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Join
首頁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bout AMVB
Participate
Criteria
Awards – Contact Us
Awards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首頁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bout AMVB
Participate
Criteria
Awards – Contact Us
Awards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Home
About
Participate
Criteria
Contact Us
Awards
AMVB 2023
AMVS 2022
HKVC 2022
HKVC 2021
AMVB 2021
AMVS 2020
Member
23.2
C
Hong Kong
搜尋
城中熱話
【過江龍再見】ÅLAND悄悄離開、GAP轉型網銷!回顧2020年9個撤出香港的品牌
城中熱話
【生產線轉移】日本美國擬資助企業撤出內地!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未來會被動搖?
城中熱話
【四年玩完】韓牌SPAO宣布結業 分析撤出香港原因
城中熱話
【電動汽車】國產比亞迪停全港充電站服務 三大進軍本港市場失利原因
Related tags
?
#AR
#Metaverse
#印衫#熨畫 #絲印
100億
136離職定律
Latest
專業經營日本物業買賣20年 無需日文也能一站式投資 – 專訪株式會社優特不動產代表取締役 Dave Lam、Ryan Chan
專營輔助生育14年 貼心為家庭實現延續、承傳願景 – 專訪美瑞歐國際、至美寶寶創辦人王筠楠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Latest
200款保健品建立健康基礎 喚起預助勝於治療意識 – 專訪Qivaro聯合創始人、董事 Roland Lee
平衡實用和時尚風格 專業設計團隊打造安樂窩 – 專訪新時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俊宇、設計顧問劉詩敏
專業團隊全程協助申請及安居 務求客戶安心、開心移民 – 專訪胡康邦移民顧問創辦人 胡康邦John Hu
大膽推細倉、地舖 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 – 專訪時昌迷你倉董事 黃達
Latest
專業經營日本物業買賣20年 無需日文也能一站式投資 – 專訪株式會社優特不動產代表取締役 Dave Lam、Ryan Chan
專營輔助生育14年 貼心為家庭實現延續、承傳願景 – 專訪美瑞歐國際、至美寶寶創辦人王筠楠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城中熱話
【過江龍再見】ÅLAND悄悄離開、GAP轉型網銷!回顧2020年9個撤出香港的品牌
Smartties
-
December 30, 2020
2020年可謂動盪不安、充滿變數,全球經濟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產生重大變化,各地零售業首當其衝受到打擊。香港服裝零售市場一向競爭激烈,不少大型連鎖時裝店,例如H&M、ZARA、Uniqio、GU等等先後進駐香港,就算開業初期人流不絕,部份更以天價租舖開旗艦店,但隨著環球及本地經濟前景轉差,旅客數目大跌,消費者購物意慾減退,不少品牌捱不過零售寒冬而宣告撤出香港或轉型網銷,以下9間於今年結業的過江龍品牌,不知大家有沒有光顧過呢? 1.ÅLAND 韓國潮流品牌ÅLAND數年前來港後,在人氣地段開設分店,包括銅鑼灣利舞臺、九龍灣Mega Box、尖沙咀海港城LCX和觀塘Apm,受大批年青人青睞。最新分店則是位於旺角「T.O.P」商場 地庫,佔地近1萬平方呎。但近年觀塘Apm、銅鑼灣利舞臺和尖沙咀海港城LCX陸續關閉。而在2019年底,九龍灣MegaBox分店進行1折大清貨,擬為結業前先兆,目前該分店已關閉。至於旺角「T.O.P」商場旗艦店亦在今年3月份結束營業並已封上圍板,意味ÅLAND香港分店全線結業。雖然ÅLAND至今尚未正式公佈撤出香港,但ÅLAND香港官方Instagram自去年5月後已經不再更新,看似悄悄撤出香港。 2.Victoria’s Secret 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是享譽全球的女性內衣品牌,曾經創下不少銷售奇跡。不過自2011年起,銷售量開始下跌,甚至連同母公司 L Brands的股價也一併下滑,前年Victoria’s Secret已關閉30家門市,去年2月時更宣布計劃今年內關閉53間分店。受疫情影響,今年Victoria’s Secret首季蝕約2.97億美元,而英國分部亦申請破產。至於Victoria’s...
城中熱話
【生產線轉移】日本美國擬資助企業撤出內地!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未來會被動搖?
Smartties
-
April 13, 2020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因營運成本較低,吸引不少外資企業到內地設廠,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導致不少國內工廠未能如常恢復運作。自今年2月以來,日本自中口進口量下降近一半,導致日本製造商缺乏必要零件,令日本政府重新反思是否應減少依賴在中國製造,連帶美國政府也同樣認為應該協助美企撤出中國,到底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未來會被動搖嗎? 《彭博社》報道引述日本政府在期網站公佈,當局將追加經濟預算,援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涉及2200億日元(約156億港元),同時提供235億日圓(約16.76億港元)給轉移生產線至其他國家的日本企業。該項計劃是為減緩疫情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確保產品平穩供應,減少供應鏈分散風險,從而建立穩健經濟結構。 有見於疫情全球蔓延下,2月份日本從中國進口量下跌近一半,導致日本製造商缺乏必要零件,加快日本企業計劃離開中國。根據東京商事研究(Tokyo Shoko Research)在2月份進行調查,2600多家受訪公司中,有34%表示正向中國以外地方進行採購。日本政府未來投資委員會曾討論應將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生產遷移回日本,其它產品則分散至東南亞生產。今次日本政府援助企業從中國撤回日本的計劃,料將可為製造商提供誘因。 撤出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近年許多日本大企業已陸續將生產線移至其他低人力成本新興國家。早年,廉價成本及勞動力吸引很多外國企業趁機在中國投資建廠,但隨著人工成本上升和經濟放緩,不少知名品牌選擇離開中國。在惠州一名普通工人月薪為4500元,但是在東南亞地區,每個人工資只是1500元,足足相差3倍。 因此,在2017年Nikon中國宣佈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經營,解除約2,300名員工的合同。2018年5月,日本光學巨頭Olympus宣佈關閉深圳生產線,並將工廠轉移至越南,大約1,400名工人失業。另外,電子製造業巨頭索尼(SONY)也決定關閉北京智能手機工廠,並集中在泰國生產。 同時又因日元貶值,日本人工薪酬與其他成本都較為便宜,也令日資企業決定回歸日本國內設廠生產。例如電子品牌 Casio 在日本北部的工廠積極投入手錶生產,另一相機品牌佳能(Canon)也在日本宮崎縣高鍋町設置新工廠,投資額約 230 億日圓,部份生產線已在去年5月率先展開生產。而冷氣機知名企業大金公司也已經將部分中國產線轉移日本。 日用品方面,尿布製造商嬌聯(Unicharm)亦準備於福岡開設新工廠,成為尿布出口中國市場的樞紐,也是嬌聯26年來在日本設立首間新工廠。而獅王位於香川縣的新工廠最快在2021年開始生產,更是時隔52年來在日本國內設立工廠,為「日本製造」帶來新面貌。首相安倍晉三希望藉著企業將生產線帶回日本,能夠振興日本國內產業,再度成為出口強國。 ●Canon在日本宇都宮廠房。 ●Canon在日本宮崎縣高鍋町的新工廠,部份生產線已在去年5月率先展開生產,未來也將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 隨著去年的美中貿易戰開打,全球生產鏈發生重大變化,多間海外巨企部署撤華,加速向低成本的東南亞國家遷移,以越南為首的東南亞各國取代中國迅速崛起,在美洲則有墨西哥這個選項。而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更暴露過份集中於內地生產弊病,令不少公司開始思考分散風險。有專家指出在疫情過後,中國難以回到昔日「世界工廠」地位,世界貿易重心也將會轉移。 ●日本政府資助計劃消息傳出後,有美國官員和議員響應。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提出政府可以替美國企業全數支付廠房搬遷費,以鼓勵更多企業搬回美國或東南亞國家。
城中熱話
【四年玩完】韓牌SPAO宣布結業 分析撤出香港原因
Smartties
-
August 2, 2019
近年韓國潮流文化在香港大行其道,連帶韓國時裝也備受年輕人追捧,吸引了韓國平價休閒服飾品牌SPAO攻陷香港潮界,不過熱潮冷卻後,SPAO日前在香港官方Facebook專頁宣佈結束營業。雖然官方未有交待詳細結業原因,惟外界指SPAO香港店一直虧損,本文嘗試分析導致業績欠佳、最終決定撤出香港之原因。 1.店舖位置不方便 SPAO在2014年12月初進駐香港,首間SPAO門市位於荃灣愉景新城,之後增設了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分店,雖然兩店位置都是在港鐵站附近,但都需要步行一段路才能到達。不少網友更以「偏僻」形容位於荃灣愉景新城的旗艦店,皆因由荃灣港鐵站走到愉景新城最少要10分鐘,所以2 層共佔地超過4 萬呎的旗艦店除了試業初期出現排隊人潮外,其後大部份時間人流不多,感覺特別冷清,加上租金高昂,大幅影響收入。 ●SPAO愉景新城旗艦店雖然有2 層,面積超過4 萬呎,但被指位置偏僻。 2.價格款式不及韓國本土貨 一般外國品牌來港後,基於租金和人工成本問題,貨品價格都會有所提高,SPAO也不例外,普遍商品定價都比韓國貴。例如連帽衛衣,SPAO香港定價是$299,韓國官方定價則是35,900韓圜(約港幣$236)。但香港定價比韓國貴之餘,款式亦不及韓國本地多,使香港SPAO銷售表現不理想。有網民在SPAO Hong Kong facebook專頁留言,指出香港SPAO好像沒入新貨,貨品都是舊款,與韓國當地很不同。事實上,香港SPAO 商品沒有太大特色之餘,更沒有出售韓國當地限定聯乘系列產品,因此無法提升營業額。韓國SPAO定期會推出不少限定聯乘產品,過去曾與Harry...
城中熱話
【電動汽車】國產比亞迪停全港充電站服務 三大進軍本港市場失利原因
Smartties
-
July 16, 2019
香港近年講求環保,政府亦有意推動電動車。國產品牌比亞迪於2013年「進軍」香港市場,首批共48輛e6電動的士試行,又聲言兩年內將電動的士數量提升至3000輛,惟後因配套不足及營運困難,當中絕大部分已改裝為私家車,最後一輛電動的士亦已於去年底停運。而環保署於7月15日證實,比亞迪基於商業決定, 昨日起停止提供香港充電站服務。其實以環保角度來看電動的士對社會的意義不言而喻,但為何比亞迪在香港推行時節節失利? 比亞迪於2013年將電動的士引入香港市場,不過經營兩年後,由於的士未能滿足香港市場,故將之改裝成私家車,在二手車市場或租用方式,讓車輛繼續在香港服務。現時本港有74輛已登記的比亞迪電動私家車。據環保署向比亞迪了解,比亞迪基於商業考慮,在銷售經改裝的二手私家車時,未有承諾免費提供充電服務,銷售合約中亦無相關條款。加上比亞迪不能長期承擔免費服務的成本問題,15日起正式停止香港充電服務。 港人不信任國產品牌 雖然比亞迪堅持「安全方面要保守,创新方面要大胆」理念,但因為國內發生多宗爆炸事故,安全性遭到質疑,令不少香港卻步,不會考慮購入。以現時銷售量來說,比亞迪要維持充電站運作是有困難。 電池問題 電動車其中一項最關鍵的零件是電池。但比亞迪電池續航力通常在新車「落地」幾個月後大跌,有車主形容「行2、3個鐘就用完」。即使想換電池也不是易事,首先要周旋大半年才獲比亞迪換電,而每次換電開支可能高達16萬,長遠來說讓車主難以承擔。 充電設施未完全成熟 車主在購買電動車前,一定會考慮到充電安排,惟政府電動車政策推行已逾10年,至近年當局才大力擴充電動車公共充電網絡。截至2019年5月底,全港共有2,242個不同類型,包括屬政府和非政府的公共充電器,其中882個為標準充電器、860個中速充電器和500個快速充電器,覆蓋全港18區。雖然政府一直與商業機構合作,改善電動車充電設施,惟政府政策方針是車主應在居所或辦公室等場所為其車輛作日常充電,公共充電網絡主要是輔助設施,加上比亞迪自家充電站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插頭,而其他公共充電站主要屬歐洲標準插頭,兩者不相容,而中電近日不再允許車主在其快速充電設備使用轉接器,實際上難以配合車主需要,更不時出現汽油車霸佔充電位情況,造成不便。 ●全港各區現時有約10個比亞迪充電站、共43個充電設備。基於商業考慮及成本問題,比亞迪的香港充電站今日(15日)起停止服務。 ●6年前高調殺入香港市場的國產比亞迪電動的士,原來已悄悄撤出香港。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