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快時尚沒落?】Zara母公司關全球1200分店 競爭對手H&M又如何轉型?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實體零售業,從瑞典 H&M 到美國 Gap 等服飾零售業者的銷售額劇烈下降,快時尚品牌之一Zara母公司Inditex早前公布業績,是自2001年上市以來錄得虧損。Inditex宣布永久關閉全球多達 1,200 間門市,改變經營策略發展網上銷售。事實上,早在疫情出現前,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全球有不少速食時裝品牌都正面臨衰落,例如Topshop和Forever 21先後結業。不過當中亦有品牌銳意開拓新方向,Zara競爭對手H&M正是其中之一。到底這些作為年輕人流行指標的品牌是怎麽轉型,在市場上繼續發展呢? 世界各國為防疫而實施的封鎖,迫使消費者待在家中,Inditex 公布截至今年4月底止3個月業績,公司期內虧損達4.09億歐元(約港幣...

【產業轉型】ZARA﹑H&M全球計畫關店400家 漸被網路潮牌取代?

兩大全球服裝企業「ZARA」和「H&M」是傳統快時尚的代表,快時尚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雖緊貼潮流,款式多樣,適合男女老幼,但衣服質素參差,往往穿不過3季。 「ZARA」和「H&M」憑着快速擴張新店和大批量生產而發展蓬勃,但近年為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紛紛迎合消費者,開始調整業務模式,不再只專注於擴張店舖,甚至提出了一年合計關閉400家店規模的計劃。旗下擁有ZARA等約7500家實體店鋪的Inditex,上年關店數達355家,今年則計劃關閉小型店鋪和商圈重疊的虧本店鋪等250家。事實上,員工數對企業造成壓力,實體店的成本支出遠遠大於網店。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近年新興潮牌在市場上蔚為風氣。它們使用新型商業模式,透過社交媒體(SNS)開展市場營銷,贏得年輕一代的支持;同時建立起低成本的供應鏈,為消費者提供比「快時尚」更快更多的選擇。   服裝行業營運模式歷經數次轉變。此前,服裝供應鏈由許多企業參與其中,產品從縫紉工廠運到服裝企業,再經由百貨商場等零售店流向市場。隨後,美國的GAP﹑日本的UNIQLO﹑歐洲的ZARA採用SPA(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服裝企業建立品牌,從產品的企劃﹑生產﹑物流,再到銷售均一氣呵成,自己負責。這些企業將生產委託給低人工成本地區的工廠,開創「快時尚」局面,改變市場格局。 但網絡世界快速興起,最近網絡型SPA搶攻市場,企業不僅在生產和物流上靈活運用IT技術,在銷售方面也依託網絡來完成。不像ZARA般開設過千家的店鋪,卻仍然可以包攬全球生意。甚至能透過網絡來快速應對消費者的變化,通過大數據,精準分析消費者們的購買情況和口味,從而縮減庫存,推出消費者合意的產品。   以英國在線零售服裝品牌「Boohoo」為例,該公司於2006年設立,2017財年(截至2018年2月)的銷售額為5億7900萬英鎊(約合58.7億元港幣),是上財年的2倍。 為了不讓消費者感到厭倦,網站每天會上架200款以上的新商品。在其網站上,不時出現「設計很潮」﹑「客服回覆速度很快」等評論。在以往的服裝行業中,企業會預測潮流﹑設計商品﹑制定銷售計劃並大量生產,這會造成剩貨問題。Boohoo卻壓低首批商品的銷售和產量,上市後根據社交媒體來觀察消費者反應,再決定是否追加生產,因而減少成本及資源。 另外,主要銷售女裝的英國網路潮牌「Missguided」最近的銷售額達到2億1500萬英鎊,增加至4年前的約4倍。它們將生產基地建在主要市場附近以構建高效的供應鏈,產品從提案至銷售所需時間大大縮短,最短1星期左右即可。 網絡世界為各產業帶來衝擊。服裝企業想繼續生存,不被淘汰,就必須滿足消費者追求性價比及快捷的心態。   資料來源:日經中文網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