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Join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Home
About
Participate
Criteria
Contact Us
Awards
AMVB 2023
AMVS 2022
HKVC 2022
HKVC 2021
AMVB 2021
AMVS 2020
Member
20.9
C
Hong Kong
搜尋
城中熱話
【品牌故事】 譚仔國際今日起招股 每手入場費4212元!解構從譚仔由長沙灣小店到上市連鎖米線王國傳奇!
城中熱話
【品牌故事】賣一碗米線賺到幾多錢?解構從譚仔由長沙灣小店到上市連鎖米線王國傳奇!
城中熱話
【B站上市】年僅31歲身家高達248億!Bilibili創辦人點樣憑「彈幕」文化攻略年輕人市場?
城中熱話
【不畏疫情】準備逆勢上市、全年銷售額仍增長 48%是怎樣辦到?經典潮鞋Dr. Martens 風靡60年傳奇故事!
Related tags
?
#AR
#Metaverse
#印衫#熨畫 #絲印
100億
136離職定律
Latest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200款保健品建立健康基礎 喚起預助勝於治療意識 – 專訪Qivaro聯合創始人、董事 Roland Lee
平衡實用和時尚風格 專業設計團隊打造安樂窩 – 專訪新時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俊宇、設計顧問劉詩敏
Latest
專業團隊全程協助申請及安居 務求客戶安心、開心移民 – 專訪胡康邦移民顧問創辦人 胡康邦John Hu
大膽推細倉、地舖 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 – 專訪時昌迷你倉董事 黃達
專業生產無紡布逾35年 自設工場供應優質醫療用品 – 專訪益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展帆Frankie Yang
創業研發日本製保健食品 助大眾瘦身改善健康及胸型 – 專訪Original Intention HK創辦人Michelle Lo
Latest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200款保健品建立健康基礎 喚起預助勝於治療意識 – 專訪Qivaro聯合創始人、董事 Roland Lee
平衡實用和時尚風格 專業設計團隊打造安樂窩 – 專訪新時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俊宇、設計顧問劉詩敏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城中熱話
【品牌故事】 譚仔國際今日起招股 每手入場費4212元!解構從譚仔由長沙灣小店到上市連鎖米線王國傳奇!
Smartties
-
September 23, 2021
經營連鎖食肆「譚仔雲南米線」及「譚仔三哥米線」的譚仔國際(新上市編號:2217)將於今日(23日)起至下周二(28日)招股。是次計劃發售3.35008億0股股份,其中90%將作國際發售,10%將作香港公開發售。招股範圍介乎每股3.33元至4.17元,一手1000股,每手入場費4212元,預計10月7日掛牌。今次上市披露「米線一哥」的盈利狀況,到底一碗譚仔米線能夠賺多少錢?而「譚仔」同「三哥」又點解會分家變成兩個大家「傻傻的分不清」的品牌呢? 是次集資所得,其中約57.4%將用於擴大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日本及澳洲的餐廳網絡;約9.4%擴充香港的中央廚房及在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澳洲設立新的中央廚房;約10.5%用於翻新餐廳及提升經營設備;約5.1%提升資訊科技基礎設施;約7.8%用於國際品版建設及新市場進入推廣;約9.8%用於一般企業用途及營運資金。 譚仔國際目前在香港、新加坡及中國內地擁有156間餐廳,其中150間位於香港。據公司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過去3個財政年度累計派息3.65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止上一財年,盈利按年升逾50%至2.87億元,主因與疫情有關的一次過政府補貼及租金寬減帶動其他收益高達1.68億元,若撇除相關收益,盈利則按年減少。 譚仔點解分家? 「譚仔雲南米線」創立於1996年,當時三哥譚澤群看好米線商機,與妹譚艷萍、六弟譚澤強及其兩名同學,合資於長沙灣永隆街開設第一間「譚仔雲南米線」,坐位不足30人。到2000年,妹夫周志明及五弟譚澤均隨後加入「譚仔」生意。四兄弟妹先後接手頂永隆街總店側的潮州粉麵店作擴張,而五弟開始獲分股份。後來家族班底協議日後所開分店,四人各佔四分之一股份,於2003年開第二家分店時正式落實。此後數年,四兄弟妹合力拓展「譚仔」生意版圖,成為連鎖米線餐廳,在2006年開設中央工場,面積超過3萬平方呎、員工人數達70人。後來,四人因經營理念出現分歧,最後由三哥和六弟提出分家,於2008年正式拆夥並分成兩派,平分當時12家分店,雙方各自可使用「譚仔雲南米線」商標,五哥與四姐夫婦繼續經營「譚仔雲南米線」,而三哥與六哥則另起爐灶,創立「譚仔三哥米線」品牌,三哥更將招牌由綠色轉紅色並加上個人「嘜頭」,從此各走各路。 雖然創辦人兄弟分道揚鏢,但其「十小辣」等多級辣度創出米線先河,無阻發展鴻圖,,「三哥」更於2011年獲米芝蓮推介,令其聲名大噪。目前譚仔及三哥品牌在香港合共經營108間餐廳,包括覆蓋港九新界18區。根據2019年的餐廳數目,歐睿將譚仔列為香港亞洲粉麵專門店的第1位。在2017年,日本丸龜製麵母企東利多控股(Toridoll Holdings)先後收購三哥56間「三哥」及52間「譚仔」,共108間米線店,並於2018年成立重組成「譚仔國際」,將兩個品牌「合二為一」統一管理,所以現時三哥、譚仔同屬一家。 最大開支竟是「譚仔姐姐」 好多人都好奇,要賣米線賣到可以上市,到底一碗譚仔米線能夠賺多少錢?根據譚仔國際的上市文件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9個月,顧客總數為2,237萬人,每間餐廳平均每日顧客人數為631人,平均每間餐廳日均收入為36,640元,人均消費為58元。譚仔收入6.49億元,三哥收入6.48億元,期內兩者合共收入接近13億元。扣除已消耗食品及飲料成本及中央廚房製備食材的成本,毛利率為73.1%;若扣除成本、開支、稅項等,期內溢利錄得2.31億元,按年增32.6%,純利率為17.8%。不過,剔除期內政府提供的1.25億元補貼及非經常性租金優惠,2020年首個月純利為9,300萬元,按年下跌46.8%,主要是受社交距離措施的影響,客流量減少,以及上述部分餐廳暫時停業;外賣和送餐訂單增加,令耗材和包裝成本增加等;餐廳網絡擴張,使涉及的折舊費用增加。 ●在疫情下,「譚仔」仍然逆市擴張,憑平民美食攻入中環商業核心區,開設全港最大間門市外,亦進駐尖沙咀海港城商場。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開支之中,最大部份是譚仔姐姐人工。參考譚仔近期的招聘資料顯示,當中聘請侍應、廚房助理、洗碗的薪金每月達16,500元至20,000元,時薪介乎60元至65元。假設顧客每光顧譚仔100元的生意,食材成本佔22.9元,有31.1元則是出糧予譚仔姐姐。
城中熱話
【品牌故事】賣一碗米線賺到幾多錢?解構從譚仔由長沙灣小店到上市連鎖米線王國傳奇!
Smartties
-
April 19, 2021
在香港經營「譚仔雲南米線」及「譚仔三哥米線」的譚仔國際,日前已正式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由國泰君安為獨家保薦人。今次上市披露「米線一哥」的盈利狀況,到底一碗譚仔米線能夠賺多少錢?而「譚仔」同「三哥」又點解會分家變成兩個大家「傻傻的分不清」的品牌呢? 譚仔點解分家? 「譚仔雲南米線」創立於1996年,當時三哥譚澤群看好米線商機,與妹譚艷萍、六弟譚澤強及其兩名同學,合資於長沙灣永隆街開設第一間「譚仔雲南米線」,坐位不足30人。到2000年,妹夫周志明及五弟譚澤均隨後加入「譚仔」生意。四兄弟妹先後接手頂永隆街總店側的潮州粉麵店作擴張,而五弟開始獲分股份。後來家族班底協議日後所開分店,四人各佔四分之一股份,於2003年開第二家分店時正式落實。此後數年,四兄弟妹合力拓展「譚仔」生意版圖,成為連鎖米線餐廳,在2006年開設中央工場,面積超過3萬平方呎、員工人數達70人。後來,四人因經營理念出現分歧,最後由三哥和六弟提出分家,於2008年正式拆夥並分成兩派,平分當時12家分店,雙方各自可使用「譚仔雲南米線」商標,五哥與四姐夫婦繼續經營「譚仔雲南米線」,而三哥與六哥則另起爐灶,創立「譚仔三哥米線」品牌,三哥更將招牌由綠色轉紅色並加上個人「嘜頭」,從此各走各路。 雖然創辦人兄弟分道揚鏢,但其「十小辣」等多級辣度創出米線先河,無阻發展鴻圖,,「三哥」更於2011年獲米芝蓮推介,令其聲名大噪。目前譚仔及三哥品牌在香港合共經營108間餐廳,包括覆蓋港九新界18區。根據2019年的餐廳數目,歐睿將譚仔列為香港亞洲粉麵專門店的第1位。在2017年,日本丸龜製麵母企東利多控股(Toridoll Holdings)先後收購三哥56間「三哥」及52間「譚仔」,共108間米線店,並於2018年成立重組成「譚仔國際」,將兩個品牌「合二為一」統一管理,所以現時三哥、譚仔同屬一家。 最大開支竟是「譚仔姐姐」 好多人都好奇,要賣米線賣到可以上市,到底一碗譚仔米線能夠賺多少錢?根據譚仔國際的上市文件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9個月,顧客總數為2,237萬人,每間餐廳平均每日顧客人數為631人,平均每間餐廳日均收入為36,640元,人均消費為58元。譚仔收入6.49億元,三哥收入6.48億元,期內兩者合共收入接近13億元。扣除已消耗食品及飲料成本及中央廚房製備食材的成本,毛利率為73.1%;若扣除成本、開支、稅項等,期內溢利錄得2.31億元,按年增32.6%,純利率為17.8%。不過,剔除期內政府提供的1.25億元補貼及非經常性租金優惠,2020年首個月純利為9,300萬元,按年下跌46.8%,主要是受社交距離措施的影響,客流量減少,以及上述部分餐廳暫時停業;外賣和送餐訂單增加,令耗材和包裝成本增加等;餐廳網絡擴張,使涉及的折舊費用增加。 ●在疫情下,「譚仔」仍然逆市擴張,憑平民美食攻入中環商業核心區,開設全港最大間門市外,亦進駐尖沙咀海港城商場。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開支之中,最大部份是譚仔姐姐人工。參考譚仔近期的招聘資料顯示,當中聘請侍應、廚房助理、洗碗的薪金每月達16,500元至20,000元,時薪介乎60元至65元。假設顧客每光顧譚仔100元的生意,食材成本佔22.9元,有31.1元則是出糧予譚仔姐姐。
城中熱話
【B站上市】年僅31歲身家高達248億!Bilibili創辦人點樣憑「彈幕」文化攻略年輕人市場?
Smartties
-
March 18, 2021
內地熱門影片網嗶哩嗶哩Bilibili(09626)今日(18日)首日招股,孖展認購已錄約68.8億元認購,公開招股部分超額認購8倍。綜合4家券商消息,富途已錄37.35億元嗶哩嗶哩孖展認購額,輝立錄9億元、凱基錄8億元,華盛錄2693萬元。嗶哩嗶哩招股至23日中午,並於22日截止認購。Bilibili又稱為B站,作為視頻網站,在內地甚受歡迎,而香港動漫迷也對Bilibili有一定認識,但又是否了解這家公司是怎樣誕生呢? 要講Bilibili的成功,不得不提到誕生於日本動畫圈的彈幕文化。當時日本彈幕視頻網站Niconico( (ニコニコ,網友簡稱為N站),觀眾可以一邊觀看動畫視頻,一邊同步評論,這些評論會立即顯示在屏幕上,成為動畫迷分享觀後感的一種方式,在二次元圈子倍受追捧。事實上,彈幕影片平台吸引之處,在於觀眾可以在影片特定的時段,評論對該時段的內容。所以對於彈幕影片,曾有分享最少要觀看兩次,一次沒有彈幕,一次有彈幕,避免畫面同時有過多彈幕而難以觀看內容。 二次元忠實粉絲創網站 當時中國視頻網站AcFun(網友簡稱為A站)首次引入日本動畫圈的彈幕文化,令A站因此成為內地動漫迷的聚集聖地。生於1989年的徐逸在高中時迷上日本動畫,他考入北京郵電大學後依然活躍於動畫圈。當時徐逸亦是其中一名會員暱稱為「⑨Bishi」,但由於無法忍受A站網頁訪問經常出現問題。出於對動畫的熱情,於是自行創立彈幕視頻網站「MikuFans」,用戶能直接將評論、意見等嵌在畫面裏,加強用戶社群互動,為國內一眾對二次元文化感興趣人士,提供彈幕影片平台以分享和交流動畫、漫畫和遊戲,在二次元圈子引起很大反響,2010年,徐逸將改名為Bilibili,此後,B站快速成長,雖然過去曾有大量盜版內容使用問題,但近年來則是重視版權逐漸轉正。憑藉大批忠實用戶和系統穩定,進而提供更多其他內容及服務,例如直播、舉辦動畫角色人氣大賞、成立電競公司等,逐漸反超A站,成為內地二次元文化大本營。在2017年,B站上的彈幕數量已達到每年10億條以上。 去年4月,Sony旗下全額子公司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形式收購Bilibili旗下4.98%股權,意味將以近4億美元價格進行投資。除外Sony,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在內企業都已經收購Bilibili旗下不同佔比股權,同樣希望在娛樂相關內容進行投資。B站上季月均活躍用戶按年增長55%,達2.02億;當中移動端活躍用戶按年增61%至1.87億。日活躍用戶達5400萬,按年增長42%。季內月均付費用戶按年大增103%,達1790萬;整體付費率創新高,從前年同期的6.8%攀升至8.9%。至於具體業務,B站上季電商及其他收入按年增長168%,報1.14億美元。廣告營收按年增長149%,為1.1億美元。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增長118%,為1.9億美元。遊戲收入按年增長30%,為1.7億美元,收入佔比為28.6%。值得留意,遊戲業務的收入佔比大幅下降,也顯示嗶哩嗶哩想要擺脫「遊戲公司」標籤的決心。 ●Bilibili在2018年3月28。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年上市價為11.5美元,2020年4月17日Bilibili股價收盤價29.00美元,折合市值100.2億美元,在成立後11年達成百億美元市值,而此次計劃就在香港第二上市。 ●Bilibili香港上市發行2500萬股,每股上限價為988元,集資最多247億元。嗶哩嗶哩回撥前僅將3%或75萬股用於公開發售,以一手20股計,入場費19959元。
城中熱話
【不畏疫情】準備逆勢上市、全年銷售額仍增長 48%是怎樣辦到?經典潮鞋Dr. Martens 風靡60年傳奇故事!
Smartties
-
February 10, 2021
英國經典皮靴品牌 Dr. Martens 面世60多年來,旗下鞋款「馬汀鞋」一直都被年輕人視作潮流打扮必備單品,。2020年全年受到疫情影響,實體零售大受衝擊,不少鞋類品牌銷量受挫,例如有將近200年歷史英國老牌鞋履品牌Clarks去年虧損8300萬英鎊,並計劃在總部裁減約1,000名人手,以及關閉美國當地25%門店。不過Dr. Martens 早前卻宣布準備公開上市。為何 Dr. Martens 可以逆勢發展?今次就帶大家看看這個經典品牌的故事吧! Dr....
城中熱話
【上市觸礁】全港155萬認購股民最快何時申請退款?馬雲、螞蟻高層為何遭內地監管約談?6大螞蟻集團暫緩上市Q&A
Smartties
-
November 4, 2020
螞蟻集團(6688)在香港招股原本破紀錄共獲155萬人認購,凍資高達1.3萬億元,不過在昨晚突然宣佈煞停A+H股同步上市!上海證券交易所晚上公告指,由於螞蟻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公司亦報告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可能導致螞蟻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資訊披露要求。那麼螞蟻集團將來會面對怎樣的監管?又會何時再度計劃上市?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6大螞蟻集團暫緩上市要點! 1.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原因是甚麼? 上交所公布暫緩螞蟻的公告稱,繼監管約談後,螞蟻集團報告所處的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因此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第26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60條等規定,並徵詢保薦機構意見,上交所決定暫緩螞蟻於科創板上市。 2.「監管約談」內容主要是甚麼?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監管約談」內容是關於網上貸款風險,螞蟻旗下「花唄」「借唄」2大小額貸款產品將受到監管機構更嚴謹的審查。事實上,螞蟻集團雖然以支付寶起家,但現時旗下數字金融科技業務已擴大至微貸、理財及保險,其中微貸科技以消費及小微經營者為主,半年收入285.86億元人民幣,佔整體收入39.4%。螞蟻集團會使用所收集到的大數據用於信貸評審,相對銀行界要真金白銀比抵質押和擔保等貸後管理風險緩釋手段,資金需求低,但內地對這種網上貸款未有明確監管。 3. 有指馬雲發言「得罪」內地監管機構,到底他說了甚麼? 馬雲於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時就高調批評金融監管體制,表示中國當下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上市 數字支付 風險,而是有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中國銀行業一直延續「當鋪思維」,以抵押品和擔保品作為硬通貨,又喜歡貸款給好的、不需要錢的企業。這些言論引來金融監管部門與馬雲會談,隨後螞蟻集團在滬港兩地的上市被煞停。 3. 認購股民最快何時申請退款? 螞蟻集團公布退款安排,香港公開發售的申請股款將不計利息分2批退回: ●11月4日(星期三)就全部或部分不獲接納螞蟻集團認購申請,發送白表電子退款指示/寄發退款支票/退款 ●11月6日(星期五)就全部申請(只限於第一批退回項下尚未退回部分)發送白表電子退款指示/寄發退款支票/退款。 螞蟻集團表示,原先已進行初步抽籤和分配確定,指退款會連同 1.0%經紀佣金,0.0027%香港證監會交易徵費以及 0.00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 4. 借孖展認購的散戶所付的利息會退款嗎? 雖然螞蟻稱會退款,但孖展認購屬於投資者自行財務安排,與螞蟻集團無直接關係,孖展認購螞蟻的利息無法退回,但部分銀行及券商先後宣布願意連同孖展利息退款,例如大新銀行將全數退回孖展利息及認購費,而耀才證券表示,周五或之前退回認購費、利息與手續費。另外,不少券商也將孖展利息調低或減少計息日數,券商銀行變相「自掏荷包」分擔利息支出。 5....
城中熱話
【水中茅台】靠賣水年賺過百億!?農夫山泉點樣穩佔國內市場龍頭?
Smartties
-
September 8, 2020
農夫山泉 (新上市編號:09633) 今日正式登陸港股,招股時反應熱烈,昨日公布配發結果,總共有70.75萬人認購。計及手續費所需資金,農夫山泉凍資6777億元,超額認購1147.3倍,成為史上最大凍資王。雖然國內瓶裝飲用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每年都有不少新品牌湧現,而正當怡寶、康師傅、娃哈哈、百歲山等品牌佔據國內瓶裝水市場的百分之八十市場份額時,農夫山泉卻可以依靠百分之十八的市場份額般脫穎而出,站穩龍頭地位,不但年銷量收入超過百億,甚至在全球銷量排名中穩坐第三位,公司上市估值據報或達1000億元市值,其成功原來與廣告行銷戰略及產品定位有關! 農夫山泉以天然水起家,近年積極謀求產品綫和市場多元化發展,例如茶飲料、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等類別,不過過半收入仍然是來自包裝飲用水,並且營收比例仍在提升。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收入分別為101.2億元(人民幣,下同)、117.8億元與143.46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57.9%、57.5%與59.7%。至於毛利率分別為60.5%、56.5%與60.2%。即使農夫山泉每支水價格低,但過去3年的毛利率達50%以上,利潤率去年更突破20%,若以每瓶礦泉水2元的單價計算,農夫山泉一瓶礦泉水毛利就高達1.2元。 ●中國飲料市場去年總規模達9914億元,預計2024年可達1.3萬億元;前10大供應商亦僅佔市場的42.5%,農夫山泉以624億元零售額排名第四。 ●2019年農夫山泉推出近10款新產品,包括運動飲料、植物蛋白類酸奶、面膜、身體乳、咖啡等。下半年又推出低温NFC果汁、含鋰型天然礦泉水,以及蘇打礦泉水等。 廣告包裝別出心栽 農夫山泉從不在宣傳推廣方面吝嗇,據網上資料顯示,農夫山泉在2017至2019年間的廣告及促銷費用開支就高逾34億元,佔總收入5至6%。農夫山泉一次次推出十分出色的廣告創意,例如「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等膾炙人口的廣告宣傳口號,將品牌核心特點提煉出來,再通過在國內綜藝節目發放植入式洗腦廣告,令品牌深入民心,建立起難以消除的信息據點,使受眾成為農夫山泉的潛在消費者 。在包裝上,農夫山泉也才用了不同於傳統印象中的單調色彩包裝而是采用了辨識度極高的紅色包裝。近年更不時大搞Crossover,以及推出走高端路線的限量奢華包裝。 產品定位獨特 農夫山泉營銷成功之處,在於它創造出中國只此一家的「天然水」概念,並將品質定位作為最大賣點。早年內地瓶裝水市場是以純淨水為主流,雀巢、樂百氏、娃哈哈當時的宣傳賣點都是「純凈」和「健康」。為打開銷路,創辦人鍾睒睒在1996年創立農夫山泉時,決定轉而生產天然水,標榜農夫山泉「源自天然水源」,包括中國一級水資源保護區的浙江千島湖深層湖水、吉林長白山的礦泉水,以及自然湧出泉水等,不但「純凈」和「健康」,更是「甜」,以此突顯與競爭對手產品的分別差異,同時配合行銷戰,把所有宣傳力量集中於天然水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但更好喝,而且對身體更有益處,因而取得成功。
城中熱話
【全球最大IPO】螞蟻集團港滬申請上市!點解可以半年勁賺200億?
Smartties
-
August 28, 2020
阿里巴巴 (09988) 旗下螞蟻集團(前稱:螞蟻金服)在香港、上海已遞交上市申請。今次同步在中港兩地上市,集資額有望超越沙特阿美,成為史上集資規模最大的新股。招股文件中首次披露集團收入、盈利和業務等資料。據初步招股文件顯示,螞蟻集團上半年收入72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38%,淨利潤達到21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92億元大增10.5倍,截至6月,集團手持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值714億元。到底螞蟻集團業務有甚麼?又如何在半年勁賺200億? 隨電商行業發展起家 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支付服務商,旗下核心業務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螞蟻集團前身是獨立於阿里巴巴 (09988) 之外的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公司。當時電商淘寶成立,網上交易頻繁,支付工具支付寶隨之誕生。阿里巴巴高層發覺到支付寶的潛在價值,認為其應該成為所有電商業務的基礎服務,而非僅僅是淘寶網的應用工具。 因此在2014阿里巴巴集團分拆旗下金融業務,成立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螞蟻金服」,主要負責阿里巴巴金融類業務。除此之外,集團更衍生一系列業務板塊,包括芝麻信用、餘額寶、螞蟻花唄、螞蟻借唄、網商銀行等。且於2015年開始,先後向印度Paytm、泰國Ascend Money、韓國Kakao、印尼Emtek等公司投資,業務由中國大陸拓展至全球。2015年,支付寶推出「生活圈」,加入購票、水電煤等公共事業繳費業務。其後數年,集團定位不再僅限於支付工具,而是圍繞生活和社交不斷發展。今年3月,螞蟻宣布轉型,突出數字生活應用。6月底,螞蟻正式改名「螞蟻集團」,強調科技是公司核心。集團總支付交易規模由2017年的68.5萬億元,增加至今年6月底的118萬億元。截至2018年,螞蟻集團估值達到16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獨角獸公司。 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收入佔比超六成 根據艾瑞諮詢研究,中國數字支付交易規模預計在2019至2025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17.5%。而由於公司數字支付服務收入主要是按照交易金額的一定百分比,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服務費。隨著電商及線下商家的數字支付交易規模擴大,加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多人使用其數字支付服務,令螞蟻集團收入大增。今年首六個月,螞蟻集團收入725億元,淨利潤達到21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92億元大增10.5倍,當中佔比最多的有「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微貸科技」業務。據招股文件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12個月,通過螞蟻旗下平台完成的中國內地總支付交易規模就達到118萬億元人民幣。另外,期內通過公司的平台完成的國際總支付交易規模達到6,220億元人民幣。集團稱,支付寶APP服務超過10億用戶,並超過8,000萬商家。 不過,招股文件在「風險因素」特別提到,中美關係緊張可能對業務和經營業績造成負面影響。螞蟻指,美國一連串出口管制及制裁,或對公司獲取或使用相關重要技術、系統、基於美國的雲計算系統,及於美國的業務運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另外,螞蟻指出,如果集團及其平台上任何商家、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及等受到制裁或出口管制,可能導致其業務出現重大中斷,受到監管調查和聲譽損害。特別是,任何成為美國經濟制裁對象的中國公司或個人,可能無法使用美國市場及美國金融體系。 ●螞蟻集團目標市值為2,250億美元,約1.7萬億港元,較目前美團(3690)市值還高。早前市傳兩地共籌高達300億美元(約2,325億港元),香港部份佔100億美元(780億港元)。
城中熱話
【收入過億】從模特到赴美上市 傳奇網紅張大奕成功之路
Smartties
-
July 24, 2019
內地網紅的吸金能力究竟有多強?有「中國第一網紅」稱號的女模張大奕,早前獲選入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的25位網路名人榜。作為大陸網紅經濟代表人物,張大奕在2015年網路賣服飾的年收入就壓倒一線女星范冰冰。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指出,張大奕當時收入就超過4600萬美元,大幅拋離范冰冰的2100萬美元。在張大奕成功開創網紅營銷模式後,所屬的營銷平台及網紅電商「如涵」更在美國上市,到底她為何能夠如此成功呢? 1.把握機遇成為KOL 大約在4年前,張大奕當模特兒走紅後,她開始通過微博與追蹤者互動,發現有很多粉絲會問她的衣服購自哪裡,還會問及配搭技巧及請她推薦化妝品。她深感大眾非常關注「儀容外表」問題,也很願意投放金錢於衣著上。於是,她決定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審美觀,也藉著網紅年代崛起,利用自身影響力,將興趣融入事業之中。 網絡興起的年代,網購成為大趨勢,所以張大奕不再單單在微博發照片和開直播,而是轉移開設自家品牌在淘寶開設店舖。在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下,令她的事業成功發展,她亦曾說:「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做對了事情是很重要的,如果我10年前做這樣的事也不一定成功。」可見她捉緊時機做適合的投資,才成就了今天的張大奕。 2.利用自己名氣作宣傳 張大奕本身是坐擁數百萬粉絲的網紅,所以每次有新品推出時,她都會在網上直播講解分享穿搭心得,這樣就更有效地宣傳自家產品。在2016年5月,張大奕在淘寶直播節開直播,兩小時就帶來2000萬元的成交額,創造直播引導消費的電商奇蹟。而在2017年雙11購物節,張大奕淘寶店締造單日吸金1.7億元的驚人紀錄。去年的雙11,張大奕28分鐘就賣出破億元的商品,再創歷史新高。 ●張大奕在大陸網路社群「微博」粉絲數從2014年的20餘萬人,到今天已經坐擁1118萬餘人,增長驚人。 3.「粉絲需求供應鏈」營運手法 微博關注、評論和點讚數量,都會直接反映和影響產品銷量。所以張大奕每次推出新品前,都會用大量時間與粉絲交流和溝通,綜合意見,以獲取消費者對衣物款式、剪裁、材質等有用數據,用以預測下季潮流,推出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時尚高質的衣服。產品符合市場需求自然會大賣,生意額不斷上升。 ●2014年7月,網路商店莉貝琳負責人馮敏找她合作在淘寶網開了一家店「吾歡喜的衣櫥」,很快就一炮而紅。 後來馮敏找來更多的網紅簽約,把公司名稱改為「如涵」,獲得數千萬元融資。在2016年,如涵更獲得阿里巴巴投資3億元。 ●在張大奕成功開創網紅營銷模式後,「如涵」在美國上市,發行價為12.5美元。張大奕單是持股15%,就賺進1.55億美元, 她目前身兼如涵的CMO(首席營銷官)。不過網紅電商之路是否能夠一直穩健走下去,就需要留待日後再論。
城中熱話
【抄出新天地?】名創優品計劃上市集資78億元 將成無印良品頭號對手?
Smartties
-
June 26, 2019
近年在中國及香港,應該會見到不少紅底白色Logo的「名創優品」(Miniso),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結合Daiso 、Uniqlo、無印良品,然後又聲稱自己被「無印良品、優衣庫及屈臣氏等列為『全球最可怕的競爭對手』」。但即使Miniso不論品牌標誌、店面風格及商品涉及抄襲、侵權等問題。惟仍憑低廉的價格吸引不少顧客,近日更傳出Miniso目標集資78億元計劃上市。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廉價家居和消費品零售商名創優品正計劃首次公開招股(IPO),目標籌資大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據悉這宗IPO可能在香港或者美國進行,惟目前尚未有確實時間表。 Miniso一直以「日式生活品牌」自居,銷售中國製的「日本品質」商品。據名創優品網站介紹,該公司由日本設計師三宅順也和中國企業家葉國富聯合創辦。2013年9月名創優品進駐中國,自2015年開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過去五年內高速擴展版圖,平均每月開店80家至100家,現時在全球開店3500多家,2018年營收突破25億美元。目前,名創優品已與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阿聯酋、馬來西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成合作。據報名創優品去年收入突破25億美元,騰訊(0700)、高瓴資本亦曾在該公司首輪外部融資中投資了10億元人民幣。 近年Miniso積極擴張,但並非如想像中般順利。去年有加拿大傳媒報道,加拿大名創優品(Miniso Canada)的中國母公司已經對其提出破產申請,並指加拿大分公司透過轉移和隱瞞資產,在商業業務上涉及欺詐行為。 有些人對這種商店很反感,尤其是Miniso無恥地抄襲其他設計師的作品,但仍然有不少「捧場客」。當中有不少舉動皆引起各國網民爭議,最讓人記得都是店鋪設計和日本連鎖品牌無印良品、UNIQLO等等極為相似,而商標的文字排列和風格簡直如出一轍。不過或許「乜都抄」,慳回不少R&D成本,店內物品普遍大眾化,加上包裝滿佈日文字,不少人相信真是日本品牌。另外最經典的當然是有設計師「被加入」成設計師團隊,但早已有媒體揭發根本無和Miniso合作,後來要求不架及除名亦不獲理會。 儘管爭議不斷,但因價格親民而令不少人「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依然購買它們的產品; 除著分店網絡遍佈全球,這家以「山寨」聞名的商店,竟然有人「二次山寨」,果然手法層出不窮。究竟Miniso在一些注重版權的地區開店,如北歐、台灣等地,下場會是怎樣?而它上市後又是否真的成為世界龍頭?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Miniso 商店,招牌雖然也是紅底白字,但仔細看,卻是 MiniGood啊!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