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品牌塑造的藝術】英雄電影的兩大死對頭:Marvel和DC

【品牌塑造的藝術】英雄電影的兩大死對頭:Marvel和DC

流行文化中總有一些死對頭:微軟與蘋果﹑Sony和任天堂﹑Marvel與DC。
Marvel和DC各自擁有非常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同為英雄界電影的代表,多年來兩派fans卻勢成水火。Marvel fans覺得DC太故作玄虛,玩什麼黑暗風;DC fans覺得Marvel電影太商業﹑沒有深度。
按理來說,DC推出的蝙蝠俠﹑超人等角色,在大眾知名度上絲毫不遜色於對手的鋼鐵人﹑美國隊長等等。DC是全美第一間漫畫產業公司,旗下角色超人是最早登場的超級英雄。
但為什麼Marvel現在的發展比DC更好、更受歡迎?以影片的數量和累計票房來計算,Marvel絕對遙遙領先。
 
黑暗風未能討好多數觀眾
首先看目標受眾。Marvel電影或許爆谷味濃,但無可否認它的受眾更多元,迎合觀眾口味。老少咸宜,穿插笑位,大家到戲院看Marvel就是為娛樂﹑為開懷大笑。
但DC一開始的電影風格較為黑暗,難以滿足大眾/全部年齡層的期望,限制了目標受眾。DC電影的世界觀非常貼地,多數探討社會或人性的黑暗,講即使有英雄在社會裏,社會一樣充滿問題,甚至英雄也要面對自身的夢魘。年輕觀眾不一定能欣賞這種電影。
DC的《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系列,太黑暗和悲情,更適合超過18歲,能夠認同那份滄桑感和藝術性的觀眾。
但DC現在轉換風格已經太遲,甚至會予人格格不入的感覺,Marvel在這方面做得太成功,太入屋。
DC在2016年推出的《自殺特攻》嘗試轉向爆谷風,但評價頗差;2017年的《正義聯盟》也嘗試添加更多調侃場面,令其大失DC風格。連平日嚴肅的蝙蝠俠都有多個笑點身上,破壞一直以來塑造的性格,人物變得不倫不類。
DC本身的fans喜愛其黑暗風,風格大轉的話,會得失原有的fans;做得不夠Marvel好,又吸納不了新fans,兩邊不討好。
 
英雄形象不鮮明
「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大好,DC也嘗試把超級英雄放在一部電影中。但它忽略了Marvel在此前建立了多少東西:從2008年開始推出針對主要角色的獨立電影,讓觀眾了解每一個角色;也安排彩蛋,解釋不同人物間的關聯和互動。
DC的第二部電影決定將蝙蝠俠跟超人放在同一套電影,後來更急於推出聯盟電影《正義聯盟》。
但大部分的觀眾都不是漫畫迷,所有的超級英雄都需要重新獨自建立觀眾認同感。
觀眾對於蝙蝠俠的認知停留在「黑暗騎士三部曲」。導演花了三部電影的時間才建立起電影中「黑暗騎士」跟過往蝙蝠俠不同的角色個性,《蝙蝠俠對超人》要求觀眾在開場幾分鐘就適應新演員——班艾佛列克飾演的新蝙蝠俠,實在強人所難。
 
DC應仔細規劃未來發展方向,衝量觀眾對各角色的熟悉度,以觀眾足夠熟悉的英雄建構自己的宇宙。不要盲目跟風,重蹈《正義聯盟》的覆轍,不僅票房不保,亦在觀眾心中留下負評。
 
資料來源:LRM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