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打工仔甚至做生意的人,近年經常在口中聽到「舒適圈」一詞,尤其是一些從事單一行業的人不停訴說很難跳出Comfort Zone。舒適圈不單對個人,長久下去甚至對整個行業以至社會經濟都有很大影響,而這應是「路徑依賴理論」(Path Dependence)所提及的東西。但作為生意人,應該怎樣用最低風險脫離舒適圈?今次就和大家講解這一道經濟定律了。
‧「路徑依賴理論」正指出因為投放太多資源在一個範疇,使跳出舒適圈十分困難。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腦剛在美國流行,當時鍵盤設計甚至作業系統也各有不同。其中大家常用的「QWERTY」鍵盤設計,當時市場認為這種並非最好設計,但後來被廣泛採用,各大廠商亦只推出這種設計的鍵盤。當然除了兼容程度高之外,但更大程度是用戶習慣了這種輸入方法,習慣後便不想改變。然而近年亦有很多重新設計的鍵盤,例如ABCD順序式設計甚至各種效率和技術更好的鍵盤等等,也是雷聲大雨點少,正正應驗了「路徑依賴理論」 – 一旦進入舒適圈或鎖定一種習慣,要轉變便變得十分困難。
‧應該不多人願意接受QWENTY以外的鍵盤設計了吧?
QWENTY鍵盤設計令往後用家都習慣這種輸入方式,然後再在這種用戶習慣上強化及推陳出新,有些情況會令市場起到正面作用;但「路徑依賴理論」提到舒適圈更多情況的是會影響生產效率,亦不願作出改變,從而被市場淘汰。這正正由於前人在「製造」或在舒適圈內投放太多,而要離開舒適圈的話,所有資源都會變成「沉沒成本」(Sunk Cost),令很多人覺得損失而不願意放棄。但長久不改變的話,個人就會有一種「做又36,不做也36」心態,變得無慾無求,令生產力大減。拉闊一點到整個行業來說,很多夕陽行業如印刷、捕漁等,都因為它們以往資源投放太多,導致無法改變,如前者在不久將來很可能會被電子版本取代,正正就是舒適圈對經濟的影響。
‧若不肯改變,一些傳統夕陽行業就會被淘汰。
話雖跳出舒適圈絕不容易,但如何可以減低風險?關鍵就是四字 – 循序漸進,總無可能一下子轉到第二個圈,但可以在本業上再擴展一些相關業務。例如本身賣汽車的可以轉型辦餐廳、酒店,兩者看似互不相干,但其實可以利用以往駕駛經驗,將餐廳或酒店設計成汽車旅館,兩者互相產生化學作用,說不定會大增生意額。所以要跳出舒適圈並非要摒棄以往資源,而是能否藉用它們,發展新業務,也對現時創業非常有幫助。
‧利用以往經驗去發展其他產業,絕對可以減低轉行的成本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