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營商創意】惡搞meme圖引爆話題熱度!點樣善用「迷因行銷」形成強大擴散力?

吉卜力工作室在近期釋出多套宮崎駿動畫劇照給粉絲下載收藏,並表示皆可於常識範圍內自由使用,結果就成為各種各樣的meme圖,瞬間就引起話題度!網路迷因(Internet meme)初時只是少數人的社群娛樂次文化,如今卻成為了各大品牌必備的社交平台經營手法,甚至企業或政府機關都爭相運用於行銷!為何迷因有強大擴散力? 甚麼是「迷因行銷」(Meme Marketing)? 迷因(Meme)近兩年於Facebook與Instagram上流行,是指用圖片,配上具有趣或有意義的文字訊息,引起廣泛共鳴及流傳,從而促使人們互動,迷因製作並不講求精緻,網路上早已經有大量現成可用的梗圖,例如「女人與貓」、「美國隊長電梯」等等,由於是統一格式,只需要改文字內容,所有人都可以發揮創意,具趣味性之餘,也能夠快速貼近時事和潮流,引起社群上人們共鳴,有極高影響與擴散力。不少企業或品牌都開始在廣告與行銷活動中,加入能創造大量社群參與的迷因。 ●網路上早已經有大量現成可用的梗圖,只要加入自己想表達的文字即可完成製作。   迷因如何運用於社群行銷? 迷因正在行銷領域發揮巨大力量,然而要製作出成功迷因,有著猶如病毒式擴散力,其實都存在一定的操作門檻。 1.有明確目標市場與客群 想要成功用迷因玩在社交平台上行銷,首先品牌必須做深入研究,決定好目標市場與客群,並了解找他們是否適合作為迷因的「理想受眾」,例如目標客群會花大量的時間在社群平台嗎?如果是,就要分析他們是否會在社群中分享迷因,以及所分享的是哪些迷因?哪一類型迷因他們會喜愛?例如當瞄準特定職業,便可試著以他們常遇到的麻煩,或者他們常抱怨的事情作為主題,使他們感同身受,引起共鳴,進而就會多分享及互動。若以年齡劃分,迷因較適合18至30歲族群,因為他們對迷因的掌握及領悟理解力較高。若目標市場與客群年齡層偏高,恐怕不適合迷因行銷。 2.不要強塞廣告訊息 與其他廣告方式和行銷策略不同,要做出好的迷因,關鍵在於有沒有引發共鳴。如果迷因只配上單純廣告宣傳或促銷字句,反而會造成消費者反感,往往只有非常低的回應,甚至直接忽略。緊記迷因旨在讓品牌與目標客群有更多互動,因此不應強塞廣告訊息。     ●這個是一個成功的迷因運用例子。 3.具備潮流觸覺 若要第一時間得到更多大眾反應,品牌或企業必須能夠快速引用迷因圖模,並敏銳地根據目前流行語及風向,組合出最具記憶點與趣味點的迷因後發布,並持續在帖子中留言回覆,不但能提高互動,也能有效維持話題話度。 4.善用Tag功能 善用圖片中的文字鼓勵受眾Tag朋友。例如在帖子最後加上「Tag你身邊一樣常常遲到的朋友」、「Tag你身邊愛吃的朋友」。利用Tag功能,增加文章觸及吳,讓品牌可藉著迷因的分享在社交平台上更廣泛傳播。  

【營商心理戰】知名連鎖咖啡店為何會不定時買一送一?解開「買一送一」與「半價」兩者差別!

知名連鎖咖啡店總會不定時有「買一送一」優惠推廣,吸引不少人消費。 不過大家又有沒有想過,知名連鎖店會選擇以「買一送一」作賣點吸引顧客,而不是直接半價?雖然看似兩者之間都是相同意思,但是其中卻有很大差別!就等小編來解開這個迷團! 買一送一與半價差別在哪? 連鎖咖啡店非常重視的是來客數。假如直接半價,營收和利潤就直接下降一半,同時連鎖咖啡店無法確保降價之後能夠吸引雙倍客人來購買,結果在未知情況下,商家需要承擔一定風險。受產品特性局限,客人每次光顧,正常情況下不會喝超過一杯,所以就算降價促銷,也未必能夠難提高消費量。相反,買一送一可以吸引消費者呼朋引伴一起購買,達到宣傳和廣告效果。 ●根據調查,連鎖咖啡店Starbucks每賣一杯咖啡,原材料成本只有佔整體13%左右,其他的成本則是店租人事和行銷。 顧客消費心理效果差異 連鎖咖啡店目標客群向來是以商務人士為主,定價屬於中高價位,若果想吸引其他消費族群,提高營業額,這個時侯就必須運用可以帶來更大迴響的促銷手法。雖然看似「買一送一」和「半價」都是相同意思,但在消費者眼中,感受卻是截然不同。「買一送一」會覺得讓消費者有額外「賺到」感覺,對消費者而言好感度會比同樣折扣更加好。同時,半價銷售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價值認同,也有可能讓平常用原價買的顧客產生一種吃虧感。 不過某些情況下還是必須要選擇採用半價優惠,以港鐵為例,針對特定對象,會在部份路線和時段推出「半價票」價惠,因於目的是向在比較少人搭乘的時段或路線進行促銷,這時候就適合用半價優惠來吸引特定消費者。

【行銷心理學】做決定時不自覺地被商家操控?了解「誘餌效應」如何影響消費者選擇!

大家去戲院睇電影時,少不免都會買爆谷,假若小杯裝爆谷要$30,中杯裝是$46,而大杯裝的是$50,你會買哪一種?如果你的選擇是最大的爆谷,就有可能已經跌入誘餌效應(Decoy Effect)圈套了。 誘餌效應又稱為非對稱優勢,是指引入第3個選項來加強其他選項吸引力。當人面對2個差別很大的選擇時,一時間大腦很難評估哪1個比較好,但若果多了1個中間選擇,大腦就會獲得新的參考資訊,我們便能快速做決定。 假若一開始只有小杯裝和大杯裝2個選擇,人們會對應該買哪種感到很苦惱,但加入中杯裝選項後,人們比較之下就會發現大杯裝只比中杯貴$4而已,於是就會決定購買大杯裝。由此可見,中杯裝其實扮演「誘餌」角色,吸引更多人選擇大杯裝。正因在戲院角度來看,自然想消費者購買更多爆谷,所以就會放出誘餌來抬高某一產品銷售量,簡單來說,誘餌效應可以不自覺操縱消費者決定。 在日常生活中,都不難發現商戶使用誘餌效應來為自己帶來最大利潤。例如雪糕店「手作之店」,小單球$10,大單球是$13。如果顧客選小單球,就可以加$1,但2 Oz可以升級至3 Oz。若然選大單球,同樣加$1由3.4 Oz升級至4.6 Oz。只需要加$1就可以得到較大份量,自然大家都會選擇升級。所以原先的選擇就是誘餌,使消費者傾向加錢升級至較大份量。 連鎖咖啡品牌Starbucks杯型有別於一般小、中、大杯,分為Tall,Grande和Venti,即是中、大、超大杯,其實這樣的設計也藏著誘餌效應這個小把戲。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一書中,就以日本Starbucks中杯和大杯為例,並作出成本分析。     吉本佳生在2007年進行研究,成本數據和現在雖然有出入,但從中還是能夠得出Starbucks賺取利潤定律。他假設Starbucks中杯拿鐵成本是25日元,大杯拿鐵50日元。他同時假設門店每月租金為30萬日元,加上平均人工費用,一杯中杯拿鐵總成本225日元,大杯拿鐵總成本250日元。 中杯拿鐵和大杯標價分別為300日元和400日元,而在顧客角度看,兩者只相差100日元,自然會選擇大杯裝。但事實上扣除成本後,得出利潤和利潤率。中杯拿鐵利潤為75日元,利潤率25%,而大杯拿鐵利潤則是150日元,利潤率37.5%,意味賣出大杯裝,Starbucks就能夠得到更多利潤。中杯裝就是Starbucks的「誘餌」,吸引更多人選擇大杯裝。 人往往習慣作出「比較」,以幫助自己儘快作出決定,但反而被商定捕捉到心理,而被引導作出合乎他們期望的選擇。所以下次買東西時,不妨先確定自己是否有確實需要才決定吧!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