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譚仔已經成為香港人地道的飲食文化之一。不少香港人自稱自己「譚仔上癮」,更曾有謠言指譚仔米綫加入罌粟殼,譚仔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從數據上看,月截至2018年9月底,譚仔於中期收入折合約7.7億港元,純利約為1.2億港元。純利率高達16%,純利率高企。
譚仔的成功,可歸因於品牌的市場定位明確,及品牌文化街知巷聞。
當我們還在爭辯譚仔三哥還是譚仔更好食時,原來「譚仔三哥」及「譚仔雲南米線」於去年已被「丸龜製麵」母企Toridoll收購及合併。不過譚仔國際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譚仔三哥」及「譚仔雲南米線」均為獨立營運,兩者未來亦會各自發展。「以往兩者的菜單相似,而未來則會各自推出不同款式的小食及飲品,讓大眾能驅分品牌之同時,兩者亦能保持良性競爭」。
譚仔的成功離不開湯、料、辣的美味,貼心的十級辣度湯底選擇為顧客提供個人化的口味,譚仔小食也非常吸引。
但更重要的,是譚仔彌補了市場上缺乏低價、高性價比餐廳的這個缺口。譚仔三哥譚澤群曾明言他們主打18至35歲的年輕人,滿足這群消費力低、缺乏選擇的年輕人需求。
譚仔特色之一是廣東話帶濃濃鄉音的侍應姐姐,墨丸、十小辣、腩肉、凍檸茶,在姐姐口中會變成「勿演、實小勒、懶肉、凍鏈茶」,長期下來姐姐成為了譚仔的標記。若在譚仔聽不到鄉音廣東話,大家都會懷疑那是一間「假」的譚仔。
這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譚仔話」深入民心,也逐漸成為了譚仔官方承認的語言。由於目標食客是年輕人,譚仔在公關及推廣策略上亦迎合他們,刻意年輕化。
譚仔以軟性宣傳為主,並積極拓展社交平台行銷。他們重用鄉里姐姐,早前更聯合《100毛》(毛記電視)和高登男神馬國明拍攝「勵志微電影」《譚仔有嘻哈》,掀起城市熱話,以鄉音拉近侍應與食客的關係。
針對年輕客群的喜好,譚仔三哥亦致力將品牌年輕化,更換店舖的新裝潢。近日譚仔三哥將所有「譚仔話」印於新店的收銀櫃檯,率先於尖沙咀新店設置半開放式廚房、「卡位」座位、更多梳化座位等。劉達民指,新裝修將給予食客新鮮感,亦會反映「譚仔三哥」是本地地道品牌。
譚仔三哥日前推出的情人節推廣活動——向顧客贈送十小辣朱古力,成功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當日營業額亦錄得接近雙位數增幅,他們將繼續推出相類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