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C
Hong Kong

Related tags

Latest

Latest

Latest

More From Hit Consultant Media

【理財之道】受「狄德羅效應」影響亂咁洗錢點算好!?學識5大「整理存錢術」累積財富!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買了一件新T恤,然后開始嫌棄你難看的舊褲子。但買了新褲子後,就又會陸續買新手袋、鞋子、飾品等等。如果有的話,你已經成為狄德羅效應的受害者!事實上,有不少年輕人享受物質生活,例如會買車代步,或是追求各種科技產品。不難發現,他們多數的花費都不是急切和必需東西,但由於這些花費過多,使能夠真正儲蓄起來的金錢不足夠。不過各位「月光族」不用灰心,日本理財專家就分享5大「整理存錢術」,幫助大家戒掉胡亂花錢的壞習慣! 甚應是「狄德羅效應」?(the Diderot Effect)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越得到越不滿足」的心理反應。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發現,人們在擁有一件新物品後,往往會帶來連鎖反應。,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做到「盡善盡美」,從而充分得到滿足感,達到心理上的平衡。近年不少品牌,例如Chanel和Gucci都會推出一系列產品提升銷售,正正就是透過刺激消費者的「狄德羅心理」,當顧客開始追求格調、品牌相稱時,就逐漸就會成為品牌忠實顧客。如果你是企業,就可以活用「狄德羅效應」搶先攻下商機。不過站在消費者角度,一旦你接受,就會使你不斷買下更多非必需品,造成荷包不斷縮水。 1.整理家居 遇到「大減價」、「最後清貨」等宣傳時,不少人就會抱著「錯過這次特價就沒有」、「先買放著,總有一天用得到」想法,每次都是用各種藉口合理化自己的消費行為,結果不知不覺用了很多不必要的金錢,而家中的雜物亦越來越多!想開始改變自己財務習慣,就要先好好整理家居,檢示家中的物品,並重新評估所有生活花費的優先順序,不作無謂及過度的支出。   2.整理雪櫃 在花錢前,應該先計劃如何分配,避免衝動消費,反而省下一筆開銷。不如就從整理雪櫃入手,在購買食材前先擬定採買清單,避免購買太多食材,放到過期壞掉都用不著,最終浪費食物及金錢。 3.整理銀包 日本稅務專家龜田潤一郎的《為甚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一書中,指出「存不了錢的人」的錢包通常有下列現象: -錢包很鼓 -紙鈔皺皺,而且方向亂七八糟 -有很多張信用卡 -放了很多收據發票 所以要成功掌握金錢去向,就要學會整理銀包。現在大多數人都習慣使用信用卡,不過信用卡太方便就手,大大增加衝動消費的可能性,讓人很易「洗凸」,簡單而言就是金錢流失的首要元兇。所以應該根據一天的行程,只帶有用的信用卡和八達通,其餘的留在家裡的抽屜,有助更可規劃一天的支出;或是將大面額鈔票包裹着信用卡,這樣每當要購物或以信用卡簽賬時,都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更加三思而後行,從而做出更理性的決定,除此之外,銀包塞滿雜物,付費時為節省時間「搵錢」,往往付更大面額的紙鈔,找回更多零錢,結果更容易花掉,所以應將收據、發票、名片等另外存放。而透過整理發票,可以回顧自己買過甚麼,方便管理金錢流向。 4.整理銀行戶口 有不少人只用一個銀行戶口掌控現金流,認為越多銀行戶口,便越難去管理金錢。但原來只有一個戶口處理儲蓄、行常支出及享樂消費,會令財務狀況很容易變得混亂,理財過程亦會沒有效率。所以建議將收入按照不同目的,分開存入至不同戶口。例如打工仔可以在出糧後將需要儲起的收入存入儲蓄戶口,再將每月的需付的帳單費用轉到支出戶口,其餘的金錢就可供平日使用,避免自己動用到儲蓄金額。 5.整理收入與支出 事實上,太多人急著滿足「當下想要」需求,才會花光每個月收入。若果設定好消費計劃,將每天的收入與支出都持續記帳,更重要是找出洗錢漏洞,好好安排消費預算,控制每日的消費金額,才能有效儲蓄及購物意慾呢!

【理財有技巧】我們與有錢人的差距不只在錢的多少!富人遵循的5大消費觀念你又中幾多項?

知道把錢花到哪裡去,一直都是收支管理上,甚至在財務管理上很重要一環。 人們對億萬富豪及金錢常有誤解,總認為有錢人似乎什麼也不做,往往拿來炫富。的確有部份有錢人確實是這樣。然而達成財富自由也是有順序的,真正富有的人知道應該先節流、再開源、再投資。今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富人「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的心理以及運用金錢的正確技巧! 1. 把錢花在能保證長期投資的東西 每次Black Friday、雙11、聖誕節等提供多種折扣的日子,不少人都會受不住減價誘惑而衝動消費,結果花錢買很多不需要的東西。但有錢人不但不會輕易花錢,更是把錢花在能保證長期投資的東西上,例如購買對事業有幫助的東西,或是有助增加整體賺錢能力的東西。李嘉誠先生曾經表示,只有一種錢他願意花,亦肯愈花愈多,這就是投資在自己腦袋上,自我增值。同時,有錢人買東西時會考慮產品使用期限及價值,所以對他們而言,買品質低劣、使用期不長的便宜貨並不划算。以O'Leary Funds和SoftKey共同創辦人Kevin O'Leary為例,他認為買車是愚蠢的行為,並解釋:「汽車的維護和保險都要花錢還會折舊,因此假如我花2.5萬美元買一台車,2年後可能只值1.2萬美元。」 2.減少訂閱制及電玩類娛樂產品等支出 不少人都會想訂閱Disney plus、Netflix、KKBOX、Spotify等娛樂產品,讓自己在閒暇之餘放鬆。心情。不過有調查指出,相比買PS5、Netfilx等逾80%的成功人士都喜歡閱讀,較少會將錢花於娛樂之上。而《Rich Habits:The Daily Success...

【經濟熱話】疫情暫緩後真的會迎來「報復式消費」?避免衝動購物4大法則!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最近開始出現緩和跡象,本地零售亦似乎出現一些甦醒跡象。去年8月開幕的K11 MUSEA會員銷售額在過去的周末更大幅上升約四倍,當中奢侈品、鐘錶珠寶方面的營業額升幅更高達60%。而據外媒《WWD》報道,奢侈品品牌愛馬仕(HERMÈS)在廣州的旗艦店重新營業當天,單日銷售額竟達270萬美元(約逾2,000萬港元),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單日業績。 最近常常聽到人們因疫情期間減少外出,留在家太久,因此當疫情過後就會想要放肆購物和到處遊玩,而且花費金額會比之前的還要高,以釋放抑壓多時的消費意欲和壓力,就是所謂「報復性消費」。事實上,有人認為「報復式消費」更多是源於心理學所指的補償性消費(Retail Therapy),指人們會透過購物來犒賞自己,改善心情,以此釋放平日生活壓力。不過在全球經濟衰退、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創新高的情況下,真的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嗎?還是如果「口紅效應」(lipstick effect)般,在越是經濟景氣不佳情況之下,人們改以購買奢侈品牌較便宜的產品?萬一真的想釋放壓力,又要怎樣消費才算是聰明理性呢? 「報復式消費」僅是短暫  ?不同國家存款帳戶皆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 隨著疫情稍有緩和,不少商家期待「報復式消費」,不過很多跡象顯示,「報復性消費」可能只是部分人的想像,消費上確有反彈,但也僅是短暫。更多人推斷的情況是如同金融海嘯時一樣出現口紅效應 (Lipstick Effect*),人們會因收入減少而削減奢侈品的消費,改以購買較低價的產品。(編按:20 世紀 30...

【理財習慣】疫情令人開始瘋狂儲錢!?歐美或出現「超級儲蓄世代」

以往華人跟亞洲人比較有儲蓄習慣,不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歐洲人和美國人的理財習慣正慢慢改變。有專家認為,疫情後或可能催生出對投資抱持謹慎態度的「超級儲蓄世代」,未來人們將更重視降低風險,消費模式變得節約,只買必需品,意味全球經濟面貌將被重塑。 根據歐洲中央銀行和英倫銀行的數字,歐洲五大經濟體中有四個的儲蓄率在三月份急劇上升,遠高於長期平均水平。現時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存款均有所增加,例如法國3月份儲蓄接近200億歐元(約1,699億港元),遠高於銀行存款38億歐元(約322億港元)的長期平均水平。隨着危機加深,儲蓄增長都有所加速,根據法蘭西銀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的儲蓄總額增加600億歐元(約5,096億港元)以上。至於意大利儲蓄168億歐元(約1,427億港元),遠高於34億歐元(約288億港元)長期平均水平。不過德國銀行儲蓄顯著下降,分析指這與德國人在艱難時期偏愛現金有關,同類情況也曾經在於2008年金融海嘯出現。 德國安聯保險公司表示,由於嚴格的封鎖政策使許多企業關閉,消費者不得不留在家中,加上歐洲人普遍擔心日後經濟和社會動盪風險增加,所以開始減少消費,只集中購買必需品,歐洲大部分地區的個人消費整體下降了超過三分一,導致社會整體儲蓄情況有上升趨勢。安聯預期今年底歐洲消費者仍將有4,000億歐元(約33,985億港元)額外儲蓄,相當於歐盟經濟的3%。 美國銀行存款帳戶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儲蓄增加情況並不局限於歐洲,根據《2019儲蓄調查報告》,23%美國人不會從收入中抽出一分錢用於儲蓄,63%沒有年度儲蓄計劃,74%的人將少於月薪的10%用於儲蓄。不過,美國經濟在新冠肺炎衝擊下,大部分家庭和企業開始儲蓄大量現金。據《CNBC》報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統計資料顯示,自美國在1月份開始爆發疫情以來,美國銀行存款帳戶激增2萬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紀錄。很多家庭,甚至大企業都開始儲蓄現金。單在四月份,存款額大增至8.65億美元,比起去年一整年存款增長的幅度還要高。 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師Ludovic Subran表示,未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導致人們支出和儲蓄方式改變。「我們處於這種緩慢模式(slow-mo)時間越長,這些儲蓄變化將更大程度根植於人們的行為中。」 雖然有經濟學家憂慮消費者,當各國陷入自戰後最嚴重衰退危機,而消費者不願花錢以避免風險,或會無法刺激疲弱環球經濟,但也有專家持相反意見,指儲蓄增加或令不穩的經濟變得相對健康。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Melanie Debono表示:「許多家庭於過去幾周累積非自願儲蓄,故他們的銀行存款(比例)比疫情之前更為健康。」 風險投資公司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Morgan Housel表示,即使疫情危機結束,但已經為下一世代帶來深遠影響,或將促成「超級儲蓄世代」。雖然這個轉變會減慢未來經濟增長速度,但他認為這或有助重塑經濟模式,令經濟管理機制將變得更完善、更能承受衝擊,長遠令金融市場變得更為強健。「當你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比你所想的還要脆弱,你未來可承受的風險自然會比以前低。」  

【財富管理】成日都儲唔到錢?別犯3大漏財壞習慣!

不少人都以為儲錢是常識,離不開量入為出、開源節流,不過要講到如何實行又是另一回事。有人歸咎香港各樣消費十分昂貴,人工又不高,,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月光族,又如何以儲錢?但其實這跟收入高低不一定有關係,如果你想儲錢但一直沒有成功,不但只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更要留意不要犯以下3大錯誤! 1.沒有擺脫不必要花費 年輕人享受物質生活,例如會買車代步,或是追求各種科技產品。不難發現,他們多數的花費都不是急切和必需東西,但由於這些花費過多,使能夠真正儲蓄起來的金錢不足夠。 想開始改變自己財務習慣,就要先重新評估所有生活花費的優先順序,不作無謂及過度的支出。例如如果訂閱影音服務,請確保訂閱是不是必須?是否每日都有使用,不然的話就應該退掉。 不過,改變消費習慣必須循序漸進,如果一下子轉變太多,反而會令人容易放棄儲錢計劃。例如買衫由每月一次改為兩個月一次,換手機由一年一次,改為兩年一次等等。 2.不清楚錢花在哪裡 有些人把錢花昂貴產品上,但其實一些日常小動作都會大大影響累積財富的效果,例如不少上班族都喜歡每天嘆杯連鎖店的咖啡、午飯過後買甜品或手搖飲品享用,久而久之就會增加很多開銷,因此不要忽略小額支出。 要成功儲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確切掌握錢的去向,就要養成儲起及檢查帳單習慣,確保自己知道帳單上每筆開支。你亦可以善用各種應用程式,這樣就不必依靠記性來理財。 3.沒有設定財富目標 想要累積財富,設定目標非常重要,這樣便會有動力去實行儲蓄計劃。在理財計畫中,你應考慮自己現有資產狀況、收入及支出情形、目前條件,例如年齡、家庭成員數,及健康狀況等,同時應思考有哪些人生想達成的目標。 如果還是不知從何入手,現時有很多網站都有提供工具,例如富達Fidelity設有計算機,只要輸入自己的年齡、薪金和儲蓄資料,便可得到儲蓄金額金額建議。 如果希望日後能夠享受生活,現時就要懂得量入為出,而支出則要以付完貸款或有一定固定儲蓄為前提。要注意的是不要將目標訂得太高,以免難以達成。另外,若想加強效果的話,可以把目標清晰地貼在當眼處,例如電腦旁邊,時刻提醒自己。      

【財政健康】理財規劃怎麼做?4招助你輕鬆制定儲錢策略!

小時候收到利是錢,父母都會幫忙儲起,表示不應亂用。這些理財觀念雖然早已知曉,但長大後出來工作,就覺得儲蓄真是一個非常痛苦過程,皆因每個月人工「雞碎咁多」,無奈有很多東西都想買。其實,只要學懂以下4招,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做到!讓我們在新一年,改變自己理財習慣,存下多一點錢,就有餘裕做更多喜歡的事情。 1.了解目前狀況 我們會覺得存錢難度愈來愈高,根本原因是誤解「想要」和「需要」。人有不同物質慾望,有太多東西想要,但實際上自己其實並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想要存錢,就要先記錄自己收入和支出,判斷自己在哪方面比較疏爽寬鬆。只要了解自己財政狀況,愈早具備意識與準備,對於未來就有更多選擇自由。 2.先儲後用 不想做月光族,當然是先儲錢後花錢。就算有支出,但也能確保有部分薪金已經存起。而當擁有儲蓄,就應該在花錢前計劃如何分配,避免衝動消費。事實上,太多人急著滿足「當下想要」的需求,才會花光每個月收入。若果設定好消費計劃,從中評估到底自己有沒有需要買這些東西,說不定能發現,其實自己沒有想像中這樣渴求,反而省下一筆開銷。 3.體會存錢效益 訂立不同階段目標 存錢是強求不來,很多人想瞬間扭轉理財行為,反而會因為過於苛刻或適應不到生活型態轉變而失敗。就算逼著自己儲蓄,也很容易就半途而廢,存到一點錢後馬上用光。因此可以先為自己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短期方面,目標是存有足夠3個月或以上的生活開支金額,這部份儲蓄用途較靈活,例如旅行費用或應付突如其來狀況時的應急錢。中期目標則是以未來5年到10年為期限,估計未來各個人生階段,例如結婚、買車和買樓等,特別現時婚宴和樓價成本高,宜及早預備。長線目標自然就是退休後生活支出。 當設定目標之後,再推算每月要準備多少錢。這種計畫消費會讓激起儲蓄動力。有明確終點,就會知道自己為了甚麼而奮鬥。只要慢慢養成儲蓄習慣,考慮展開執行時間更長、目標金額更大的計畫時,也會更有信心做到。 4.認識理財工具 現今世代,單在銀行戶口存錢隨時會跑輸通漲。所以儲蓄之餘,我們應要了解不同投資和理財工具,例如儲蓄保險、債券、基金或股票等。當然我們要清楚自己負擔能力和各類產品風險,從而選擇適合投資策略。如果覺得有難度,不妨先從管理自己的強積金戶口著手,學習如何進行長線投資。

【理財計劃】近三分之二新晉富裕階層擔憂財富狀況 主要壓力來源有哪些?

證券商嘉信理財昨日發表首個「香港新晉富裕階層財富健康指數」調查結果。有近三分之二的本港新晉富裕階層正面對照顧自己及家庭的財務壓力。 嘉信理財委託國際研究機構尼爾森(Nielsen)進行「香港新晉富裕階層財富健康指數」調查,於2019年6月透過網上問卷形式進行,訪問香港1,010名18至65歲市民,每月收入介乎20,000港元至80,00港元。調查將這批人士定義為有潛質晉身成為富裕階層的人士,並藉此了解他們對個人財富健康狀況的看法,得出整體財富健康指數為53.82,滿分為100。 壓力來自退休儲備、未來醫療開支及足夠應急儲備 香港新晉富裕階層對個人財務狀況相對不太樂觀,僅有41%對個人財務狀況感到滿意,35%認為財務上準備充足,而有28%則認為自己有機會在未來取得更好財富增值。他們財務壓力主要來自退休儲備(66%)、未來醫療開支(62%)及足夠應急儲備(56%)等方面。面對沉重財務壓力,新晉富裕階層對財富的認知都偏向物質方面。受訪者將現金或流動資產和穩定收入視為最重要的財富類別,比幸福感和滿足感更重要。 平均需要23.27年才能達到目標 97%的受訪者具備風險意識,而有近半受訪者認為自己屬於「漸進型」或「進取型」投資者,願意為高回報而承擔較大風險。僅有19%受訪者表示其理財投資多元化,而有3%受訪者認為自己具備適時的理財計畫,只有18%相信自己能夠達成財務目標。調查發現,新晉富裕階層對制定達成財務目標的時間表感到困難,認為平均需要23.27年才能達到目標。另外,香港新晉富裕階層渴望了解他人的財務狀況,包括家人或朋友在儲蓄、收入和投資產品選擇等方面的情況,關注程度甚至高於海外旅遊資訊。 嘉信理財香港董事總經理方碩穩表示,香港新晉富裕階層對財務狀況承受很大壓力,當中的壓力主要來自人口老化,要承擔照顧自己及家人的經濟需要。 不少人期望投資改變本身不甚滿意的財務狀況。然而香港新晉富裕階層缺乏對環球多元化投資及適時理財計畫的全面了解,因此在扭轉財務狀況時面對挑戰。故此,他們應接受投資相關教育,從而改善財富健康狀況。

【有備無患】別只想著賺錢!5個緊急預備金重點你要知!

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每個人人可能隨時都會遇上突然情況,例如失業、受傷生病需要一筆龐大的醫療支出、汽車突然故障維修,如果能提早準備好緊急預備金,即使有上述情況出現,都不會被殺個措手不及。那甚麼是緊急預備金?又應該準備多少才算足夠?由小編一一為大家講解。 甚麼是緊急預備金? 相信每個人都會為不同目標作定期儲蓄,而「緊急預備金」就是在原本儲蓄計劃以外,額外再準備好一筆費用,當你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時可以維持生活。若沒有預先準備好「緊急預備金」,就必須打亂原先理財投資,將錢拿出來解決緊急狀況。 緊急預備金用途 緊急預備金主要是在發生意外或失業,以致短時間內沒有收入來源,為了維持生活所需的一筆資金。因此,緊急備用金應設定只在迫切緊急狀況下使用,例如自己或家人突然發生意外,需要支持龐大醫藥費,但保險未能即時支付或保額不夠,這種情況下就適合動用。 如何準備緊急預備金? 1. 開設專屬帳戶 首先應該獨立開設一個緊急預備金專屬戶口,並不要給自己任何藉口去從這個戶口中提取存款,實行「有入冇出」。假若有獎金或額外收入,亦不妨立刻存入緊急預備金專屬戶口。 2. 設定自動轉帳 有些人未能成功儲錢,主要是缺少「自覺性」。所以,你可以善用網上銀行,設定自動轉帳,每次「出糧」後就將一筆錢直接存入緊急預備金帳戶。自動轉帳同時能夠讓你忘記這個帳戶存在,順利存下足夠金額。 3.能夠在需要時盡快使用 有些人會將緊急預備金來買基金或買股票以增加價值,但要注意的是當意外發生時,你是否能立即拿出緊急預備金來救援,最好是在12至24小時內就能立即拿出來使用。 4. 準備多少才足夠? 每個人生活水平有所不同,多少緊急預備金才夠其實因人而異。所以我們要計算出每個月生活必須支出,例如伙食、租金、電話費、水電費、交通費等等。將一個月的生活必需開銷算完後,以6個月為基準,再將生活必須開銷的金額乘以6,就能夠得出你應該準備的緊急預備金額。若已有家庭負擔或擔心失業等等,更應盡量儲起6個月以上至1年的生活費作為應急,因為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才能撐過經濟衰退或資金緊張時等困難時期,同時避免要借貸度日。 5.開源節源同樣重要! 想儲錢,節流是第一步。所謂「小數怕長計」,你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例如不買手搖飲品,或選擇在超市特價日購買生活用品,賺取積分或享受折扣優惠、與家人共享電話通話及數據網絡計劃、購買交通月票,都能夠減輕財政上負擔。不過,雖然我們想要節省開支,但不代表要走向極端,應該保留生活上一些娛樂及休閒活動,以免出現「反效果」。  而除了賺取正職薪酬外,你亦應積極發掘其他能夠賺取額外入的來源,例如可考慮從事兼職工作,或是接洽一些短期工作,或從事時間安排較彈性的自由工作,可以是撰寫網絡文章,或是設計工作等。 準備緊急預備金需要節制與毅力,但長遠來看是有不少好處,有夠大的「安全氣囊」,才能在衝擊來襲時處變不驚,安然過渡!

【自我管理】成日亂駛錢?戒掉5個消費壞習慣!脫離月光族

大家有沒有試過明明月頭時自己戶口裡頭鬆動,但到了月尾怎麼又不太夠用?事實上,我們的用錢習慣,會不知不覺令自己支出增加。或許改變以下5個消費壞習慣,或許能讓你對用錢更加警覺。 壞習慣 1:沒有考慮物品耐用性 用便宜價格買到商品時,你或許會認為賺到,不過就忽略物品本身品質。短期來看,減少支出固然是省錢妙招,但這些物品可能品質比較差,需要經常被替換。這樣極有可能根本沒節省到金錢。所以我們從「物品耐用性」方向思考,改變買價宜貨心態。 壞習慣 2:無法抵抗折扣誘惑 每當有大特價或是折扣優惠,自然不想錯過,怕「蘇州過後冇艇搭」我們絕是想著只要買到「特價品」就能可以節省開支。不過假如你原先並無意購買這些商品之意慾,就應該先「停一停,諗一諗」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還是單純因為折扣而想買,這樣就能減少不必要消費。 壞習慣 3:享受衝動購物快感 如果你屬於衝動型購物,在每優惠日,都應該請給自己考慮及猶豫時間,仔細想想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 壞習慣 4:沒有擬訂購物清單 如果在購物前沒有擬訂購物清單,很多人就會無意識地花更多錢,買更多非必要的東西。所以在購物前列出清單,並檢視一次;購物時嚴格遵守,只買清單上出現的物品。 壞習慣 5:經常不整理屋子 每次大掃除時,總會發現有太多不需要東西。所以收拾家居過程中可以有助提醒自己,不需要再買太多物品。只要改變思維,就能控制支出。 除戒掉以上習慣,大家亦不妨從設定一個容易達到的存錢目標開始,例如每月儲4千,半年就能儲到2萬4千,脫離月光族!  

ADVERTI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