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C
Hong Kong
致勝之道活用Art Tech、環保元素設計建築物和公共空間 以靈活和互動性築起獨特體驗 - 專訪ARTA Architects創辦人黃達禮(Tat)、黃鋈暉(Arnold)

活用Art Tech、環保元素設計建築物和公共空間 以靈活和互動性築起獨特體驗 – 專訪ARTA Architects創辦人黃達禮(Tat)、黃鋈暉(Arnold)

大型建築設計要做得出色,客戶追求的已不再單單實用美觀,少不免要加入個性化元素,讓使用者有獨一無二的體驗。來自ARTA Architects的黃達禮(Tat)和黃鋈暉(Arnold)在行內超過十年經驗,見盡本地各種「奇則」,但他們不當是一個限制,反而視之為挑戰和機會,設計出各種配合用家風格。以創造奇蹟應對奇則,或許正是兩人成功的態度。

‧ Tat和Arnold已有十多年建築設計經驗,在2021年成立ARTA Architects,結合藝術元素,希望打破各種設計固有框架。

不失實用性的裝置藝術

Tat和Arnold曾負責多個亞洲、歐洲建築設計,吸收各地的知識和經驗後,在2020年參加本地多個建築比賽並獲獎,大家在意念和工作模式都合拍,便決定在2021年成立ARTA Architects。公司名稱ARTA結合藝術 (Art) 和建築設計 (Architecture),要平衡實用、美感,還要改變使用者對設計固有印象,只看文字已經不易,但Tat和Arnold親自操刀的項目中,不少設計都打破傳統思維,甚至將無形事物形象化。當中經典例子就是設計維園年宵市場入口,因疫情取消煙花匯演,Tat便想到將煙花變化一座立體,而且綻放中的入口門廊,既充滿新年氣氛,又能走進煙花內打卡,成功改變市民對煙花一瞬即逝和只能遠觀的刻板印象。

‧ Tat希望改變煙花是一瞬即逝和遠觀的概念,又不失農曆新年氣氛。

兩人從中發現靈活性(Flexiblity)和互動性(Interactiveness)就是最好的設計理念,如一件裝置藝術放在公共空間,讓大眾無限制、自由自在體驗,他們自然會去活用當中設計。得到上次經驗,他們在2021年更上一層樓,參與維多利亞港多個海濱的公共空間的設計,當中以炮台山東岸公園的「Victoria Harbour」字型藝術裝置最受歡迎,Arnold指關鍵就是活用靈活性和互動性這兩大設計理念,讓遊客自由使用,或穿越裝置打卡,增添有趣的互動方式。

首創半透明環保玻璃磚

公司除了負責字型藝術裝置部份,亦參與同一地點延伸出海中心100米防坡堤,中環灣仔繞道東面排風口外的藝術展亭「流動維港」設計及建造。​​「流動維港」除了用上波浪形框架,他們更收集30000多個樽蓋,再配上LED燈帶,造成一個既美觀,又可以喚醒市民環保意識的展亭。​​

‧ 連接東岸公園排風口的藝術展亭「流動維港」用了波浪形設計,連同30000多個膠樽蓋和燈飾形成30米長的展亭,能夠象徵維港,又能喚起大家對環保的意識。

除了設計概念講環保,Arnold與兩位同是建築師的朋友​​近年更積極研發環保物料,希望也為環境出一分力。他們利用回收的玻璃樽,打碎後經過工業程序,成為香港首創的半透明環保玻璃磚,現時會用在室內建築設計,希望將來能擴展在建築物的外牆上。

科技不可或缺

講到未來,二人同聲表示Art Tech會是建築設計其中一個重要方向,不止要夠靚,還要可以玩。現在很多人追求沉浸式體驗,而多媒體元素就是重要的一塊拼圖,結合光影、聲效、影像甚至4D、5D效果,Tat認為複雜程度無可避免大大增加,但它有無限變化空間,而且可隨時隨地轉換不同主題,讓到訪客人不再單純使用一個空間,而是真正能夠享受互動經歷。

‧ 他們認為在香港做建築設計很具挑戰,一方面很多歷史故事,但同時科技發達,所以Art Tech就能將兩者完美結合,讓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

很多人覺得建築設計很容易,只要跟隨客戶要求便可,但前文說過香港商廈空間狹窄,Tat和Arnold見盡不少古怪的鑽石形、風扇形單位,很多人見限制這麼多,可能都會拒諸門外。然而兩人則抱正面態度,認為在實用美觀之餘,也希望給多一點互動元素,甚至改變大眾對一些事物認知,若成功就能讓這場挑戰變得有趣和有滿足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