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工地新景象】積極推動建築新科技 創造工程最大價值 —專訪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孔祥兆 Danny Hung

一直以來,建造業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為本港最大的主要承建商之一,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下稱「中建香港」或「公司」)成立於 1979 年,在四十餘年間完成超過800個項目。總經理孔祥兆(Danny)表示,近年建造業數碼化乃大勢所趨,由項目規劃、設計、審批到施工及設施管理,全部都經過數碼及自動化處理。中建香港亦與時並進,善用多種創新科技,進一步提高生產力、施工效率和安全項目表現,並有助鞏固香港在建造領域上的先導地位。 ●在成立初期,中建香港已取得五項最高級別C級施工牌照,並積極競投各類政府工程,包括樓宇建築、海港工程、道路與渠務、地盤開拓及水務工程。 數碼化作業模式及早發現漏洞 昔日的建築工程以設計圖紙為主,但建築資訊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BIM)的出現,創造出新作業模式。從策劃、設計、建造,到施工管理和日後維修都可以依賴BIM技術作出全面配套,大大提升施工效率。「BIM能夠將建築中各類不同專業範疇連貫起來,並集中在同一資料平台上處理,有助項目團隊溝通協調,減少不必要的誤會。」除整合資料外,BIM還可以將平面圖則化為3D模型,進行「模擬起樓」,在電腦模型中預演不同施工程序及困難,有助及早發現漏洞。「相比起工程途中才發現有問題,若在施工前一次過解決,就可節省建築物料及停工成本。」 ●BIM是指運用3D建築模擬軟件,因建築項目的設計、施工以至整個生命周期,提供並管理建築資訊,甚至可估算工程造價。   MiC提升成品質量與建造效率 時至今天,建築技術較過往先進,除建築資訊模擬(BIM)技術外,「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同樣大行其道。Danny解釋,MiC是基於「供製造和裝配設計」(DfMA)理念的一種創新施工方法,將傳統建造方式中大量現場作業工序,轉移至標準化的工廠進行。「我們在工廠預製建築組件,再將組件運至施工地點,最後組裝整個建築物。」整個過程中不受天氣條件,以及施工場地限制等因素影響,自然大大提高建造效率及成品質量。同時建成後可隨時拆除,建築組件可以重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能縮短地盤施工時間和減省現場施工程序,從而提升生產力。同時建成後可隨時拆除,建築組件可以重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疫情下,中建香港亦充分利用MiC技術的優勢,於極短時間內建成多個大型隔離及防疫設施,其中去年興建的鯉魚門Site A防疫隔離中心就是最佳例子。不過對於當時所面對的多重困難,Danny至今仍歷歷在目。「在疫情下施工,對於中建香港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時建築物料供應緊張,加上運輸不便,部分工序被迫延期進行。」透過工地和工廠同時運作,進一步壓縮工期,最終只用了25日就交付相關項目,為本港首個採用MiC技術完工的工程項目。另外,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亦是採用MiC技術,在短短四個月內完成建造,提供816張負壓隔離病床,成為全球首家全MiC負壓隔離病房傳染病醫院。 ●中建香港採用 MiC 建造技術,快速興建鯉魚門Site A及Site...

【保育使命】尋找本地被遺忘絕美建築 「香港人有幾認識香港?」- 專訪香港遺美版主 Hiuman Lam

https://youtu.be/ksUSmsrV7Oc 我們對香港這片土地有多熟悉?科技發展確是令生活更方便,但人和城市之間關係變得疏遠。走過城市時只顧望手機畫面,忽略各樣揉合嶺南文化同西式建築和風景,結果漸漸消逝或變成廢墟而無人知曉。不過近年有很多有心人如Hiuman一樣,希望將城市故事和建築美學,從頹垣敗瓦中重現眼前。她更開設專頁「香港遺美」,用文字和相片分享香港各處被遺忘之角落,讓大家知道香港不單是金融中心,更希望抬頭凝望這座城市時,依然是多元而美麗的香港。 ‧Hiuman指大家很易會忽略城市變遷,失去時才醒覺已經太遲。 紀錄就是一場時間競賽 雖然香港摩天大樓林立,但不少建築物依然看到英殖時期至今,建築風格甚至生活模式變化。「以九龍醫院為例,當時華人未必完全接受西方建築風格和醫療技術,所以興建時會加入中式設計如樓頂瓦片、遊廊等等,實用之餘亦不失美觀。」Hiuman指香港建築已成為歷史載體,新一代香港人可透過它們,了解百年來本地文化如何發展到今時今日。不過香港寸金尺土,舊建築只要未達法定古蹟標準,依然很大機會敵不過時間巨輪而被拆卸,使探索舊建築變成一場時間競賽。「深水埗、九龍城、上環呢啲地方較早發展,舊建築亦會較多,但近年舊區更新速度好快,拍攝同記錄都愈嚟愈難。」與其經常撲空,Hiuman覺得不如改變心態,放下手機多留意城市細節,或會從居住多年的城市中,發現更多意想不到之處。 ·若想探索城市舊建築,切忌破壞一磚一物,帶走相片和回憶已經足夠。 保育唔止戀舊 更應新舊並存 我們經常都說:不要失去時才知它的可貴,探索城市也一樣道理,最好方法就是拍攝記錄。Hiuman曾經到訪太子一家已結業的醫館,邊拆卸邊拍攝,僅有半小時時間,連全貌都無法拍下。她慨歎醫館是昔日上學必經路段,為甚麼一直都無為它記錄呢?在博物館不願接收文物下,見證著各種歷史物件匆匆被遷拆而消失,才是她最遺憾一刻。然而香港政府在保育政策方面非常被動,因為很多建築物屬私有產權,保育與否仍取決於業主。「好多人覺得大館喺保育後變得商業化,但現實地諗保育成本其實好大。與其冇意義咁丟空喺度,將佢發展都係好事。我覺得重點唔係懷舊,而係新舊並存,係好有潛力嘅商機。」觀乎外國如軍艦島、德國集中營等地,將保育結合商業元素,從而打響城市知名度,甚至賺取可觀收入。Hiuman認為長遠可多舉辦文化導賞團,讓本地及外國人都能欣賞香港獨特城市景觀。 ‧圖中醫館拆卸後,醫館老闆的女兒感謝她留下倩影,這都是金錢買不到的滿足感。 ‧很多讀者沒想到電影《食神》經典場景依然存在,彷彿讓大家重新認識香港一樣。 「好多香港人未見過呢個香港!」 Hiuman自稱「城市漫遊者」,喜歡無目的遊走城內,尋找不一樣的香港。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她決定在Facebook開設專頁,取名「香港遺美」以記錄被遺忘的唯美事物。她指相片和文字缺一不可,因為兩者有互相補足作用,而專頁讀者多為年輕人,尤其女性為主。她很驚訝經常收到留言,指專頁帶他們看到香港未知一面。這反令Hiuman更覺得要負起一點點責任,將香港的「美」送給讀者,希望大家擁有一雙發掘城市的眼睛。「近年大家成日講移民,我想留低佢地,香港係我地架嘛!咁靚嘅地方,我真係好唔捨得離開......」香港人每日營營役役,不妨停留半分鐘仰望周遭,感受過城市味道。其實,香港真的很美。 ‧Hiuman認為保育不只戀舊,更新舊並存及加入商業元素,才有「續航能力」。 記者:Agnes Au 攝影 / 剪接:KH Li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