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C
Hong Kong
小城故事【保育使命】尋找本地被遺忘絕美建築 「香港人有幾認識香港?」- 專訪香港遺美版主 Hiuman Lam

【保育使命】尋找本地被遺忘絕美建築 「香港人有幾認識香港?」- 專訪香港遺美版主 Hiuman Lam


我們對香港這片土地有多熟悉?科技發展確是令生活更方便,但人和城市之間關係變得疏遠。走過城市時只顧望手機畫面,忽略各樣揉合嶺南文化同西式建築和風景,結果漸漸消逝或變成廢墟而無人知曉。不過近年有很多有心人如Hiuman一樣,希望將城市故事和建築美學,從頹垣敗瓦中重現眼前。她更開設專頁「香港遺美」,用文字和相片分享香港各處被遺忘之角落,讓大家知道香港不單是金融中心,更希望抬頭凝望這座城市時,依然是多元而美麗的香港。

‧Hiuman指大家很易會忽略城市變遷,失去時才醒覺已經太遲。

紀錄就是一場時間競賽
雖然香港摩天大樓林立,但不少建築物依然看到英殖時期至今,建築風格甚至生活模式變化。「以九龍醫院為例,當時華人未必完全接受西方建築風格和醫療技術,所以興建時會加入中式設計如樓頂瓦片、遊廊等等,實用之餘亦不失美觀。」Hiuman指香港建築已成為歷史載體,新一代香港人可透過它們,了解百年來本地文化如何發展到今時今日。不過香港寸金尺土,舊建築只要未達法定古蹟標準,依然很大機會敵不過時間巨輪而被拆卸,使探索舊建築變成一場時間競賽。「深水埗、九龍城、上環呢啲地方較早發展,舊建築亦會較多,但近年舊區更新速度好快,拍攝同記錄都愈嚟愈難。」與其經常撲空,Hiuman覺得不如改變心態,放下手機多留意城市細節,或會從居住多年的城市中,發現更多意想不到之處。

·若想探索城市舊建築,切忌破壞一磚一物,帶走相片和回憶已經足夠。

保育唔止戀舊 更應新舊並存
我們經常都說:不要失去時才知它的可貴,探索城市也一樣道理,最好方法就是拍攝記錄。Hiuman曾經到訪太子一家已結業的醫館,邊拆卸邊拍攝,僅有半小時時間,連全貌都無法拍下。她慨歎醫館是昔日上學必經路段,為甚麼一直都無為它記錄呢?在博物館不願接收文物下,見證著各種歷史物件匆匆被遷拆而消失,才是她最遺憾一刻。然而香港政府在保育政策方面非常被動,因為很多建築物屬私有產權,保育與否仍取決於業主。「好多人覺得大館喺保育後變得商業化,但現實地諗保育成本其實好大。與其冇意義咁丟空喺度,將佢發展都係好事。我覺得重點唔係懷舊,而係新舊並存,係好有潛力嘅商機。」觀乎外國如軍艦島、德國集中營等地,將保育結合商業元素,從而打響城市知名度,甚至賺取可觀收入。Hiuman認為長遠可多舉辦文化導賞團,讓本地及外國人都能欣賞香港獨特城市景觀。

‧圖中醫館拆卸後,醫館老闆的女兒感謝她留下倩影,這都是金錢買不到的滿足感。

‧很多讀者沒想到電影《食神》經典場景依然存在,彷彿讓大家重新認識香港一樣。

「好多香港人未見過呢個香港!」
Hiuman自稱「城市漫遊者」,喜歡無目的遊走城內,尋找不一樣的香港。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她決定在Facebook開設專頁,取名「香港遺美」以記錄被遺忘的唯美事物。她指相片和文字缺一不可,因為兩者有互相補足作用,而專頁讀者多為年輕人,尤其女性為主。她很驚訝經常收到留言,指專頁帶他們看到香港未知一面。這反令Hiuman更覺得要負起一點點責任,將香港的「美」送給讀者,希望大家擁有一雙發掘城市的眼睛。「近年大家成日講移民,我想留低佢地,香港係我地架嘛!咁靚嘅地方,我真係好唔捨得離開……」香港人每日營營役役,不妨停留半分鐘仰望周遭,感受過城市味道。其實,香港真的很美。

‧Hiuman認為保育不只戀舊,更新舊並存及加入商業元素,才有「續航能力」。

記者:Agnes Au
攝影 / 剪接:KH Li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