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Search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Get help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Sign in / Join
29.4
C
Hong Kong
Facebook
type here...
Search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Home
About
Participate
Criteria
Contact Us
Past Awards
AMVS 2022
HKVC 2022
HKVC 2021
AMVB 2021
AMVS 2020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 Advertisement -
TAG
破產
城中熱話
【生財有道】頒發金額龐大 曾面臨破產危機?!諾貝爾獎基金資產歷經百年轉虧為盈的投資秘訣!
MF
-
October 11, 2021
每年踏入十月,正是被認為最有聲望的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日子。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至今已經有120年歷史。除經濟學獎由瑞典出資增設外,其餘六個獎項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獎,每年開支超過5000萬港元。可能大家都會有疑問:「源源不絕的獎金究竟是從何而來?」其實諾貝爾獎基金會都曾經面對破產危機!到底基金會怎樣轉虧為盈呢? 面對破產危機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初期,有約 3100 萬瑞典克朗資金。根據遺囑,單項諾貝爾獎獎金是相當於一位教授20年薪水,以便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繼續做研究。為避免有風險的投資,基金會將資金完全投資於銀行存款與公債上,回報非常低。經歷通貨膨脹及貨幣貶值,到 1953 年時,基金會資產流失了將近60%,總資產下降至只有1000萬元左右,再持續下去,基金會將面臨破產結束窘境。因此基金會改變管理章程,讓基金會的資產可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從2012年開始,基金會的投資資本不斷提升,從不到30億瑞典克朗增值到46億瑞典克朗,每年回報率近9%。例如根據諾貝爾基金會 2017 年的財報顯示,當時總資產高達 29.9 億元瑞典克朗,比成立初時增值約 93 倍。其收入亦高達 2.53 億元,其中主要是來自投資變佔 2 億元,股利 5 千萬瑞典克朗以及利息收入 1.1 千萬。 基金會獲利秘訣:目標正確 分散投資 基金委員會為了不讓諾貝爾獎步向衰亡,遂大膽改變投資策略。諾貝爾基金會投資類很多元化,有五成是股票類,並以穩健的市場為主,例如美國股市。其次固定收益約 20%,以債券等穩定低風險為首選目標,至於其他投資如對沖基金等則有約30%。長期證券亦是其主要投資,金額約 25 億元,而且投資到世界各地,以美國道瓊指數而言,從諾貝爾基金會開始投資股市的那一年 1953...
城中熱話
【債務怪獸】中國恒大575億元債券明年到期!彭博:一旦破產,恐成中國版雷曼兄弟
MF
-
September 6, 2021
據《彭博》報道,中國恒大集團遭到最少兩家最大的非銀債權人要求其立即償還部分貸款,又指出集團有息負債約5,72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400億元債務將於1年內到期。《彭博》分析師指,若恒大集團宣布破產,逾150家放貸銀行將受波及,恐成為中國版「雷曼兄弟」,並對中國經濟及社會穩定產生嚴重後果 。 據《彭博》報道,恒大集團須盡快籌錢還債,以償還明年將到期的74億美元(折合約575億港元)債券。報道指,恒大美元債券上周暴跌至紀錄低點,而其中期業績顯示集團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銳減至6年低點,一項衡量償付短期債務能力的指標在上半年惡化。中國最大的信用評級機構在9月2日下調其主體信用等級時表示,若未來一定時期內資產、股權出售,及借款續貸、展期等事項進展不及預期,恒大流動性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大。 根據恒大早前公佈的中期業績顯示,以目前資產來說,恒大仍有能力償還債務。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流動負債為15,727.59億元,負債總額為19,665.34億元。非流動資產4,249.82億元,流動資產19,525.93億元。然而,《彭博》指,集團有息負債高達約5,720億元,約2,400億元債務將於1年內到期,加上恒大集團的非銀行債權人中的兩家信託公司,要求恒大「立即」償還某些貸款,可能進一步擠壓中國恒大可用於償付債權的資金。根據彭博匯編的數據,以下是中國恆大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將於2022年到期的離岸和境內債券清單。第二張清單顯示的在岸債券,附有債券持有人要求明年提前還款的權利。 中國監管機構已經敦促這家公司解決債務危機問題,但迄今政府對於是否會提供財務支持仍保持沈默。有跡象顯示,中國銀行業對於恒大集團的債務問題深感壓力。今年7月,中國廣發銀行因擔心恆大集團無法償還明年3月到期的貸款,申請凍結該公司的1.32億存款,獲法院核准。《彭博》分析師指出,恒大集團潛在的清算風險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若恒大集團宣布破產,逾150家放貸銀行將受波及,恐成為中國版「雷曼兄弟」。 ●恒大集團遭最少兩家最大的非銀債權人要求其立即償還部分貸款,可能進一步擠壓中國恒大可用於償付債權的資金。
城中熱話
【谷底翻身】由瀕臨破產紅到同迪士尼、IKEA合作!LEGO點樣擺脫「過氣玩具」之名重返世界舞台?
MF
-
February 16, 2021
積木名牌樂高(LEGO)日前宣布跟家具品牌宜家(IKEA)合作,推出樂高積木收納箱 BYGGLEK 系列,收納箱不但使用 LEGO 經典的積木設計,當中的積木配件更可以砌到收納箱上,用家就可以創作客製化款式。作為丹麥知名的家族企業,LEGO一向都與不同企業合作,而旗下積木玩具深受大小朋友喜愛,不過原來在2000年初期,公司曾面對銷量下滑,陷入破產危機。究竟樂高是如何在十年之間從谷底翻身東山再起? 樂高在1932年由丹麥的一位木匠奧利柯克克里斯蒂森(Ole Kirk Cristiansen)創辦。早期公司發展不順,為維持生計,奧利開始設計生產木製玩具。在幾個兒子的幫助下,一起完成製作汽車、飛機和各種小動物的木製玩具。1934年,奧利給自己的玩具品牌取名為「LEGO」(樂高),即是丹麥語 leg godt二字的組合,意思為「盡情玩樂」,而「LEGO」在拉丁語裡的意思正好就是「拼合」。樂高成立多年,可說是玩具界的老牌。不過在90年代後期,電子遊戲和電影等娛樂開始流行,一眾原本會購買樂高的孩子都去轉玩遊戲。失去目標客群的樂高決定採取多角化經營模式,包括推出樂高品牌服飾和手錶等。1996年到2000年之間更企圖以「每三年建立一座新樂園」的快速擴張目標,在英國、美國及德國興趣高主題樂園(LEGOLAND)。另一方面,雖然沒有製造電玩產品相關經驗,但樂高也在這段時間創立一間電玩公司,推出因應數位科技潮流的程式機器人(Mindstorms)以及電玩產品。 汲取盲目擴張教訓 不過多角化經營模式,加上急速擴張,讓樂高失去認知品牌核心競爭力的能力。樂高在1998年時出現公司史上首次赤字,而樂高主題樂園在開幕第一年就先虧蝕2500萬美元。雖然在1999年到2002年時,樂高與《星球大戰》和《哈利波特》有授權合作,虧損情況稍為舒緩,但伴隨電影熱潮減退,到 2003 年公司業績大跌,整體營收較前年度下降25%。2004年赤字持續擴大,樂高面臨將近19億2丹麥克朗嚴重虧損,當時有一千多名員工遭到解僱,瀕臨破產邊緣。 當時年僅36歲的CEO Jorgen Vig Knudstorp上任後,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轉變公司戰略,帶領品牌起死回身。其策略是『Return to the Basic』,即回歸專注於品牌核心價值和積木業務。Knudstorp大膽放棄樂高不擅長的領域,包括將樂高樂園出售,並將樂高生產的積木零件從1萬3000種削減至6500種,不過積木的顏色從紅、黃、藍的基本款不斷擴增至50餘種。他認為:「我們很清楚自己擅長什麼,所以專精發展這項長才就好。」 ●Knudstorp在2004年接任CEO後不久,就讓樂高轉虧為盈, 被外界封為「拯救樂高的男人」。 利用懷舊策略將產品重新定位 除企業管理上的變革,樂高能夠起死回生,就是重新找回目標客群。那些生於8、90年樂高黃金時期的玩家,現時已經是有充分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當中有不少人都想追求兒時美好回憶,所以樂高便充分發揮懷舊元素,並因應市場需求,重新設計出更精緻的產品。從2007年開始,樂高陸續推出咖啡店、大型旋轉木馬或是泰姬陵等產品。雖然定價較高,但這些鎖定成年玩家的產品,在設計、包裝或行銷方向上都與過往大很大分別,加上結合經典樂高的核心價值「讓人更有系統、更有創意地去思考」,不但引起共鳴,留住忠實玩家,也讓更多新玩家對這個經典玩具品牌產生興趣,突顯品牌是與時俱進。據公司估計,差不多有5% 的樂高銷售量都是成人買玩具給自己所貢獻。 善用科技抓住消費者心理 樂高又設立名為「LEGO Ideas」產品設計網上平台,讓一眾玩家發揮創意,提交自家設計;而勝出比賽的作品,經LEGO改良後會推出市場發售。「LEGO Ideas」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不但讓產品更符合顧客的需求,並且為客人提供獨具特色的體驗。 而自2005年起,LEGO陸續在YouTube 、Facebook及Twitter等開設帳戶,發佈品牌最新推廣,與世界各地粉絲互動交流,刺激產品銷情。LEGO又銳意經營YouTube頻道,從05年起一共推出近2.4萬條自家影片,吸引1,100萬名用戶訂閱,並收穫超過135億觀看人次紀錄,成為近年YouTube最受歡迎的品牌頻道。 經過重新聚焦,找回目標客群後,樂高進行一連串強大的品牌結盟,例如與迪士尼、Marvel、DC、Mario和芝麻街等合作,推出各款聯名主題玩具,顧及不同年齡層,令樂高重振旗鼓。2015年樂高淨利來到6億6000萬歐元,稱冠歐洲及亞洲地區的玩具商,北美市場的排名也上升至第三位,銷售額則首度突破10億美元。 ●碧咸都係LEGO fans!曾經沉迷LEGO無法自拔一砌砌到凌晨2點 。 雖然跟知名人物和遊戲推出...
城中熱話
【生意難做】巴黎百年經典馬卡龍老店Ladurée破產!盤點疫情下捱不住的品牌及景點!
MF
-
February 9, 2021
武漢肺炎疫情打擊全球各個行業,繼早前Godiva宣布全數關閉或轉售美國128間門市,轉戰網購市場後,在巴黎開業近 160 年的甜品店 Ladurée 宣布破產,品牌母公司霍爾德集團(Groupe Holder)正計劃將Ladurée賣盤,出售部分或整份股權。今次盤點一些疫情下結業或破產的品牌、商店和景點! 1.Ladurée賣盤 Ladurée成立於1862,百年以來以製作法國代表性甜品馬卡龍(法式小圓餅)為主。目前法國Ladurée的母公司為霍爾德集團(Groupe Holder),Holder集團早於1993年買入Ladurée,至今已在全球共22個國家地區開設107家門市,更開展甜點以外的各種事業,當中包括化妝品牌、香薰蠟燭等等。事實上,Ladurée 在法國擴展速度相當快速,多間門市都設在遊客區,包括巴黎香榭大道和倫敦百貨名店 Harrods ,吸引不少遊客朝聖。雖然Ladurée 受旅客歡迎,不過亦因而成為虧損主因。自肺炎疫情爆發後,旅遊業大受打擊,失去外地遊客支持,單靠法國本地人無法延續過往佳績,加上Ladurée一直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令其全球營業額暴跌。母公司日前向法國媒體Challenges表示,雖然Ladurée每年平均營業額約有1.1億至1.3億歐羅,在過去一年內的虧損已超過營業額的一半,單單在202年已錄得接近1千萬歐羅的虧損。面對目前的經濟危機,母公司因而計劃出售Ladurée部分或所有的股權,更希望在2021年春季之前找到買家。 2.Godiva全數關閉美國門市 比利時知名高級朱克力品牌Godiva,銷量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就逐漸下滑,隨著疫情擴散,營業額更是雪上加霜。早前Godiva宣布全數關閉或轉售美國128間門市,轉戰網購市場。 3.Caffè Florian 被迫結業 意大利最古老的咖啡廳的 Caffè Florian在 1720 年開業,雖然已有過百年歷史,但也不敵肺炎疫情被迫結業。咖啡店在 2019 年總營業額高達 800 多萬歐元,但自疫情爆發後,到訪意大利的旅客減少 7,800 萬人,威尼斯店更是首當其衝。去年,Caffè Florian...
城中熱話
【老字號也自危】打價格戰加速倒閉!?調查:日本拉麵店破產數量創歷史新高!
MF
-
October 13, 2020
「拉麵」在日本飲食文化當有舉足輕重地位,也深受外國人歡迎。各式各樣的拉麵店分佈在全國各地,東京拉麵店數量據講更是日本第一位。不過日本最大型企業信用調查公司「帝国データバンク」(Teikoku Databank)早前發表文章指,近年拉麵店「倒產」(破產)情況有上升趨勢,今年更有機會創新高,但生意變差並非完全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帝國Data Bank早前的文章分析日本拉麵店「倒產」情況,截至今年 9 月底已錄得 34 宗拉麵店倒產紀錄,是自 2000 年後首次在 9 月錄得超過 30 宗。最高紀錄則是2019年,有36 宗。根據他們在官方網頁上釐清的定義,「倒產」是指公司陷入「企業經營受到阻滯,無法償還必須付清的債務」。當中再分為「清算型」,即是把公司清算消滅,以及「再建型」,即一邊繼續事業,一邊償還債務。 不斷「鬥平」形成惡性循環 文章引述日本經濟產業省2016年的經濟活動調查,全國拉麵店數量約為18,000。其中約有一半是個人經營的小店面,與四年前,即2012年時的調查相比,拉麵店數量增加約1000家。據知,日本全國拉麵一年營額為8000億至1兆日圓。分析指出,與其他食品相比,拉麵基本上具有一定程度口味相似性,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由於商品差異化空間相對較小,並且易於模仿,因此很多新店也應運而生,形成激烈競爭。就算是老字號拉麵店也必須以低價策略來吸引顧客,例如發放折扣券提高回頭率。 可是,面對各種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等上漲,拉麵店卻因為要保持競爭力而不能加價,加上拉麵價格向來給予人「親民」印象,不止是一般小店,就連大型連鎖加盟業也無法輕易通過提高拉麵價格來提升利潤。不同料理如迴轉壽司、漢堡店,甚至連曾經激烈低價競爭的牛丼業者,其價格比10年前已經有所上調,反觀拉麵愈來愈平。以總務省數據為例,一碗中華蕎麥麵在2020年8月平均售價為523日圓,竟然比10年前約550日圓低。在這種情況下,拉麵店自然無法做到收支平衡,只能倒閉。 行內競爭激烈,拉麵店經營環境持續惡化,一些知名老字號也面臨淘汰。近年破產閉店較知名的拉麵老店有横浜家系「六角家」本店,以及豚骨拉麵「長浜将軍」1988年於神奈川橫濱創業的六角家非常有名,但由於競爭激烈,本店已於2017年10月底宣布關閉。至於長浜将軍本店位於福岡,於1975年創業,2002年8月時的銷售額高達3億6千萬日圓,但已於2020年4月份破產結業。 資料來源:livedoor
城中熱話
【申請破產】美國MUJI無印良品負債高達6400萬美元!社長親自揭示2大致命原因
MF
-
July 14, 2020
日本連鎖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母企證實,旗下的美國業務MUJI USA,已在特拉華州申請破產保護令,成為不敵新冠肺炎壓力的企業之一。據破產令申報資料,無印良品美國業務的負債規模為6,400萬美元,估計債權人介乎200至999人。 無印良品母企「株式會社良品計劃」早前表示,在疫情大流前致力已著手改善銷售及協商租金,但疫情導致門市無法營運,美國18間無印良品分店已經在今年第一季關閉。因租金及其他成本造成重大損失,令子公司不堪虧損,最終選擇破產重組。社長松崎曉在財報會議上強調,他們不會出售美國業務,重申美國業務破產不會影響其他市場業務。 1.低估美國電商發展速度 事實上,美國無印良品營運原本狀況就不佳,過去已連續3年虧損,單是去年美國業務就虧損1,000萬美元左右。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上個財年美國業務營收約為110億日圓,並虧損18億日圓。 社長松崎曉感表示,美國業務挫敗最主要原因是低估美國電商發展速度。自2018起,電商市場已經成為美國零售業發展一大趨勢,同時亦是主要增長動力。2019年美國電商市場規模就達6020億美元,約佔零售總額的11%。今年在疫情在美國全面爆發後,更加速電商在零售行業的增長,不少企業及品牌都決定關閉實體門市,轉型發展綫上零售,然而無印良品卻未有察覺。 2..重金拓展實體門市成疫情下負擔 無印良品在2006年時進軍美國,至今在當地擁有18間實體門市。當時母公司決定投入大量資金在黃金地段開設大型店面,以提高品牌認知度,結果實體門市成為後來營運的沉重負擔。自去年5月起,母公司已著手美國業務的重組計畫,試圖與業主協商減租,節省營運成本,惟沒有進展。 自被肺炎疫情在美國爆發後,虧蝕情況就更加嚴重。根據7月10日公佈財報顯示,雖然抗疫期間日用品需求強勁,但疫情導致大封鎖,令全數店舖都需要暫時關閉。儘管大多門市已在7月初陸續恢復營業,但最終還是被肺炎疫情壓垮。社長松崎曉表示已對此有所反省,未來在美國展店將會格外慎重。 全球營收下滑3成 據最新發表財報顯示,目前全球各地業務也都因為疫情而受挫。身為主要市場的日本,4、5月疫情大爆發時營收下滑約50%。母公司原本預期今年第二季營收為787億日圓,相較去年同期下滑30%,淨利則大幅衰退超過70%,降低為29億日圓。 目前日本海外銷售約佔良品計畫營收的35%,絕大多數集中在東亞地區(韓國、中國、台灣、香港),美國所佔營收比例僅整體的2.5%。雖然美國業務申請破產保護,不過母公司表示其餘地區業務不會有任何影響。據香港無印良品的官網顯示,香港一共設有18間分店,另有3間設於港鐵站的「MUJI to GO」,另在元創方設有「Found MUJI」。
城中熱話
【氣數已盡?】Victoria’s Secret英國分部申請破產保護 !一代內衣界龍頭為何風光不再?
MF
-
June 8, 2020
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是享譽全球的女性內衣品牌,曾經創下不少銷售奇跡,但自2011年起,銷售量開始下跌,甚至連同母公司 L Brands的股價也一併下滑,不但停辦內衣秀(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前年Victoria’s Secret已關閉30家門市,去年2月時更宣布計劃今年內關閉53間分店。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Victoria’s Secret 英國分部近日進入破產管理程序。維密曾經佔據內衣界龍頭地位,現在宣布破產,究竟維密問題出在哪? 準買家放棄收購 據BBC報導,Victoria’s Secret英國分部是該公司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個跨國業務,但在上週五(5日)向債權人申請接管(Administration)。這意味著其英國分部進入相當於破產保護程序。 業務接管人德勤表示,初步會為英國Victoria’s Secret資產尋找買家,以及與所有門店業主商討重組租貸條款。公司又指,大部分僱員都已經被停薪休假,但不會馬上裁員。Victoria’s Secret在英國擁有20多間分店,擁有超過800名員工,在該公司被接管之前,已經強制要求785名員工休假。 事實上,Victoria’s Secret主要業務一直集中在北美,惟早在疫情前就產品銷售量開始下跌,客戶亦不斷流失至其他電商。今年2月,私募股權公司Sycamore Partners和Victoria’s Secret母公司L Brands曾經達成收購協議,以5.25億美元購入Victoria’s Secret相關資產的55%股權,但買家最終放棄收購,交易告吹。買家在法院訴訟指,L Brands未經允許就關閉旗下大部分業務。 外界有分析認為,新冠病毒大流行,打擊零售業前景,加上母公司經營不善,導致今次Victoria’s Secret英國分部申請破產。L Brands早前公布,截至5月2日首季虧損2.97億美元,是連續第三季錄得虧損,目前在北美近20間旗艦店店鋪都處於休業狀態。 Fashion Show支出與收益不成正比 每年,美國內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Victoria’s Secret...
城中熱話
【財困危機】 海洋公園瀕臨破產或下月結業!政府注資54億元救亡
MF
-
May 11, 2020
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各行各業大受打擊,更令已連續四年業績「見紅」的海洋公園雪上加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11日)表示,政府將注資54.25億港元予海洋公園,資助公園營運1年、償還海洋公園商業貸款,及清繳完成海洋公園大樹灣發展項目所需費用,有關議案將在今個星期五(15日)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海洋公園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極為嚴峻,如果未能獲得有關款項,公園將會在今年6月倒閉,影響約2000個全職職位。海洋公園在上一個財政年度業績錄得5.57億元淨虧損,較對前一個年度虧損2.37億元擴大一倍。 煞停百億大計 至於海洋公園年初提出「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原本打算將公園劃為7個主題區,景點數目亦將增至逾百個。當時政府提出向海洋公園一次過撥款超過106億元,以資助發展,按照情況,有關計劃暫時擱置。政府同時提出追加1323萬元撥款,讓當局重新審視工作,為海洋公園尋找新路向。 受疫情影響,海洋公園由2月至4月都需要關園,損失近100萬遊客人次,打擊樂園收入。不過,有見近日疫情逐漸放緩,早前海洋公園行政總裁李繩宗表示公園正籌備重開,短期內將以本地客源為主,並會推出港人專享優惠。 公園重開初期,訪客須預先網上登記,以控制每日入園人數,員工及訪客都要戴口罩,而訪客入場前均需量體溫,另外,個別機動遊戲和設施容客量均減超過一半,所有劇場採取隔行入座措施。不知大家到時有沒有興趣入場玩呢?
城中熱話
【武漢肺炎】日本膠囊酒店First Cabin不敵疫情負債11億日圓申請破產!當地民宿業務情況又是如何?
MF
-
April 28, 2020
喜歡獨自窮遊日本的人,都應該有聽過當地性價比極高的連鎖膠囊旅館 First Cabin,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國入境旅客數目大跌,以及東京奧運會延期等接二連三的打擊下,First Cabin早前向東京地方法院正式申請破產手續,並解僱400名員工,據報集團負債達11億日圓(約7930萬港元)。 First Cabin開業於2006年,在日本全國有26間分店,最大特色是價錢相宜,每晚客房價格大約只需要4000至6000日圓(約288至432港元),受獨遊人士或是需要乘搭凌晨機的旅客歡迎。但早於去年3月財政年度,First Cabin已出現8600萬日圓(約620萬港元)赤字,主要是因為在東京奧運前夕,日本商務酒店及旅館數量增加,令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 本以為經營情況可有望改善,但今年初在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各國都實施「封關」等出入境管制,航班大減,旅客相繼取消行程和住宿預約,First Cabin 指3月入住率低於 20%。而在日本政府因應疫情發布緊急狀態令後,集團決定關閉旗下直接營運的5間酒店,至上周五宣告破產,並解雇約 400 名員工。現時與 JR 西日本合作的大阪及京都兩間分店亦已在日前停業,不過其餘加盟店會由其經營者自行決定是否繼續營運。 據日本觀光局在4月14日公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3月外國籍旅客入境人數15.2萬人,按年大跌逾九成。其中中國旅客數量跌幅驚人,由去年同期54.6萬人暴減至3,700人,而南韓旅客從去年的56.6萬人大減少至1萬人。美國旅客同樣大減近九成,只有約2萬人,歐洲旅客按年減約八成,有3.6萬人。 旅客入境數目大減,不但打擊經營連鎖酒店業務的大集團,對日本民宿經營者經營同樣構成壓力。據日本市場研究調查公司富士經濟集團統計,2018年日本民宿市場規模為702億日元,當時原本預計因為今年東京奧運舉行關係,市場規模能達夠增長八成至1297億日元,但疫情嚴重拖累增長。據《日經中文網》報道,自1月起爆發新冠疫情後,當地民宿預約幾乎都已取消,其中關西地區最受影響,有住在大阪市的民宿經營者表示,從1月下旬起基本上零預約。 另一方面,放棄經營民宿情況也受到關注,截至今年4月,當地民宿業務撤出量約為4100宗,而在日本併購信息網站TRANBI上,今年3月民宿轉讓數量超過40宗,較去年10月增加6倍,理由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和奧運會延期,經營者認為訪日旅客數目在短期內難以復甦。
城中熱話
【永恆隕落】Forever 21正式申請破產 結束200間分店 犯了哪3大錯誤?
MF
-
September 30, 2019
繼Jack Wills後,美國時裝品牌Forever 21正式宣布破產,將會終止全球40國營運,並關閉近200間分店。到底是甚麼致命原因,讓這個擁有30年歷史,曾經讓大眾覺得是無可取代的流行品牌走向沒落? 總部設於美國加州的Forever 21在全球擁有800間分店,傳出破產的消息已有數月,今年3月起陸續撤出台灣、日本、香港等地。結果在上月29日,Forever 21正式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並計劃結束亞洲和歐洲大部分國際業務,但仍會維持電子商務網站運作,以及保留美國、墨西哥和拉丁美洲業務。 副總裁張琳達(Linda Chang)發聲明指,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了公司的未來,讓公司重組業務,重新定位Forever 21。相關文件顯示,Forever 21估計負債為10億至100億美元。而Forever 21表示已取得摩根大通安排債權人所提供的2.75億美元融資,以及從TPG Sixth Street Partner取得7500萬美元新資本。 Forever 21在港唯一店舖已關閉 Forever 21於2011年9月進駐香港,以月租港幣1,380萬元租用銅鑼灣京華中心,開設6層高旗艦店。而到了2016年,Forever 21在旺角開設樓高3層分店。不過2017年Forever 21決定關閉銅鑼灣旗艦店,而餘下位於旺角百寶利商業中心的唯一店舖,亦於上月23日突然結業,提早近4年離場。 曾幾何時,Forever 21風頭一時無兩,年營收逾30億美元,而根據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調查,2015年時Forever 21創辦人張元道及張金淑夫婦兩人擁有59億美元身家。可惜,近年Forever 21黯淡失色,開始走向沒落,更瀕臨破產危機。分析師估計,Forever 21營收過去一年下降了20%至25%,而兩位創辦人的身家亦已「縮水」至16億美元,跟顛峰期相比,足足減少了43億美元。 錯誤1.實體店面過大 隨著電商崛起,近年不少零售企業及品牌紛紛縮減實體店面面積,傾向發展線上業務,但Forever 21卻反其道而行,大肆增加實體店舖數目,從2010年的480間,拓展至2014年的600間,到了2018年更增加到800間。Forever 21分店數目不但多,每間面積亦十分大。根據官網上顯示,店面平均面積達38,000平方英尺,而Forever 21於2011年9月進駐香港時,設開設6層高旗艦店,以月租高達港幣1,380萬元,龐大租金支出加重公司財政負擔,零售顧問公司Customer Growth...
1
2
Page 1 of 2
Latest news
【器官捐贈】中港擬共享器官惹退登記潮 衛生署批取消登記數字不尋常!李家超:非常可疑、破壞整個系統行徑
May 25, 2023
【人工智能】OpenAI ChatGPT App上架免費無廣告美國率先體驗!App支援文字、語音輸入!
May 24, 2023
【汽車性能】JDPower 2023汽車可靠度 Lexus奪冠 Benz大幅退步?問題最多的是Land Rover!
May 23, 2023
【一絲不苟】對美學的堅持完美呈現客戶想像 認真溝通風格多變用心裝潢——專訪 Le Creme Design Litimited 設計總監 Sam
May 23, 2023
【綠色未來】中電推香港商用電動車租借 2050前實現汽車零排放!提供車款包括輕型貨車和房車!
May 22, 2023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