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踏入十月,正是被認為最有聲望的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日子。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至今已經有120年歷史。除經濟學獎由瑞典出資增設外,其餘六個獎項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獎,每年開支超過5000萬港元。可能大家都會有疑問:「源源不絕的獎金究竟是從何而來?」其實諾貝爾獎基金會都曾經面對破產危機!到底基金會怎樣轉虧為盈呢?
面對破產危機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初期,有約 3100 萬瑞典克朗資金。根據遺囑,單項諾貝爾獎獎金是相當於一位教授20年薪水,以便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繼續做研究。為避免有風險的投資,基金會將資金完全投資於銀行存款與公債上,回報非常低。經歷通貨膨脹及貨幣貶值,到 1953 年時,基金會資產流失了將近60%,總資產下降至只有1000萬元左右,再持續下去,基金會將面臨破產結束窘境。因此基金會改變管理章程,讓基金會的資產可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從2012年開始,基金會的投資資本不斷提升,從不到30億瑞典克朗增值到46億瑞典克朗,每年回報率近9%。例如根據諾貝爾基金會 2017 年的財報顯示,當時總資產高達 29.9 億元瑞典克朗,比成立初時增值約 93 倍。其收入亦高達 2.53 億元,其中主要是來自投資變佔 2 億元,股利 5 千萬瑞典克朗以及利息收入 1.1 千萬。
基金會獲利秘訣:目標正確 分散投資
基金委員會為了不讓諾貝爾獎步向衰亡,遂大膽改變投資策略。諾貝爾基金會投資類很多元化,有五成是股票類,並以穩健的市場為主,例如美國股市。其次固定收益約 20%,以債券等穩定低風險為首選目標,至於其他投資如對沖基金等則有約30%。長期證券亦是其主要投資,金額約 25 億元,而且投資到世界各地,以美國道瓊指數而言,從諾貝爾基金會開始投資股市的那一年 1953 年計算,原本只有292點,
至2019年已高達2萬6千點,漲幅驚人。據知諾貝爾獎基金的資產去年已高達36億港元。
●委員會將五成半的資金投放在股票上、一成投資房地產、一成存款及買債券,餘下兩成半用作其他投資(包括對沖基金和另類投資),期間會按市場情況調整比重。
除投資策略和市場整體回報水平外,基金管理團隊的良好決斷和運營費用減少也是他們財力如此雄厚的重要因素。1901年,諾貝爾獎最初的獎金金額約為15萬瑞典克朗。隨著近年來基金經濟水平不斷增強帶動,由去年起,諾貝爾獎獎金由900萬瑞典克朗提升至1,000萬瑞典克朗(折合港幣873萬元)。
●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諾貝爾(Alfred Nobel)在1895 年寫下遺囑,要把大部分從炸藥生意中所得到的財富,設立諾貝爾獎基金會,用來表彰那些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後來增設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