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一機難求】二手比新機仲要貴5成!?SONY PS5點樣在日本同香港掀起新一輪炒風?

Sony遊戲子公司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SIE)新世代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5 (PS5)PS5開賣半年後,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高居不下。向來轉賣及炒風熾烈的日本,二手PS5同樣有價有市!在日本大型拍賣網站上的平均成交價為每部要7.5萬日元至8萬日元,比新PS5的建議零售價還高出5成左右! 據 Sony 官方日本定價,PS5 光碟版主機未含稅價格為...

【疫情福利】PS5大賣賺32億!SONY日本員工獲7個月人工獎金超過工會要求!

自從SONY宣布推出PS5以來,全球一眾玩家們都表示期待,距離正式發售至今大約過了 4 個月,仍是陷入需求遠超過供給情況,但也沒辦法阻止這才次世代主機屢次突破銷售紀錄的步伐。根據估計,PS5發布與其他業務的成功,令SONY業績在疫情期間不跌反升,帶來100億美元的年淨利潤,預計2020年純利將突破100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最近SONY就宣布,今年將會向員工發放7個月人工獎金,比起工會所爭取的6.9個月更高。 創下美國史上銷售最快紀錄 SONY今次採用PS5優先供給西方市場的策略,加上受惠於宅經濟,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讓其成為美國史上銷售最快的遊戲主機。這些消息讓SONY龍心大悅,決定替旗下的員工加碼獎金。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今年「春鬪」(日本一種勞資雙方薪金協商活動),SONY勞工工會原本打算要求公司將年度獎金提升到6.9個月人工,SONY高層直接將年度獎金提高到7個月人工,同時創下Sony有史以來最高年度獎金記錄。 根據SONY在今年2月公布財報顯示,遊戲業務受惠於疫情影響,PS5從上年11月開賣至12月31日期間共賣出450萬部,預測遊戲及網路服務部門(Game & Network Services)最終將有250億美元收入,營業利潤為32億美元。除遊戲賺到盤滿缽滿外,《鬼滅之刃》熱潮亦提升音樂及動漫部門收入,比去年增加17.5%。 另一方面,雖然PS5受玩家歡迎,但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那麼SONY是如何賺錢呢?早前PS5全球預購訂單蜂擁,似乎陷入需求遠超過供給情況,據調查顯示,PS5有望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家用遊戲機產品。雖然PS5擁有極高規格,但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那麼SONY是如何賺錢呢?正是靠蝕本而獲得後續消費力。只要消費者購買產品,每隔幾個月就會回頭購買相關產品,公司就可以靠著這種後續的消費模式賺錢。當消費者買下遊戲主機,多數人不會在短期內買下第二部。而每隔一陣子,他們就會回頭購買同款主機的遊戲,而遊戲再以較高售價賣出。這種持續消費才是企業賺錢之處。這也解釋到SONY為何願意不惜重本製造主機,卻壓低定價吸引消費者購買,提高PS5銷量。

【戰略模式】PS5主機蝕住賣都賺到錢!?SONY點樣活用「刮鬍刀策略」獲利1兆日元?

Sony次世代遊戲機PlayStation 5(PS5)雖然已在 12 日起於日本及北美等地推出,並將於 明天(19 日)在香港開賣,不過目前PS5全球預購訂單蜂擁,似乎陷入需求遠超過供給情況,據調查顯示,PS5有望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家用遊戲機產品。雖然PS5擁有極高規格,但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那麼Sony是如何賺錢呢? 靠蝕本來獲得後續的消費力 1901 年,吉列剃鬚刀創辦人King C.Gillette 創造第一把安全剃鬚刀後,採用「刮鬍刀蝕本賣」策略:用較便宜售價來賣刮鬍刀,基本上一把刮鬍刀定價不到其成本的五分之一,雖然是賠錢銷售,但卻可當作是取得顧客的一種途徑,而真正獲利的是後續刀片銷售。一旦消費者買刮鬍刀,每隔幾個月,他們就需要定期買同一品牌的刀片替換,而刀片定價卻比成本高,所賺得的利潤就可以補償到當初虧本賣的損失。 簡單來說,製造商不想讓初始的高價成為瓶頸,因此情願蝕本,只要消費者購買產品,每隔幾個月就會回頭購買相關產品,公司就可以靠著這種後續的消費模式賺錢。當消費者買下遊戲主機,多數人不會在短期內買下第二部。而每隔一陣子,他們就會回頭購買同款主機的遊戲,而遊戲再以較高售價賣出。這種持續消費才是企業賺錢之處。這也解釋到Sony為何願意不惜重本製造主機,卻壓低定價吸引消費者購買,提高PS5銷量。   據日媒分析,從所需零件、技術及性能估算,一部PS5成本至少要4萬日元,但是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意味Sony大概每賣一部PS5,就要有賠1萬日元左右。從第一批出貨量1000萬至1500萬部換算,表示Sony將要花費1000億至1500億日圓的成本預算。 根據Sony內部推測,...

【人氣科技】比PS4减產40%之餘仲要更加貴!?Sony PS5打算實行飢餓營銷?

與 PlayStation 4 相隔 7 年後,一眾機迷引頸以待的新一代的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5(後稱PS5)會在今年年底推出!Sony在發布會上正式展示PS5主機樣貌,更同步公開手掣、耳機、充電座、HD 鏡頭等周邊樣貌。早前有媒體指出...

【大展拳腳】SONY斥4億美元收購Bilibili約5%股份 「B站」點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影音社區?

煲劇、煲動漫、煲電影幾乎係每個香港人收工或者放假必做活動,尤其現在疫情嚴峻更甚。不過台灣早前查封楓林網、小鴨影音等15個影音串流平台,關站使影迷失落不已。然而另一方面,SONY旗下子公司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早前出資近四億美元收購中國最大娛樂平台 - Bilibili(嗶哩嗶哩),意味SONY會將娛樂、科技重心搬到中國土地上?Bilibili又有甚麼條件吸引SONY入股? ‧現今不少都市人都熱愛睇戲、睇劇,幾乎機不離手。 B站年收入逾60億人民幣 成立剛過十週年的Bilibili(B站)可說是中國版YouTube,裡面幾乎有齊各類片段,包括遊戲電競直播、娛樂消閒甚至體育等一應俱全,幾乎等於一個專為年青人而設的模擬社區。上月Bilibili公佈截至上年12月31日,月均使用人數達1.3億,付費用戶亦多達880萬人,連同廣告點擊收入,單以第四季計算已經高達20億人民幣,全年收入更高達67.8億人民幣,遠超市場預期,前途一片光明。而SONY斥資近4億美元收購Bilibili 4.98%股份,除了希望可以在中國娛樂市場打好根基,然後再將日本動漫角色、手機遊戲技術拓展到中國市場,B站執行長陳睿亦歡迎這次收購,表示希望擴大國內動漫市場及改善使用者體驗。 ‧Sony斥資4億美元收購Bilibili約5%股份,不過大部份網民抱懷疑,欠缺信心。 從影片網擴大至娛樂產業 Bilibili概念來自日本網站Niconico,同樣使用彈幕留言為網站特色。成立初期多次被批評有大量盜版片段、劇集及電影等,但很諷刺地吸引中國甚至亞洲網民,因為種類、數量之多實在是其他網站無法匹敵。由於定期使用人數龐大,後來推出付費服務及訂閱計劃,依然大收旺場。隨著市場需求和網絡生態轉變,Bilibili在本業外更發展KOL、電影、電競甚至手機遊戲產業,當中遊戲業務更已佔總收入近半,預計SONY將會集中發展遊戲版塊。若將Bilibili龐大用戶量結合日本動漫、電影角色,甚至收購中國其他遊戲製造商,市場佔有率將非常可觀。 ‧Bilibili成立超過十年,片段種類豐富,年收入高達60億人民幣。

【營銷之道】SONY旗下副品牌一大堆 哪個盈收最勁?

SONY旗下電子產品不計其數,涵蓋遊戲主機至家庭影視音響,有趣的是不同類別產品都有個別品牌,例如電視影音BRAVIA、數碼影像攝影Cyber-shot。SONY熱衷採用副品牌(Sub-brand)營銷策略,那麼哪個副品牌最賺錢呢? SONY採用副品牌策略,主要是依照產品特點,創造出鮮明品牌形象,同時通過主品牌名氣,方便開拓不同電子產品市場,從中取得最大效益。當中有一些SONY副品牌是因為公司併購而出現,例如數位單眼相機(DSLR)品牌α(alpha),就是SONY在2006年收購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影像事業部門後的產物,讓SONY正式進入DSLR市場。又如2001年SONY與瑞典愛立信共同合資各50%,成立「Sony Ericsson」品牌以進軍手機市場。到了2012,SONY就收購愛立信股份,將公司重新命名為SONY Mobile,並以Xperia作為旗下手機副品牌。 不過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萬一副品牌失敗,就會為拖累主品牌,帶來不良影響。由SONY一手培植出來的手提電腦品牌VAIO雖然擁有很高知名度,但手提電腦業務卻為SONY帶來巨大虧損,2013年SONY淨虧損1,284億日圓,當中917億日圓營運虧損就是來自手提電腦業務,因此最終SONY分拆VAIO。早前亦有指SONY計劃不會在明年推出的新手機背面印上Xperia字樣,意味副品牌Xperia將會消失。從SONY 2019年第一季財報中可見,手機業務轉虧為盈,有10.39億日圓,不過Xperia手機在去年合共虧蝕970億日元,也是不爭事實。 遊戲業務最賺錢 SONY早前公布截至6月底的首個財季業績,銷售額為1.93萬億日圓,按年下跌1.4%,淨收入為 1,521 億日元,按年下跌 32.8%。經營溢利則上升18.4%,至2,309.25億日元。2013年面世的Play Station遊戲主機PS4銷量依舊強勁,上季銷售320萬部,至今年6月底總銷售量已突破1億,而數位遊戲下載數字亦超越實體光碟銷量,相信Play...

【錢作怪?】同Sony傾唔掂數 蜘蛛俠或要再次告別Marvel

《蜘蛛俠:決戰千里》全球大賣,讓不少影迷都非常期待蜘蛛日後在Marvel電影世界發展。不過根據外媒《Deadline》報導,迪士尼與Sony Pictures就《蜘蛛俠》分賬問題陷入分歧,將來蜘蛛俠或許不能電於 Marvel 電影中出現。可能有部份讀者會對這次商業紛爭一頭霧水,現在就跟大家詳細解釋Marvel與Sony Pictures之間的恩怨吧! 角色版權交易 這次決裂要追溯到1999年Sony Pictures與Marvel的角色版權交易。當年Marvel面臨財困,急需要資金應急,向Sony Pictures提出以2500萬美元(約1億9500萬港元),出售旗下「鐵甲奇俠」(Iron-Man)、「蜘蛛俠」(Spider-Man)以及「復仇者聯盟」等漫畫角色版權,最終只有「蜘蛛俠」以1000萬美元達成交易。 2009年,Marvel被迪士尼收購後,著手買回不同英雄角色版權。2018年7月,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霍士(20th Century Fox)影視資產,包括早年被賣走的「變種特攻」(X-MEN)及「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只剩下「蜘蛛俠」系列電影拍攝版權仍在Sony手上。 ●「蜘蛛俠」(Spider-Man)原本是Marvel漫畫角色。 冀打破Sony獨享 2015...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