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Join
首頁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bout AMVB
Participate
Criteria
Awards – Contact Us
Awards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首頁
城中熱話
致勝之道
小城故事
名人獎項
About AMVB
Participate
Criteria
Awards – Contact Us
Awards
Awards – AMVB 2023
Awards – AMVS 2022
Awards – HKVC 2022
Awards – HKVC 2021
Awards – AMVB 2021
Awards – AMVS 2020
Member
Home
About
Participate
Criteria
Contact Us
Awards
AMVB 2023
AMVS 2022
HKVC 2022
HKVC 2021
AMVB 2021
AMVS 2020
Member
23.2
C
Hong Kong
搜尋
城中熱話
【一機難求】二手比新機仲要貴5成!?SONY PS5點樣在日本同香港掀起新一輪炒風?
城中熱話
【疫情福利】PS5大賣賺32億!SONY日本員工獲7個月人工獎金超過工會要求!
城中熱話
【戰略模式】PS5主機蝕住賣都賺到錢!?SONY點樣活用「刮鬍刀策略」獲利1兆日元?
城中熱話
【人氣科技】比PS4减產40%之餘仲要更加貴!?Sony PS5打算實行飢餓營銷?
Related tags
?
#AR
#Metaverse
#印衫#熨畫 #絲印
100億
136離職定律
Latest
專業經營日本物業買賣20年 無需日文也能一站式投資 – 專訪株式會社優特不動產代表取締役 Dave Lam、Ryan Chan
專營輔助生育14年 貼心為家庭實現延續、承傳願景 – 專訪美瑞歐國際、至美寶寶創辦人王筠楠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Latest
200款保健品建立健康基礎 喚起預助勝於治療意識 – 專訪Qivaro聯合創始人、董事 Roland Lee
平衡實用和時尚風格 專業設計團隊打造安樂窩 – 專訪新時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俊宇、設計顧問劉詩敏
專業團隊全程協助申請及安居 務求客戶安心、開心移民 – 專訪胡康邦移民顧問創辦人 胡康邦John Hu
大膽推細倉、地舖 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 – 專訪時昌迷你倉董事 黃達
Latest
專業經營日本物業買賣20年 無需日文也能一站式投資 – 專訪株式會社優特不動產代表取締役 Dave Lam、Ryan Chan
專營輔助生育14年 貼心為家庭實現延續、承傳願景 – 專訪美瑞歐國際、至美寶寶創辦人王筠楠
Candela半世紀專注研發醫美技術 鞏固醫美產業全球領導地位 – 專訪 Candela Senior Vice President, APAC Commercial, Indra Suardi 先生
「輕、穩、貼」概念設計護脊書包 保護學童脊椎不用日日揹龜殼 – 專訪Millton亞洲區設計總監Trina Wong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城中熱話
【一機難求】二手比新機仲要貴5成!?SONY PS5點樣在日本同香港掀起新一輪炒風?
Smartties
-
May 25, 2021
Sony遊戲子公司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SIE)新世代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5 (PS5)PS5開賣半年後,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高居不下。向來轉賣及炒風熾烈的日本,二手PS5同樣有價有市!在日本大型拍賣網站上的平均成交價為每部要7.5萬日元至8萬日元,比新PS5的建議零售價還高出5成左右! 據 Sony 官方日本定價,PS5 光碟版主機未含稅價格為...
城中熱話
【疫情福利】PS5大賣賺32億!SONY日本員工獲7個月人工獎金超過工會要求!
Smartties
-
March 30, 2021
自從SONY宣布推出PS5以來,全球一眾玩家們都表示期待,距離正式發售至今大約過了 4 個月,仍是陷入需求遠超過供給情況,但也沒辦法阻止這才次世代主機屢次突破銷售紀錄的步伐。根據估計,PS5發布與其他業務的成功,令SONY業績在疫情期間不跌反升,帶來100億美元的年淨利潤,預計2020年純利將突破100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最近SONY就宣布,今年將會向員工發放7個月人工獎金,比起工會所爭取的6.9個月更高。 創下美國史上銷售最快紀錄 SONY今次採用PS5優先供給西方市場的策略,加上受惠於宅經濟,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讓其成為美國史上銷售最快的遊戲主機。這些消息讓SONY龍心大悅,決定替旗下的員工加碼獎金。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今年「春鬪」(日本一種勞資雙方薪金協商活動),SONY勞工工會原本打算要求公司將年度獎金提升到6.9個月人工,SONY高層直接將年度獎金提高到7個月人工,同時創下Sony有史以來最高年度獎金記錄。 根據SONY在今年2月公布財報顯示,遊戲業務受惠於疫情影響,PS5從上年11月開賣至12月31日期間共賣出450萬部,預測遊戲及網路服務部門(Game & Network Services)最終將有250億美元收入,營業利潤為32億美元。除遊戲賺到盤滿缽滿外,《鬼滅之刃》熱潮亦提升音樂及動漫部門收入,比去年增加17.5%。 另一方面,雖然PS5受玩家歡迎,但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那麼SONY是如何賺錢呢?早前PS5全球預購訂單蜂擁,似乎陷入需求遠超過供給情況,據調查顯示,PS5有望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家用遊戲機產品。雖然PS5擁有極高規格,但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那麼SONY是如何賺錢呢?正是靠蝕本而獲得後續消費力。只要消費者購買產品,每隔幾個月就會回頭購買相關產品,公司就可以靠著這種後續的消費模式賺錢。當消費者買下遊戲主機,多數人不會在短期內買下第二部。而每隔一陣子,他們就會回頭購買同款主機的遊戲,而遊戲再以較高售價賣出。這種持續消費才是企業賺錢之處。這也解釋到SONY為何願意不惜重本製造主機,卻壓低定價吸引消費者購買,提高PS5銷量。
城中熱話
【戰略模式】PS5主機蝕住賣都賺到錢!?SONY點樣活用「刮鬍刀策略」獲利1兆日元?
Smartties
-
November 18, 2020
Sony次世代遊戲機PlayStation 5(PS5)雖然已在 12 日起於日本及北美等地推出,並將於 明天(19 日)在香港開賣,不過目前PS5全球預購訂單蜂擁,似乎陷入需求遠超過供給情況,據調查顯示,PS5有望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家用遊戲機產品。雖然PS5擁有極高規格,但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那麼Sony是如何賺錢呢? 靠蝕本來獲得後續的消費力 1901 年,吉列剃鬚刀創辦人King C.Gillette 創造第一把安全剃鬚刀後,採用「刮鬍刀蝕本賣」策略:用較便宜售價來賣刮鬍刀,基本上一把刮鬍刀定價不到其成本的五分之一,雖然是賠錢銷售,但卻可當作是取得顧客的一種途徑,而真正獲利的是後續刀片銷售。一旦消費者買刮鬍刀,每隔幾個月,他們就需要定期買同一品牌的刀片替換,而刀片定價卻比成本高,所賺得的利潤就可以補償到當初虧本賣的損失。 簡單來說,製造商不想讓初始的高價成為瓶頸,因此情願蝕本,只要消費者購買產品,每隔幾個月就會回頭購買相關產品,公司就可以靠著這種後續的消費模式賺錢。當消費者買下遊戲主機,多數人不會在短期內買下第二部。而每隔一陣子,他們就會回頭購買同款主機的遊戲,而遊戲再以較高售價賣出。這種持續消費才是企業賺錢之處。這也解釋到Sony為何願意不惜重本製造主機,卻壓低定價吸引消費者購買,提高PS5銷量。 據日媒分析,從所需零件、技術及性能估算,一部PS5成本至少要4萬日元,但是現在公布的售價卻遠低於成本價。意味Sony大概每賣一部PS5,就要有賠1萬日元左右。從第一批出貨量1000萬至1500萬部換算,表示Sony將要花費1000億至1500億日圓的成本預算。 根據Sony內部推測,...
城中熱話
【人氣科技】比PS4减產40%之餘仲要更加貴!?Sony PS5打算實行飢餓營銷?
Smartties
-
June 12, 2020
與 PlayStation 4 相隔 7 年後,一眾機迷引頸以待的新一代的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5(後稱PS5)會在今年年底推出!Sony在發布會上正式展示PS5主機樣貌,更同步公開手掣、耳機、充電座、HD 鏡頭等周邊樣貌。早前有媒體指出...
城中熱話
【大展拳腳】SONY斥4億美元收購Bilibili約5%股份 「B站」點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影音社區?
Smartties
-
April 17, 2020
煲劇、煲動漫、煲電影幾乎係每個香港人收工或者放假必做活動,尤其現在疫情嚴峻更甚。不過台灣早前查封楓林網、小鴨影音等15個影音串流平台,關站使影迷失落不已。然而另一方面,SONY旗下子公司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早前出資近四億美元收購中國最大娛樂平台 - Bilibili(嗶哩嗶哩),意味SONY會將娛樂、科技重心搬到中國土地上?Bilibili又有甚麼條件吸引SONY入股? ‧現今不少都市人都熱愛睇戲、睇劇,幾乎機不離手。 B站年收入逾60億人民幣 成立剛過十週年的Bilibili(B站)可說是中國版YouTube,裡面幾乎有齊各類片段,包括遊戲電競直播、娛樂消閒甚至體育等一應俱全,幾乎等於一個專為年青人而設的模擬社區。上月Bilibili公佈截至上年12月31日,月均使用人數達1.3億,付費用戶亦多達880萬人,連同廣告點擊收入,單以第四季計算已經高達20億人民幣,全年收入更高達67.8億人民幣,遠超市場預期,前途一片光明。而SONY斥資近4億美元收購Bilibili 4.98%股份,除了希望可以在中國娛樂市場打好根基,然後再將日本動漫角色、手機遊戲技術拓展到中國市場,B站執行長陳睿亦歡迎這次收購,表示希望擴大國內動漫市場及改善使用者體驗。 ‧Sony斥資4億美元收購Bilibili約5%股份,不過大部份網民抱懷疑,欠缺信心。 從影片網擴大至娛樂產業 Bilibili概念來自日本網站Niconico,同樣使用彈幕留言為網站特色。成立初期多次被批評有大量盜版片段、劇集及電影等,但很諷刺地吸引中國甚至亞洲網民,因為種類、數量之多實在是其他網站無法匹敵。由於定期使用人數龐大,後來推出付費服務及訂閱計劃,依然大收旺場。隨著市場需求和網絡生態轉變,Bilibili在本業外更發展KOL、電影、電競甚至手機遊戲產業,當中遊戲業務更已佔總收入近半,預計SONY將會集中發展遊戲版塊。若將Bilibili龐大用戶量結合日本動漫、電影角色,甚至收購中國其他遊戲製造商,市場佔有率將非常可觀。 ‧Bilibili成立超過十年,片段種類豐富,年收入高達60億人民幣。
城中熱話
【營銷之道】SONY旗下副品牌一大堆 哪個盈收最勁?
Smartties
-
August 30, 2019
SONY旗下電子產品不計其數,涵蓋遊戲主機至家庭影視音響,有趣的是不同類別產品都有個別品牌,例如電視影音BRAVIA、數碼影像攝影Cyber-shot。SONY熱衷採用副品牌(Sub-brand)營銷策略,那麼哪個副品牌最賺錢呢? SONY採用副品牌策略,主要是依照產品特點,創造出鮮明品牌形象,同時通過主品牌名氣,方便開拓不同電子產品市場,從中取得最大效益。當中有一些SONY副品牌是因為公司併購而出現,例如數位單眼相機(DSLR)品牌α(alpha),就是SONY在2006年收購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影像事業部門後的產物,讓SONY正式進入DSLR市場。又如2001年SONY與瑞典愛立信共同合資各50%,成立「Sony Ericsson」品牌以進軍手機市場。到了2012,SONY就收購愛立信股份,將公司重新命名為SONY Mobile,並以Xperia作為旗下手機副品牌。 不過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萬一副品牌失敗,就會為拖累主品牌,帶來不良影響。由SONY一手培植出來的手提電腦品牌VAIO雖然擁有很高知名度,但手提電腦業務卻為SONY帶來巨大虧損,2013年SONY淨虧損1,284億日圓,當中917億日圓營運虧損就是來自手提電腦業務,因此最終SONY分拆VAIO。早前亦有指SONY計劃不會在明年推出的新手機背面印上Xperia字樣,意味副品牌Xperia將會消失。從SONY 2019年第一季財報中可見,手機業務轉虧為盈,有10.39億日圓,不過Xperia手機在去年合共虧蝕970億日元,也是不爭事實。 遊戲業務最賺錢 SONY早前公布截至6月底的首個財季業績,銷售額為1.93萬億日圓,按年下跌1.4%,淨收入為 1,521 億日元,按年下跌 32.8%。經營溢利則上升18.4%,至2,309.25億日元。2013年面世的Play Station遊戲主機PS4銷量依舊強勁,上季銷售320萬部,至今年6月底總銷售量已突破1億,而數位遊戲下載數字亦超越實體光碟銷量,相信Play...
城中熱話
【錢作怪?】同Sony傾唔掂數 蜘蛛俠或要再次告別Marvel
Smartties
-
August 21, 2019
《蜘蛛俠:決戰千里》全球大賣,讓不少影迷都非常期待蜘蛛日後在Marvel電影世界發展。不過根據外媒《Deadline》報導,迪士尼與Sony Pictures就《蜘蛛俠》分賬問題陷入分歧,將來蜘蛛俠或許不能電於 Marvel 電影中出現。可能有部份讀者會對這次商業紛爭一頭霧水,現在就跟大家詳細解釋Marvel與Sony Pictures之間的恩怨吧! 角色版權交易 這次決裂要追溯到1999年Sony Pictures與Marvel的角色版權交易。當年Marvel面臨財困,急需要資金應急,向Sony Pictures提出以2500萬美元(約1億9500萬港元),出售旗下「鐵甲奇俠」(Iron-Man)、「蜘蛛俠」(Spider-Man)以及「復仇者聯盟」等漫畫角色版權,最終只有「蜘蛛俠」以1000萬美元達成交易。 2009年,Marvel被迪士尼收購後,著手買回不同英雄角色版權。2018年7月,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霍士(20th Century Fox)影視資產,包括早年被賣走的「變種特攻」(X-MEN)及「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只剩下「蜘蛛俠」系列電影拍攝版權仍在Sony手上。 ●「蜘蛛俠」(Spider-Man)原本是Marvel漫畫角色。 冀打破Sony獨享 2015...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