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疫情陰霾】香港經濟需時最少6至12個月先至復甦? 渣打調查:27%企業疫下收入大跌一半

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來襲下,不少企業日常營運持續受影響。在最新一輪領取「保就業」補貼僱主名單中,就有不少大型企業,包括多間零售、飲食連鎖集團,當中經營惠康超級市場、萬寧以及 7-11 便利店等的牛奶公司獲批最多資助,金額近4億元。而長和系旗下的多間公司,例如百佳超級市場領取1.6億元,屈臣氏集團合共領取超過1.1億元補貼。而渣打最新調查顯示,68%受訪本港中型企業指,疫情下每月收入減少20至50%,27%企業更稱每月收入大跌逾五成。超過半數受訪者預期,本地經濟需時最少6至12個月才可復甦。 為了解企業業務在疫情下受到多大程度影響,渣打中型企業脈搏調查訪問中國內地、香港、印度、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逾200間中型企業決策者,結果顯示,有61%受訪者表示每月收入錄得20%至50%跌幅,有53%受訪者認為需要最少6至12個月才可在疫情影響中復甦及回復穩定營運。 若單計香港地區,68%香港受訪者表示每月收入下跌20%至50%,比起整體佔61%為多。而有約55%香港受訪者預期要6至12個月才可從疫情中復甦,同樣比整體佔53%為多,更有36%香港受訪者認為復甦會長達12至24個月。 另外,滙豐早前亦最新發表商貿領航報告,該機構在今年4月至5月訪問14個市場、逾2,600間公司,當中包括 200 間香港企業。調查發現,疫情下有超過7成受訪企業受到強或非常強影響,分別佔47%及25%,而最受影響行業是汽車業,佔77%,其次是批發及零售業,為76%,調查亦發現,有5%企業受疫情影響而停運。   兩個調查都不約而同指出,疫情促使香港企業思考轉型問題,同時要應用更多創新科技拓展業務。渣打調查發現,在整體未來策略重點方面,有72%受訪者冀確保營運模式能抵禦衝擊 ,其次有63%利用科技與競爭對手區分 。香港受訪者認為要推動業務增長,兩大優先工作分別是提升企業營運靈活度及彈性,以及利用科技與競爭對手區分,佔 59%,但同時有50%企業表示需要更關注風險。 至於匯豐調查指出,疫情促使港企加強業務抗逆力。若單計香港地區,有六成港企表示雖已就過去數個月面對逆境作出適度準備,但仍有不足之處。又因疫情影響,有逾半港企更認為彈性工作安排於未來2年將成新常態,將會更關注業務多元化和數碼化進程,採用創新科技,並會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以應對未來挑戰。  

【可分期交稅?】涉逾40億元 陳茂波公佈第四輪紓困措施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下午聯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公佈第四輪紓困措施,主要支援企業和就業,涉及總金額超過40億元。陳茂波指出連同今次,四輪措施總共涉及的資源超過250億元。部份需要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希望早日實施。 9項紓困措施包括: 1)減免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為期四個月。每戶上限分別是水費2萬元,排污費12500元。政府收入減少3.5億元,25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 2)每位合資格非住宅用戶可獲75%電費補貼,上限5000元,為期四個月。等候立法會撥款後開始,料惠及43萬戶。 3)非住宅物業差餉寬免在今個年度最後一季由1500元調升至5000元,政府收入將再減少6億港元,預計26萬個商戶受惠。 4)在2018/19課稅年度,利得稅、薪捧稅、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可申請分期繳稅而不收附加費。若獲稅務局批准,未繳稅款免收附加費,為期不超過一年。 5)向使用啟德郵輪碼頭的郵輪公司及現有碼頭商戶,提供收費及租金減免,為期半年。 6)向回收業界提供一次過租金補貼。 7)證券及期貨事務監督委員會,寬免持牌人和機構的年費。 8)僱員再培訓局的「特別・愛增值」計劃將會優化及延長,每位學員所得的資助將由4000港元增加至5800港元。涉及3.5億元開支。 9)優化「展翅青年計劃」,投入1430萬港元,預計有600名年輕人受惠。 陳茂波早前預測2019/20年庫房將出現赤字,但指國際上有佔生產總值2%至3%的赤字幅度不是很嚴重問題。目前港府有一定財政儲備累積,在經濟環境需要而動用儲備並非大問題。他強調,推出紓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經濟環境困難,協助有需要行業。故此在經濟下行,政府更要加大公共開支,與企業及市民一同共渡困難時間。 陳茂波表示近期社會及暴力事件削弱國際投資者對香港信心,若暴力事件持續,會影響基層生計,明年的經濟亦充滿不確定因素,需社會各界齊心合力停止暴力,恢復秩序。

【持續衰退?】大摩三度唱淡香港經濟 今年負增長0.8%

繼8月份下調香港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預測後,摩根士丹利對香港經濟前景愈加看淡,昨日發表報告,進一步下調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GDP)預測,由原來預期全年跌0.3%,進一步下調至收縮0.8%。報告表明,香港經濟前景尚未到谷底反彈,意味未來仍有下調可能。 經濟表現疲弱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考慮到香港經濟表現在過去兩個月比預期更疲弱,把今年香港實際GDP預測,從負0.3%下調至負0.8%,為全城看得最淡大行。而因私人消費、投資及出口疲弱,估計下半年經濟按年收縮2%。另外報告又維持對MSCI香港指數低配置,看好電訊股和保險股,維持對金融和工業股減持。至於恒指目標,則維持於明年6月底24,400點,未有再下調。 施政報告未能消除憂慮 縱使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供措施支持樓市需求和民生,刺激樓市,但仍未能完全消除各種負面衝擊。因此大摩維持對香港地產、股市等謹慎觀點。報告指出將繼續維持住宅樓價至 2020 年首季,較2019年6月頂峰下跌10%的預測,同時預料未來12個月寫字樓物業租金最多跌10%。隨著住宅物業交投量不及早以往預測,預料今年下半年持續疲弱,相信經濟前景仍未到谷底反彈。 ●大摩指出縱使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供措施支持樓市需求和民生,刺激樓市,但仍未能完全消除負面衝擊。 三度唱淡經濟增長 今次是大摩在兩個月裡第二次、今年以來第三次下調對香港經濟預測,也是眾多證券商當中首間預估香港呈現負增長。大摩於今年6月9日,首次下調香港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當中今年GDP目標為1%、明年降至零增長。原因是中美於 5 月第 11 輪談判後,互相加徵對方商品關稅,顯示貿易戰升級觸發全球經濟衰退憂慮。不過,當時大摩仍然對恒指目標維持於28,000點。直到 8 月 20...

【降級危機】惠譽下調香港評級 對經濟帶來甚麼影響?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下調香港信貸評級由「AA+」下調至「AA」,前景展望為「負面」。而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加上本港局勢持續不穩,預測今年香港實際GDP增長為零,2020年則增長1.2%。那麼評級下降會為香港經濟帶來甚麼影響? 惠譽解釋,連續幾個月的社會衝突及暴力事件,正在考驗「一國兩制」底線和柔韌性。惠譽預期「一國兩制」框架將會維持不變,但香港經濟、金融和社會政治與內地的連繫正逐步被強化,中國官員對香港事務參與表現更為積極,意味著香港未來會繼續融入中國管治體系之內,受到更大的體制及監管挑戰,令香港與中國內地主權評級(A+/穩定)差別收窄。惠譽重申,香港評級仍然高於內地,主要是因為兩地的法治水平、政治框架及營商環境有差別,但若然兩地繼續融合,香港與中國評級的差距將會消失。 報告同時指出,持續不斷的示威,短期會使經濟活動無法正常運作,令香港GDP有下行風險,預測今年香港實際增長為零。而長遠來說,示威活動會對香港法治有效性和政府施政效率造成損害,令人們對香港政府不信任度上升,影響營商環境穩定。 至於前景展望為「負面」,惠譽解釋即使政府作出讓步,滿足示威者要求,但市民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不滿情緒,並延續一段時間,導致社會情況不穩,繼續削弱對公營機構的信心、損害企業對政府管治、法治制度和營商環境等等看法。 評級下調恐導致資金撤離 除惠譽外,另外兩間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準普爾在今年7月都曾發表報告。穆迪指抗議活動是香港用以制衡政府的手段之一,若制衡能力被削弱,將對香港信用狀况產生負面影響。而標普則指出,相信香港政府很難再推動各項政策,如果中央採取更強硬態度,加強對香港管治,風險便會增加。 雖然現時穆迪和標普對香港評級尚未有調整,不過根據資料顯示,穆迪在2016年已將香港評級展望降至「負面」,2017年又將香港評級由「Aa1」下調至「Aa2」;標普則在2017年將香港信貸評級由最高級別的「AAA」降低一級至「AA+」,反而惠譽一直維持香港「AA+」評級。不過,如今惠譽決定下調香港信貸評級,顯示若港府未能在短期有效解決社會紛爭,可能會觸發更大危機,進一步打擊商業信心。皆因一個國家或地區評級下調後,將會增加相關機構及企業舉債融資成本,同時亦有可能影響各項投資及商業決定,最終導致資金撤離。若然香港希望改善評級,還是需要視乎社會動盪得到平息,令企業及商家回復信心。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