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天文數字?】「黑寡婦」控告迪士尼令其損失5,000萬美元!盤點8大Marvel英雄片酬

女星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因不滿《黑寡婦》(Black Widow)在電影院及串流平台Disney+同步推出,控告迪士尼未履行合約,導致身兼監製與女主角的她至少損失約5000萬美元;隨後迪士尼公開表示,已多付她2000萬美元補償的酬勞,目前雙方仍僵持不下。施嘉莉不惜與片商翻臉也要捍衛片酬權益,讓人好奇漫威(Marvel)電影系列的明星由過去至現在有多少片酬。到底這班「超級英雄」因為Marvel賺到有幾盤滿缽滿?  

【錢作怪?】同Sony傾唔掂數 蜘蛛俠或要再次告別Marvel

《蜘蛛俠:決戰千里》全球大賣,讓不少影迷都非常期待蜘蛛日後在Marvel電影世界發展。不過根據外媒《Deadline》報導,迪士尼與Sony Pictures就《蜘蛛俠》分賬問題陷入分歧,將來蜘蛛俠或許不能電於 Marvel 電影中出現。可能有部份讀者會對這次商業紛爭一頭霧水,現在就跟大家詳細解釋Marvel與Sony Pictures之間的恩怨吧! 角色版權交易 這次決裂要追溯到1999年Sony Pictures與Marvel的角色版權交易。當年Marvel面臨財困,急需要資金應急,向Sony Pictures提出以2500萬美元(約1億9500萬港元),出售旗下「鐵甲奇俠」(Iron-Man)、「蜘蛛俠」(Spider-Man)以及「復仇者聯盟」等漫畫角色版權,最終只有「蜘蛛俠」以1000萬美元達成交易。 2009年,Marvel被迪士尼收購後,著手買回不同英雄角色版權。2018年7月,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霍士(20th Century Fox)影視資產,包括早年被賣走的「變種特攻」(X-MEN)及「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只剩下「蜘蛛俠」系列電影拍攝版權仍在Sony手上。 ●「蜘蛛俠」(Spider-Man)原本是Marvel漫畫角色。 冀打破Sony獨享 2015...

【品牌塑造的藝術】英雄電影的兩大死對頭:Marvel和DC

流行文化中總有一些死對頭:微軟與蘋果﹑Sony和任天堂﹑Marvel與DC。 Marvel和DC各自擁有非常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同為英雄界電影的代表,多年來兩派fans卻勢成水火。Marvel fans覺得DC太故作玄虛,玩什麼黑暗風;DC fans覺得Marvel電影太商業﹑沒有深度。 按理來說,DC推出的蝙蝠俠﹑超人等角色,在大眾知名度上絲毫不遜色於對手的鋼鐵人﹑美國隊長等等。DC是全美第一間漫畫產業公司,旗下角色超人是最早登場的超級英雄。 但為什麼Marvel現在的發展比DC更好、更受歡迎?以影片的數量和累計票房來計算,Marvel絕對遙遙領先。   黑暗風未能討好多數觀眾 首先看目標受眾。Marvel電影或許爆谷味濃,但無可否認它的受眾更多元,迎合觀眾口味。老少咸宜,穿插笑位,大家到戲院看Marvel就是為娛樂﹑為開懷大笑。 但DC一開始的電影風格較為黑暗,難以滿足大眾/全部年齡層的期望,限制了目標受眾。DC電影的世界觀非常貼地,多數探討社會或人性的黑暗,講即使有英雄在社會裏,社會一樣充滿問題,甚至英雄也要面對自身的夢魘。年輕觀眾不一定能欣賞這種電影。 DC的《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系列,太黑暗和悲情,更適合超過18歲,能夠認同那份滄桑感和藝術性的觀眾。 但DC現在轉換風格已經太遲,甚至會予人格格不入的感覺,Marvel在這方面做得太成功,太入屋。 DC在2016年推出的《自殺特攻》嘗試轉向爆谷風,但評價頗差;2017年的《正義聯盟》也嘗試添加更多調侃場面,令其大失DC風格。連平日嚴肅的蝙蝠俠都有多個笑點身上,破壞一直以來塑造的性格,人物變得不倫不類。 DC本身的fans喜愛其黑暗風,風格大轉的話,會得失原有的fans;做得不夠Marvel好,又吸納不了新fans,兩邊不討好。   英雄形象不鮮明 「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大好,DC也嘗試把超級英雄放在一部電影中。但它忽略了Marvel在此前建立了多少東西:從2008年開始推出針對主要角色的獨立電影,讓觀眾了解每一個角色;也安排彩蛋,解釋不同人物間的關聯和互動。 DC的第二部電影決定將蝙蝠俠跟超人放在同一套電影,後來更急於推出聯盟電影《正義聯盟》。 但大部分的觀眾都不是漫畫迷,所有的超級英雄都需要重新獨自建立觀眾認同感。 觀眾對於蝙蝠俠的認知停留在「黑暗騎士三部曲」。導演花了三部電影的時間才建立起電影中「黑暗騎士」跟過往蝙蝠俠不同的角色個性,《蝙蝠俠對超人》要求觀眾在開場幾分鐘就適應新演員——班艾佛列克飾演的新蝙蝠俠,實在強人所難。   DC應仔細規劃未來發展方向,衝量觀眾對各角色的熟悉度,以觀眾足夠熟悉的英雄建構自己的宇宙。不要盲目跟風,重蹈《正義聯盟》的覆轍,不僅票房不保,亦在觀眾心中留下負評。   資料來源:LRM

【轉虧為盈】Marvel如何起死回生?

大家都想成為復仇者聯盟的一員,成為超級英雄,救人也自救。 事實上,Marvel的路並非一帆風順,能走到現在如此成功,Marvel是自己的英雄。 Marvel從破產到如日中天——《復仇者聯盟3》在全球最高電影票房排名第四,《復仇者聯盟4》也想必將打破不少記錄——靠的不是超能力,而是決策人的遠見,助Marvel捕捉電影市場的潛力,透過翻拍將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拉到銀幕上,創造如今的輝煌。   破產 1939年,Marvel作為漫畫出版社在紐約創立,它的作品《蜘蛛人》《美國隊長》《X戰警》等等家喻戶曉,在1960年至1980年的漫畫銷售量非常可觀。 但到1980年代末,漫畫市場漸見萎縮,在題材氾濫﹑網路興起﹑漫畫市場萎縮等多重打擊下,紙本漫畫只能愈賣愈差。 1996年,Marvel更宣告破產。   賤賣電影版權 漫畫市場疲軟而電影產業興起,成為Marvel的轉捩點。大家都明白不可能再靠紙本漫畫銷售來維持盈利,那便要開拓新的方向,甚至作「開山牛」將英雄搬到銀幕中。 破產後,艾拉德(Avi Arad)上任,他被視作Marvel的救世主。他相信未來的電影技術與市場發展,會讓英雄電影紅遍大街小巷。 但資金是一大難題,Marvel只好有條件地販售電影版權給其他電影公司,如《蜘蛛俠》賣給Sony﹑《驚奇4超人》《X戰警》賣給20th Century Fox。這亦造成觀眾的困惑:蜘蛛俠是不是Marvel的角色?有沒有可能看到《復仇者聯盟》和《X戰警》的合併? Marvel以700萬美金賤賣《蜘蛛俠》,結果Sony所拍的三部電影竟狂賣25億美金,Marvel只能拿到微薄的分紅,令他們十分懊悔。   踏入電影宇宙 2008年是Marvel的關鍵的一年。《鐵甲奇俠》大賣,Marvel從谷底翻身,成為他們踏入電影宇宙的第一步。 電影的成功中,到位的劇本﹑導演﹑選角缺一不可。艾拉德與監製凱文費吉(Kevin Feige)聯手合作,作出大膽決定,包含決定翻拍漫畫知名度不高的《鐵甲奇俠》﹑找來當年充斥吸毒等負面新聞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John Downey Jr.)作主演。Marvel為他提供翻身的機會,他也讓鐵甲奇俠活生生地出現在觀察眼前。 《鐵甲奇俠》票房大收,事實證明超級英雄的電影市場深具潛力,Marvel開始着手透過電影表達漫畫中恢宏的宇宙觀(Marvel Cinematic...

【復聯4破票房紀錄】Marvel超級英雄電影為何如此成功?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上映一日就打破香港史上開畫票房紀錄,截至琴日夜晚9點,票房已超過1,861萬元。連無追開Marvel電影嘅朋友都會討論一兩句,甚至為咗跟上潮流,追番未睇過嘅英雄電影。究竟點解Marvel超級英雄系列咁成功?以下為你揭曉。   英雄交纏的宏大宇宙觀 如果提起電影產業中嘅宇宙觀,相信大家會第一時間諗起Marvel嘅超級英雄系列。宇宙觀係Marvel成功嘅第一個要素。 Marvel由2008年嘅《鐵甲奇俠》開始,到最近嘅《復仇者聯盟4》,11年間總共出咗23套英雄電影,當中有超級英雄個人獨立電影;亦有一次過集合眾多人物,滿足觀眾「越多越抵」心理嘅Avengers系列。 幾乎每一部Marvel作品間都有關連,涵蓋好一段時間,各人物故事間嘅銜接息息相關。影迷不時探討Marvel嘅正確時間軸,再討論作品同角色間嘅關係。牽涉人物越嚟越多,Marvel宇宙亦日漸擴闊,Marvel塑造出一個觀眾會墜入去嘅超級英雄世界。   英雄與觀眾之間零距離 Marvel每年推出2至3套電影,一直保持話題度和新鮮感,令觀眾想一直追落去。例如2016年有《奇異博士》同《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2017年有《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銀河守護隊 2》﹑《蜘蛛俠:強勢回歸》。 每個超級英雄平均有一至兩套獨立電影,核心英雄如美國隊長更有足足3套,足以令每個英雄都有血有肉,顯示佢哋個性係點:美國隊長謹慎﹑古板;鐵甲俠就玩世不恭﹑個性自卑而外象自傲。 觀眾有足夠時間了解角色嘅故事和成為英雄嘅動機,對每個英雄暸如指掌。即使觀眾唔係漫畫迷,都唔會對英雄感到生疏。如此一來,每個超級英雄建立起個人品牌,有佢哋各自嘅fans同目標客群。   彩蛋增添趣味 Marvel人物經過長時間嘅打造,觀眾大多對每個角色嘅存在價值﹑地位同彼此關係有一定了解。超級英雄係主角定配角,個別存在定一齊打鬥都唔奇怪。 英雄之間其實起互相支援嘅作用,片尾嘅彩蛋為每部電影增添趣味,更深係建立角色之間嘅關係,不同角色係《復仇者聯盟》碰面時,先唔會咁突兀。 同時彩蛋引起討論,一環扣一環,前一部戲會透露後一部戲嘅內容,增加戲迷「追戲」嘅欲望。好似《奇異博士》片尾彩蛋出現雷神飲啤酒情節,其實係為2017年尾上映嘅《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鋪路。 而《復仇者聯盟》系列可謂係Marvel最核心嘅產品。佢係票房保證,係市場上競爭力十足,串聯起所有超級英雄,畀佢哋聚首一堂,人氣想唔高都難。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