後認真聆聽回應,並且理解對方說出這些話是否另有涵義。同時也要讓對方知道你有仔細聆聽,亦可確認沒有誤解對方的意思。   3.尊重彼此的專業 大家所處的位置不同,工作性質不同,視野和思考的方式也自然不同。對老臣子來說,有時候要相信一個比自己小20歲的年輕人,會懂得比你更多、能做出更正確判斷,這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但事實證明,當彼此對於對方的專業有足夠信任,自然相信會做出最好的判斷。   4.不打斷、不武斷批評對方看法 傾聽不打斷,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實際執行其實不容易。當對方想法與自己不同時,並非一味想要否定或說服對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讓對方了解後,最重要的是讓雙方能達成共識,並找到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時大家可以使用「開放式問句」,例如詢問對方「你能不能給我些建議讓我避免同樣的問題?」、「你覺得怎麼做能夠更好?」。透過開放式問句讓對方參與決策,能夠讓對方覺得被尊重。 5. 向同事給予讚美 即使年紀有所不同,但對於工作中的成就感,最直接就是來自於肯定與讚美。例如對於同事準時完成工作,或是提供了某程度的協助,就可以給予讚賞或表達感謝。   6. 找出共識及提出開放式問題 工作上難免會出錯,有時同事的一次錯誤,使工作上出現困難波折,但不要只提出批評,更重要的是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切記不要以憤怒或作出過於做出情緒化反應,確保對方知道,儘管你不贊同他的某些行為,但你還是對他有一定支持。   7. 各階級取長補短 年輕一代的思維多數較有新意及前衛,老一輩則較為保守務實,因此每一次的前輩與後輩的互動溝通,都會產生一些化學效應。若兩者放下成見互相學習,就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例如前輩向後輩教授經驗時,後輩應耐性耹聽;或是後輩提出前衛意見時,前輩也應接納多元觀點,這樣就能減少代溝,讓公司有更好的發展。

【職場心理】放完長假返工總是提不起勁?6大妙法踢走Holiday mood

一連幾日的長假期貶下貶眼就快結束了!相信都冇邊幾個打工仔可以避免「長假期後遺症」。不想第二日返工時繼續被holiday mood繼續籠罩、工作時力不從心?其實都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大家盡快調整長假期後心情,重拾工作效率!   「長假期後遺症」是甚麼? 「長假期後遺症」是一個普遍存在於打工仔的心理現象,常見症狀包括: 身體特徵 工作沒動力 起床感覺痛苦 很疲累 工作欠缺專注力 思考不靈活 情緒特徵: 空虛失落 焦慮煩躁 ...

【職場管理】瀏覽器竟然可以用來預測工作效率?研究:用IE、Safari 會降低員工生產力

隨着網絡發展,網上的瀏覽器多種多樣。不過,每個打工仔選擇用哪種瀏覽器,看似是不怎麼重要的決定,但原來竟然可以有效預測工作表現及忠誠度?勞動經濟學家 Michael Housman 早前發表針對員工工作效率的研究顯示,兩款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IE)和Safar會降低員工生產力。 Housman 團隊根據某科技公司網上應徵者填表時選用的瀏覽器軟件,並以此預測員工的工作表現,結果發現,用Firefox或Chrome填表的應徵者,留在這間公司的時間長度,比起那些用IE或Safari的人高出 15%。在缺勤次數上,團隊也發現同樣的落差,使用Firefox和 Chrome的人比起使用IE或Safari的人,缺勤次數少 19%...

【職場心理】疫情、工作前景加重打工仔壓力影響士氣?公開Google「復原力訓練」3大秘訣!

疫情下經濟不景,除失業問題困擾市民外,就算在職人士亦飽受精神困擾,壓力不斷遽增。香港民意研究所早前舉辦公布一項調查發現,35%受訪者經常或間中因工作而感到精神困擾,另外亦有22%受訪者因擔心被解僱而感到精神壓力。面對全球產業的不確定性、工作量過多以及工作模式轉變等挑戰,維持員工士氣與心理健康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不過具體上應該怎樣解決呢?不妨參考 Google 的「復原力訓練」(Resilience Training)。   「復原力訓練」一般是用在職業運動員,或者軍人身上,旨在維持其心理韌性,調整壓力下的情緒模式及思維的靈活性。不過近來「復原力訓練」也逐漸應是到壓力與日俱增的職場,協助員工恢復心理健康。任職Google健康經理和復原力主管的 Lauren Whitt 表示,公司為130,000名員工設計一套「復原力訓練」。Google認為「復原力」是一種技巧,可以被建立、練習和培養。現時,Google每星期都會聯合曾經歷過高壓情況的奧林匹克運動員、教練、心理學家等共同製作一系列名為「遇見這一刻」(Meet the Moment)的短片,供員工觀看。每段短片都有特定的主題,例如睡眠、呼吸、教育子女和如何避免焦慮,片長約五到六分鐘。Lauren...

【職場學問】做唔切係因為工作真係太忙抑或藉口多多?擺脫4大拖延症背後心態提升效率!

好多打工仔明明與其他同事都係同一時間返到公司,但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每日需要處理事項到收工都未能完成,結果又要OT。原來除外利用時間管理方式和工作技巧提升效率外,更重要是要找出自己拖延的根本原因。今次就分析4 種心態,徹底擺脫拖延症!   1.表現者:自以為愈近死線會做得更好 這類型的打工仔一般都是 Deadline Fighter(死線戰士),抱著「煮到埋嚟就食」心態,認為愈是時間緊迫和有壓力,就愈能激發潛力,交出令人滿意的成果。雖然的確是有這類人存在,但大多數都是屬於自欺欺人,在時間緊迫情況下,工作時可能未能事事兼顧,或會有所疏漏。這類打工仔一般都是不太懂得將工作分拆和錯估進度,所以應該提早一些開始準備,並學會拆分工作內容,一些較複雜的項目可以預先完成,令整個工作流程更加順暢。 2.自嘲者:只是不想努力 有些人會故意拖延工作,但他們不是沒有能力無法達成那些任務,純粹習慣這種將無所作為歸咎於懶惰或固執。事實上,沒有實際目標和回報,人就會怠惰。面對這種狀況,可以用「誘因綑綁」改善,就是設定一些立即性回報。比如說,用3小時完成工作後,接著就可以放鬆 15 分鐘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適時鼓勵自己,讓疲憊的身心得到需要休息,就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3.忙碌逃避者:將責任歸咎於工作太多 有些人經常說好忙,抱怨某些工作怎樣做都做不完,但原來「忙碌」都會成為拖延的藉口!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發生在一些自己不想面對的工作上,因此才用有太多事情需要處理的藉口來迴避,令工作不斷延後。要停止這種拖延心態,就要先正視自己的問題:到底害怕或憂慮甚麼? 會不會是自己還不熟悉怎麼處理?當理解問題所在時,就要馬上尋求資深同事或主管協助,學會處理方式,日後就不會再害怕類似的工作。 4.尋求新奇事物族群:沒有確實方向 有些人很積極地處理工作,更會經常對此出現不同構思,但亦因此一直開始工作後就不斷「砍掉重練」,結果造成拖延。有源源不絕的方案固然是好,可是假如經常徘徊在起步階段,就難以在期限內完成工作。所以當有構思時,如果大家都同意是好,就應該先繼續嘗試,至少看到成果後,才作出分析反饋,反而可以更精準找到改善方向,這樣就能跟上工作進度,避免原地踏步。   資料參考:businessinsider

【生產力秘訣】用盡時間心力仍然做不完?5%原則工作法助你提升效率!

好多打工仔明明與其他同事都係同一時間返到公司,但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每日需要處理事項到收工都未能完成,結果又要OT,無形中增加壓力,導致惡性循環。原來除外在種種因素影響工作效率外,學識有效工作法可以幫助提高生產力! 1.找出效率高峰時段 首先要找出自己效率最高峰時段,並盡量在這段時間裡處理較困難的任務,這樣就能在較有動力和精神完成工作。假若早上最有工作效率,那麼一回到公司就著手完成最複雜工作,將輕鬆事項留待下午或收工前完成。 2.在5%工作之中投入100%精力完成 不少人總是希望將每項工作都做到完美,卻沒注意到時間與能力有限,結果反而無法將每件事情都做好。5%原則便是想提醒管理層要清楚員工能力範圍,適量分配任務,而員工接受團體領導者分工後,就在這5%之中投入100%精力完成。 3.設定明確目標 要提高生產力,就要找出當天需要處理的最重要工作任務,並設定目標 ,同時思考工作進行期間可能遇到的困難,從而擬好應對之道。經過此步驟後,便能清楚應如何處理工作,令人更有專注力和動力完成任務,避免花時間在不重要的會議和溝通上。你亦可以利用 80/20 法則來確定哪些是最重要任務,即最重要的事物只佔一小部分,約 20%,其餘 80% 雖佔多數,卻是次要部份,以提升工作效率。 4.制定詳細而又具體的每日時間安排表 工作效率高的人,往往都是按照非常詳細而又具體的每日時間安排表行事,而不是根據待辦事項清單,這樣你就能夠清楚計算自己每日要完成所有工作需要多少時間。然後將一天時間分成若干個時間區塊,再列出日程安排,這樣更易提高工作效率。當然,你需要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的時間區塊長短。有些人會將自己的時間段精細到按每五分鐘來劃分,不過一般建議是以每30分鐘為一小塊。最後就是要確保日程的安排涵蓋一切事項,例如查看電子郵件、致電客戶或出席會議。

【職場技巧】同時間做幾項工作唔代表會效率高!5大方法助你按時完成目標!

相信唔少打工仔都試過正在處理其中一項工作途中,突然間上司要你先做其他工作,或是要一邊查閱電郵,一邊覆Whatsapp。可能在管理層眼中,能夠同時執行幾項任務,等於員工工作效率高,不過原來這個觀點是錯誤,不但耗時,而且會令員工業績和專注力會變得更差。 過往大多數人都認為,能夠快速切換工作任務,盡量完成多項任務是代表成效高,但原來這種做法只會換來低下成效及效率。美國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比每次只專注於一項任務時需要多花40%時間,而人們平均需要25分鐘才能將專注力重新集中至我們上個被打斷任務。原因是當人將專注力從一項工作轉移至另一項工作時,一小部分思緒仍然會掛心前一個工作。   1. 監察和規劃 我們可以先花點時間記下處理每項任務所需時間,然後認真規劃。另一個方法是先預計完成各項任務所需時間,以便安排各項事情。這種做法有利於我們充分運用時間處理工作。   2. 合適時段內完成相應任務 人們不要嘗試同時做所有事情,而是在合適的時段內完成相應任務。根據每項任務所需時間,將待辦事項分為大、中、小三種,這樣能夠充分運用每天時間,並將工作效率提升至最高。 小型任務代表只需十分短的時間便可完成的項目,例如回覆電郵,一般來說所需時間不多於15分鐘便能完成。中型任務代表只需要花費一些精力和專注力才能完成,但仍相對地容易掌控的工作。至於大型任務所花費的時問和精力最多,需要騰出一定時間完成,所以必須預先作出安排。如果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中小型任務,就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最為重要的大型項目上。   3. 劃分時段 首先,您需要提前計劃每天的日程,以清楚知道自己將要做哪些工作,然後將為工作時間劃分成不同時段,並訂立時間限制,在該時段內必須完成一項任務,中間可加入短暫休息時間,並預備將注意力轉移至下一項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4. 採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鐘工作法」是一種時間管理法,在1980年代由意大利人Francesco Cirillo發明。之所以命名為「番茄鐘」工作法,是因為著作中,他所用的時鐘是番茄造型。番茄鐘工作法基本原則是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25 分鐘,然後讓自己精神放鬆 5...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