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Join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Home
About
Participate
Criteria
Contact Us
Awards
AMVB 2023
AMVS 2022
HKVC 2022
HKVC 2021
AMVB 2021
AMVS 2020
Member
21.4
C
Hong Kong
搜尋
城中熱話
【天文數字?】「黑寡婦」控告迪士尼令其損失5,000萬美元!盤點8大Marvel英雄片酬
城中熱話
【錢作怪?】同Sony傾唔掂數 蜘蛛俠或要再次告別Marvel
城中熱話
【品牌塑造的藝術】英雄電影的兩大死對頭:Marvel和DC
城中熱話
【轉虧為盈】Marvel如何起死回生?
Related tags
?
#AR
#Metaverse
#印衫#熨畫 #絲印
100億
136離職定律
Latest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200款保健品建立健康基礎 喚起預助勝於治療意識 – 專訪Qivaro聯合創始人、董事 Roland Lee
平衡實用和時尚風格 專業設計團隊打造安樂窩 – 專訪新時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俊宇、設計顧問劉詩敏
Latest
專業團隊全程協助申請及安居 務求客戶安心、開心移民 – 專訪胡康邦移民顧問創辦人 胡康邦John Hu
大膽推細倉、地舖 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 – 專訪時昌迷你倉董事 黃達
專業生產無紡布逾35年 自設工場供應優質醫療用品 – 專訪益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展帆Frankie Yang
創業研發日本製保健食品 助大眾瘦身改善健康及胸型 – 專訪Original Intention HK創辦人Michelle Lo
Latest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200款保健品建立健康基礎 喚起預助勝於治療意識 – 專訪Qivaro聯合創始人、董事 Roland Lee
平衡實用和時尚風格 專業設計團隊打造安樂窩 – 專訪新時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俊宇、設計顧問劉詩敏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城中熱話
【天文數字?】「黑寡婦」控告迪士尼令其損失5,000萬美元!盤點8大Marvel英雄片酬
Smartties
-
August 10, 2021
女星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因不滿《黑寡婦》(Black Widow)在電影院及串流平台Disney+同步推出,控告迪士尼未履行合約,導致身兼監製與女主角的她至少損失約5000萬美元;隨後迪士尼公開表示,已多付她2000萬美元補償的酬勞,目前雙方仍僵持不下。施嘉莉不惜與片商翻臉也要捍衛片酬權益,讓人好奇漫威(Marvel)電影系列的明星由過去至現在有多少片酬。到底這班「超級英雄」因為Marvel賺到有幾盤滿缽滿?
城中熱話
【錢作怪?】同Sony傾唔掂數 蜘蛛俠或要再次告別Marvel
Smartties
-
August 21, 2019
《蜘蛛俠:決戰千里》全球大賣,讓不少影迷都非常期待蜘蛛日後在Marvel電影世界發展。不過根據外媒《Deadline》報導,迪士尼與Sony Pictures就《蜘蛛俠》分賬問題陷入分歧,將來蜘蛛俠或許不能電於 Marvel 電影中出現。可能有部份讀者會對這次商業紛爭一頭霧水,現在就跟大家詳細解釋Marvel與Sony Pictures之間的恩怨吧! 角色版權交易 這次決裂要追溯到1999年Sony Pictures與Marvel的角色版權交易。當年Marvel面臨財困,急需要資金應急,向Sony Pictures提出以2500萬美元(約1億9500萬港元),出售旗下「鐵甲奇俠」(Iron-Man)、「蜘蛛俠」(Spider-Man)以及「復仇者聯盟」等漫畫角色版權,最終只有「蜘蛛俠」以1000萬美元達成交易。 2009年,Marvel被迪士尼收購後,著手買回不同英雄角色版權。2018年7月,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霍士(20th Century Fox)影視資產,包括早年被賣走的「變種特攻」(X-MEN)及「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只剩下「蜘蛛俠」系列電影拍攝版權仍在Sony手上。 ●「蜘蛛俠」(Spider-Man)原本是Marvel漫畫角色。 冀打破Sony獨享 2015...
城中熱話
【品牌塑造的藝術】英雄電影的兩大死對頭:Marvel和DC
mythfocus
-
April 29, 2019
流行文化中總有一些死對頭:微軟與蘋果﹑Sony和任天堂﹑Marvel與DC。 Marvel和DC各自擁有非常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同為英雄界電影的代表,多年來兩派fans卻勢成水火。Marvel fans覺得DC太故作玄虛,玩什麼黑暗風;DC fans覺得Marvel電影太商業﹑沒有深度。 按理來說,DC推出的蝙蝠俠﹑超人等角色,在大眾知名度上絲毫不遜色於對手的鋼鐵人﹑美國隊長等等。DC是全美第一間漫畫產業公司,旗下角色超人是最早登場的超級英雄。 但為什麼Marvel現在的發展比DC更好、更受歡迎?以影片的數量和累計票房來計算,Marvel絕對遙遙領先。 黑暗風未能討好多數觀眾 首先看目標受眾。Marvel電影或許爆谷味濃,但無可否認它的受眾更多元,迎合觀眾口味。老少咸宜,穿插笑位,大家到戲院看Marvel就是為娛樂﹑為開懷大笑。 但DC一開始的電影風格較為黑暗,難以滿足大眾/全部年齡層的期望,限制了目標受眾。DC電影的世界觀非常貼地,多數探討社會或人性的黑暗,講即使有英雄在社會裏,社會一樣充滿問題,甚至英雄也要面對自身的夢魘。年輕觀眾不一定能欣賞這種電影。 DC的《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系列,太黑暗和悲情,更適合超過18歲,能夠認同那份滄桑感和藝術性的觀眾。 但DC現在轉換風格已經太遲,甚至會予人格格不入的感覺,Marvel在這方面做得太成功,太入屋。 DC在2016年推出的《自殺特攻》嘗試轉向爆谷風,但評價頗差;2017年的《正義聯盟》也嘗試添加更多調侃場面,令其大失DC風格。連平日嚴肅的蝙蝠俠都有多個笑點身上,破壞一直以來塑造的性格,人物變得不倫不類。 DC本身的fans喜愛其黑暗風,風格大轉的話,會得失原有的fans;做得不夠Marvel好,又吸納不了新fans,兩邊不討好。 英雄形象不鮮明 「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大好,DC也嘗試把超級英雄放在一部電影中。但它忽略了Marvel在此前建立了多少東西:從2008年開始推出針對主要角色的獨立電影,讓觀眾了解每一個角色;也安排彩蛋,解釋不同人物間的關聯和互動。 DC的第二部電影決定將蝙蝠俠跟超人放在同一套電影,後來更急於推出聯盟電影《正義聯盟》。 但大部分的觀眾都不是漫畫迷,所有的超級英雄都需要重新獨自建立觀眾認同感。 觀眾對於蝙蝠俠的認知停留在「黑暗騎士三部曲」。導演花了三部電影的時間才建立起電影中「黑暗騎士」跟過往蝙蝠俠不同的角色個性,《蝙蝠俠對超人》要求觀眾在開場幾分鐘就適應新演員——班艾佛列克飾演的新蝙蝠俠,實在強人所難。 DC應仔細規劃未來發展方向,衝量觀眾對各角色的熟悉度,以觀眾足夠熟悉的英雄建構自己的宇宙。不要盲目跟風,重蹈《正義聯盟》的覆轍,不僅票房不保,亦在觀眾心中留下負評。 資料來源:LRM
城中熱話
【轉虧為盈】Marvel如何起死回生?
mythfocus
-
April 26, 2019
大家都想成為復仇者聯盟的一員,成為超級英雄,救人也自救。 事實上,Marvel的路並非一帆風順,能走到現在如此成功,Marvel是自己的英雄。 Marvel從破產到如日中天——《復仇者聯盟3》在全球最高電影票房排名第四,《復仇者聯盟4》也想必將打破不少記錄——靠的不是超能力,而是決策人的遠見,助Marvel捕捉電影市場的潛力,透過翻拍將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拉到銀幕上,創造如今的輝煌。 破產 1939年,Marvel作為漫畫出版社在紐約創立,它的作品《蜘蛛人》《美國隊長》《X戰警》等等家喻戶曉,在1960年至1980年的漫畫銷售量非常可觀。 但到1980年代末,漫畫市場漸見萎縮,在題材氾濫﹑網路興起﹑漫畫市場萎縮等多重打擊下,紙本漫畫只能愈賣愈差。 1996年,Marvel更宣告破產。 賤賣電影版權 漫畫市場疲軟而電影產業興起,成為Marvel的轉捩點。大家都明白不可能再靠紙本漫畫銷售來維持盈利,那便要開拓新的方向,甚至作「開山牛」將英雄搬到銀幕中。 破產後,艾拉德(Avi Arad)上任,他被視作Marvel的救世主。他相信未來的電影技術與市場發展,會讓英雄電影紅遍大街小巷。 但資金是一大難題,Marvel只好有條件地販售電影版權給其他電影公司,如《蜘蛛俠》賣給Sony﹑《驚奇4超人》《X戰警》賣給20th Century Fox。這亦造成觀眾的困惑:蜘蛛俠是不是Marvel的角色?有沒有可能看到《復仇者聯盟》和《X戰警》的合併? Marvel以700萬美金賤賣《蜘蛛俠》,結果Sony所拍的三部電影竟狂賣25億美金,Marvel只能拿到微薄的分紅,令他們十分懊悔。 踏入電影宇宙 2008年是Marvel的關鍵的一年。《鐵甲奇俠》大賣,Marvel從谷底翻身,成為他們踏入電影宇宙的第一步。 電影的成功中,到位的劇本﹑導演﹑選角缺一不可。艾拉德與監製凱文費吉(Kevin Feige)聯手合作,作出大膽決定,包含決定翻拍漫畫知名度不高的《鐵甲奇俠》﹑找來當年充斥吸毒等負面新聞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John Downey Jr.)作主演。Marvel為他提供翻身的機會,他也讓鐵甲奇俠活生生地出現在觀察眼前。 《鐵甲奇俠》票房大收,事實證明超級英雄的電影市場深具潛力,Marvel開始着手透過電影表達漫畫中恢宏的宇宙觀(Marvel Cinematic...
城中熱話
【復聯4破票房紀錄】Marvel超級英雄電影為何如此成功?
mythfocus
-
April 25, 2019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上映一日就打破香港史上開畫票房紀錄,截至琴日夜晚9點,票房已超過1,861萬元。連無追開Marvel電影嘅朋友都會討論一兩句,甚至為咗跟上潮流,追番未睇過嘅英雄電影。究竟點解Marvel超級英雄系列咁成功?以下為你揭曉。 英雄交纏的宏大宇宙觀 如果提起電影產業中嘅宇宙觀,相信大家會第一時間諗起Marvel嘅超級英雄系列。宇宙觀係Marvel成功嘅第一個要素。 Marvel由2008年嘅《鐵甲奇俠》開始,到最近嘅《復仇者聯盟4》,11年間總共出咗23套英雄電影,當中有超級英雄個人獨立電影;亦有一次過集合眾多人物,滿足觀眾「越多越抵」心理嘅Avengers系列。 幾乎每一部Marvel作品間都有關連,涵蓋好一段時間,各人物故事間嘅銜接息息相關。影迷不時探討Marvel嘅正確時間軸,再討論作品同角色間嘅關係。牽涉人物越嚟越多,Marvel宇宙亦日漸擴闊,Marvel塑造出一個觀眾會墜入去嘅超級英雄世界。 英雄與觀眾之間零距離 Marvel每年推出2至3套電影,一直保持話題度和新鮮感,令觀眾想一直追落去。例如2016年有《奇異博士》同《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2017年有《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銀河守護隊 2》﹑《蜘蛛俠:強勢回歸》。 每個超級英雄平均有一至兩套獨立電影,核心英雄如美國隊長更有足足3套,足以令每個英雄都有血有肉,顯示佢哋個性係點:美國隊長謹慎﹑古板;鐵甲俠就玩世不恭﹑個性自卑而外象自傲。 觀眾有足夠時間了解角色嘅故事和成為英雄嘅動機,對每個英雄暸如指掌。即使觀眾唔係漫畫迷,都唔會對英雄感到生疏。如此一來,每個超級英雄建立起個人品牌,有佢哋各自嘅fans同目標客群。 彩蛋增添趣味 Marvel人物經過長時間嘅打造,觀眾大多對每個角色嘅存在價值﹑地位同彼此關係有一定了解。超級英雄係主角定配角,個別存在定一齊打鬥都唔奇怪。 英雄之間其實起互相支援嘅作用,片尾嘅彩蛋為每部電影增添趣味,更深係建立角色之間嘅關係,不同角色係《復仇者聯盟》碰面時,先唔會咁突兀。 同時彩蛋引起討論,一環扣一環,前一部戲會透露後一部戲嘅內容,增加戲迷「追戲」嘅欲望。好似《奇異博士》片尾彩蛋出現雷神飲啤酒情節,其實係為2017年尾上映嘅《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鋪路。 而《復仇者聯盟》系列可謂係Marvel最核心嘅產品。佢係票房保證,係市場上競爭力十足,串聯起所有超級英雄,畀佢哋聚首一堂,人氣想唔高都難。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