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疫情之下,消費意欲大受打擊。羅兵咸永道(PwC)早前發表《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2020》報告指出, 市民兩大增加的消費項目分別為食品及娛樂消費;而購買非食品類商品的支出則明顯減少。到底當我們跨過疫情,經濟開始復甦後,個人消費者及企業的行為模式會出現哪些改變呢?
羅兵咸永道(PwC)早前曾就全球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及行為,進行兩次綫上調查。第一次調查在去年8月至9月進行,於全球五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訪問逾1.9萬名消費者;第二次則在今年4月至5月進行,訪問來自9個國家或地區的4,000多名消費者,藉以探討疫情如何加速改變消費行為趨勢。
食品開支增加
報告指出,疫情爆發後,各個家庭的收入及支出均受影響,有4成受訪者則表示,由於失業或工時減少而導致其收入低。疫情期間,全球49%受訪者減少社交活動支出,而因留在家中的時間較過往增加,電費、食物等家庭帳單增逾4成。當中以食品及娛樂消費兩項支出大增,分別為53%及36%。另一方面,購買非食品類商品的支出則明顯減少,例如服飾鞋履、運動戶外用品及健康美容產品等。
事實上, 經濟好壞與食品消費行為改變是有直接關係。恩格爾定律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變化得出一個規律:當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而當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則會下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國當地經濟受到衝擊,不少人面臨失業或收入減少,令人們消費者轉變。
美國人用「紓困金」主要買食物雜貨
今年美國經濟一季度萎縮4.8%。4月時,美國發放每人1,200美元的紓困金,失業人士7月底前也有每週600美元的救濟金。消費者就優先把第一輪紓困金花轉移至食物、家庭用品和居家服飾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結果美國大型零售店沃爾瑪(Walmart)就成為疫情間的少數「居家商機」受惠者,早前公司公佈第二季營收1,377億美元,按年增加5.6%,突破華爾街預測的1354.8億美元。同時,又因疫情間餐廳關閉,人們多在家煮飯,食物雜貨的提貨或配送「達到前所未見的高銷量」,亦令沃爾瑪營收增加,成為足以與亞馬遜相抗衡的巨頭。
百貨公司或瀕破產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明顯影響消費者日常生活的購物模式。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消費,而電商購物已經成為消費者的日常,較疫前出現大幅增長。不過,顧客消費型態轉變,傳統零售商不但未能受惠於「宅經濟」,更為日後發展帶來隱憂。有8成6的網購消費者表示,在經歷社交隔離及在家工作生活後,盡管各國解除隔離政策,但由於已經養成新的電子商務及購物習慣,因此即使社會回歸正常,仍會選擇持續網上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