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全面減廢】無包裝商店 扭轉商業思維

【全面減廢】無包裝商店 扭轉商業思維

現今商業社會,產品都講究包裝設計,以吸引顧客。但大家有無統計過,去一趟超市購物,有多少是屬於包裝垃圾?膠兜、飲品紙盒、鋁袋、淋浴露膠樽……每一樣都是包裝。近年愈多愈多人提倡Zero Waste (零廢棄),歐美、加拿大及台灣等地開始出現無包裝商店,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購物。
現時港人都提倡環保,政府實施膠袋徵費,商戶減少提供膠袋;做好垃圾回收分類,減少垃圾量;有部份商品都有「補充裝」,這些做法看似有助減低對生態環境的損耗,但仍然會製造出一定的棄置包裝,垃圾數量仍然龐大,處理成本花費不少。
無包裝形式,顧名思義是指從生產到消費的流程都盡量避免包裝產品,消費者須自行帶上各式容器前來填充、購買商品,間接鼓勵消費者重複使用現有器具,延長壽命,從而減少垃圾數量。現時香港已經有第一間無包裝商店,店內售賣的食物如米、油、鹽、香料、堅果、茶、咖啡等,甚至護膚品、洗頭水,全部都無預先包裝,顧客需要自己帶容器去買,需要多少就買多少,不再超量購買,減少過度消費。

●全港第一間無包裝商店位於西營盤。

零包裝=回歸最初

無包裝彷彿成了解決環境問題,做法是一種「進步」,但其實這樣景象絲毫不陌生。倒轉時間,回到物資匱乏的60-70年代,許多人都是自行準備好容器,前往去米舖、雜貨舖,由老闆秤好份量再裝到容器之中。又或是到士多買汽水,人人都係在門口喝完,留下玻璃樽回收。只是隨著塑膠及鋁罐產品、石化產業出現,人們習慣便利,才改變了日常的生活習慣。無包裝的銷售型態看似新穎,其實只是找回過去。或許這種充滿「新鮮感」的商店,能為新世代顧客帶來特別的購物體驗,日後發展成一種另類商業模式。

●德國的無包裝商店,客人都是自行準備好容器購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