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

相關分類

更多文章

【豪擲25億】Dyson宣布放棄生產電動車 有哪些不可行因素?

Dyson創辦人戴森(James Dyson)在10月10日向員工發電郵宣布消息,指出電動車團隊開發了一款出色的汽車,但即使經過努力嘗試,也看不到使項目具有商業可行性的方法。到底當中有哪些「不可行」因素? Dyson在2017年公布有關電動車計劃,當時由大約600名員工負責。去年 10 月 ,Dyson 正式確認計劃進行中,並在新加坡設立第一間汽車工廠,當時預計這間工廠會在 2020 年完工,同年亦會推出電動車,但其後將推出日期推遲至2021年。而今年 1...

【Monday Blues】星期一總是提不起勁?6招戰勝「星期一症候群 」

每到星期一起床時,你會否感到焦慮、疲憊,甚至抑鬱?工班時反應會慢半拍,開會總是忍不住打呵欠,效率特別低?如果有以上症狀,你可能有「星期一症候群」!其實超過8成人都會經歷過,不過,如果每個星期都是這樣,長遠會影響事業發展!以下6個方法,讓你擺脫Monday Blues! 1. 星期一嘗試早起 不少人都會在週末「放肆」,玩到不願睡覺,結果到星期一就未能夠調節好生理時鐘,自然感到疲憊。所以就算是放假,都要保持正常作息,特別是星期日要早點睡,確保自己至少有8小時睡眠時間。同時星期一應該比平日早15 至30分鐘起床。這樣,你可以有充足時間準備返工,不用一早起來就很緊張,還可以去買杯咖啡、享受豐富早餐後才上班。 2. 聽音樂 有研究發現,心情不好時聆聽音樂,有助加快改善情緒,更可減少出現憂鬱和焦慮情況。所以如果星期一返工覺得很情緒低落,聽一下輕快音樂絕對可以讓你心情變好! 3. 整理工作環境 不少研究均指出雜亂無章的環境讓人倍感壓力,所以不妨花點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工作位置吧!另外,你可考慮買盆栽點綴一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指出,員工在有盆栽環境下,感到較低壓力,工作效率較高。而另一個研究亦發現,如果室內有盆栽,參與者的工作效率比沒有盆栽的高出12%! 4. 不要堆積工作 有人指出,星期一返工壓力是源於週末堆積如山的工作,所以盡量在星期五完成吧!如果你在週末前完成麻煩工作,下週一就可以輕鬆點。先苦後甜,雖然星期五是Happy Friday,但都避免將工作累積到下週! 5. 約定朋友星期三聚會 星期三可說是一個星期的分水嶺,當你星期一感到不太開心時,不妨約朋友出來聚會,有了良朋歡聚的期待,星期一自然過得快好多。 6. 放工後做運動 雖然星期一往往工作量比較大,但假若放工後有時間的話,不妨去做運動,例如慢跑、踩單車或瑜伽。根據劍橋大學研究,每日做最少30分鐘運動,有助大腦產生安多酚...

【大鬥法】 完勝《Pokemon GO》!哪款手遊一個月賺12億?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很多平常不太玩遊戲的人,都會下載幾個手機遊戲以備不時之需,令手機遊戲市場持續成長。為了吸引玩家下載「科金」,各款遊戲畫面及細節更愈來愈講究。調查機構 Sensor Tower 早前就公佈了全球收入最高手遊,你又是不是玩家之一呢? Sensor Tower 搶先公佈9月份全球手遊收入排名,騰訊旗下遊戲,人稱「食雞」的《PUBG》(Player Unknown's Battlegrounds)收入高達 1.585...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 港升至第3位 明年排名會大跌?

世界經濟論壇(WEF)昨日公布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競爭力排名由去年第7位,躍升至全球第3位,新加坡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1月至4月對全球141個經濟體,在環境便利性、人力資本、市場及創新生態系統4大項目的表現進行評估,每項之下再分12個細項。 報告顯示,排榜首的新加坡在12項評分指標中,有7項指標排名前10;至於第2位的美國雖然競爭力下滑一級,但仍是創新強國,在「商業活力」排名第1,「創新能力」排名第2,僅次德國。而荷蘭及瑞士分列第4位及第5位,至於中國與去年一樣排第28位。全球競爭力最差的經濟體為非洲乍德。 「創新能力」最弱 在最新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今年獲得總分83.1分,比去年高0.8分。在環境便利、人力資本、市場、創新生態系統4大範疇下的12項評分指標中,普遍得分較去年上升。香港在「宏觀經濟穩定性」、「醫療衛生」、「產品市場」和「金融體系」4項表現為全球第1,當中「宏觀經濟穩定性」及「醫療衛生」更得到100滿分,指標第1的數量在141個經濟體當中最多。香港亦在「基礎設施」及「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有不俗表現。 不過,報告指出,香港最弱的是「創新能力」,得分只有63.4分,全球排名26位,落後排第13位的新加坡12分;在勞工權益保障方面,香港亦落後於新加坡。雖然香港今年於這個指標排名由第11位躍升至第7位,但細項中的勞工權益保障,香港對工人保障不足,只排在116位,與同一細項上排18位的新加坡有明顯差距。另外香港在「司法獨立」、「新聞自由」等指標得分亦有所下跌,跌至84.1及70.4分,分別排第8及第61位;而警察服務可靠性得分則上升,得分89.3,排名第6。 對於香港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至第3,港府表示歡迎,反映香港在不同方面擁有競爭優勢。政府會努力維護香港傳統優勢,包括優良法治傳統、司法獨立、自由開放的市場、簡單低稅制、高效的公營部門,以及公平及方便的營商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今次調查於今年1月及4月進行,換言之報告只是反映6月份反修例運動前的香港經濟狀態,料明年香港排名恐會大跌。

【經濟惡化】港大料今年實質GDP零增長 較預測下調 1.8 %

香港《逃犯條例》修例引起的示威浪潮持續至今,政府上周頒布《禁蒙面法》後情況更趨激烈,加上英國脫歐前景未明,以及中美貿易局勢緊張。在全球經濟前景惡化的陰霾下,香港大學研究預測本港今年實質GDP收出現零增長,較上次預測下調1.8%。 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亞太經濟合作研究項目,早前公布《第四季宏觀經濟預測》。報告指出,受中美貿易摩擦、全球經濟放緩及示威情況持續升級影響下,本港今年下半年經濟無可避免受拖累。 港大預期今年第三季實質 GDP 較去年同期下降0.1% ,從第二季的0.5%增長逆轉。同時預測本港下半年經濟將陷入倒退,今年第四季實質GDP按年下跌0.9%,港大亦估計2019全年實質GDP出現零增長,遠差於去年全年3%的增長,亦較上次公佈的全年預測下調 1.8 %,反映本地需求急速下滑。同時預料全年失業率將達2.9%,按年微升0.1%。 研究預料,報告預測情況將於第四季進一步惡化,多項經濟指標出現負增長。今年第四季私人消費開支預測負 8.4%,去年同期為正增長 2.7%;貨物進口預測為負7.2%,去年同期為負增長 0.5%,按年擴大6.7%。此外,第四季服務輸入預測則為負增長...

【籃球風波】央視騰訊停播引起巨大危機? 拆解NBA營收影響多少

美國職業籃球NBA球隊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Daryl Morey)在Twitter聲援香港示威者,引起中方不滿。而在NBA總裁施華(Adam Silver)表示支持莫雷的言論自由後,令內地輿論矛頭從火箭指向整個NBA。中央廣播電視台體育頻道宣布,立即暫停NBA季前賽(中國賽)轉播安排。NBA近年積極面向中國,現在是否親手毀掉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市場? 中國觀看賽事人數遠超美國 回顧休士頓火箭在2002年簽下「移動長城」姚明後,為打入中國市場奠定雄厚基礎。2013年又簽下台灣好手林書豪,令球隊的中國球迷數目變得更龐大。事實上不只是休士頓火箭,其實整個NBA在中國的商業擴張原本處於一段擴張黃金期。NBA副主席塔圖(Mark Tatum)去年在接受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採訪時,透露NBA的中國市場商業價值已經超過了40億美元。而《彭博》亦指出自2008年以來,NBA在中國業務每年都有雙位數增長。 根據統計,2017年NBA總決賽期間,中國有2億人透過網絡在線上觀看比賽直播,但在美國,每場總決賽平均只有2040萬名觀眾。而擁有NBA中國獨家網絡轉播權的騰訊在中期業績公告中亦曾披露,在NBA的2018至2019年賽季,共有4.9億中國互聯網用戶透過騰訊平台觀看賽事。電視轉播方面,去年NBA總決賽最終戰,中國觀看人數創下2100萬的驚人數字,同一時間,美國有線電視網ABC只有1834萬人收看。 2015年,騰訊以5億美元買下NBA 5年獨家網絡轉播權,而今年7月,騰訊更以15億美元天價與NBA續約,取得未來5年中國獨家數字媒體轉播權。從合約身價增長200%的數字來看,中國市場不斷擴張成長。 不過,隨著莫雷支持香港示威言論風波愈鬧愈大,令擁有中國獨家網絡NBA轉播權的騰訊宣佈,將會暫停火箭隊的比賽直播與資訊報道。而與NBA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央視也發表同樣聲明。央視體育頻道決定「暫停NBA季前賽(中國賽)目前轉播安排,立即排查涉及NBA的一切合作交流。」中國電視台轉播NBA比賽始於上世紀80年代,暫停轉播意味NBA將會失去向騰訊和央視收取的轉播權利金。   同時各種賽事精華影片授權、贊助商廣告、周邊商品、線下實體活動、電競遊戲合作等不同途徑增加收入。例如騰訊和NBA曾透露會共同合作,開發籃球相關的智能手機遊戲及電競活動。在「莫雷事件」發生後,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與京東購物網站上已無法搜尋到任何與「火箭隊」相關周邊,形同全面下架。中國運動服飾與球鞋廠商李寧,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也迅速發聲明。李寧官方微博指「已中止與休斯頓火箭隊相關合作,並將持續敦促火箭隊針對該事件給予明確答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則表示強烈抗議及反對,已暫停相關市場活動和宣傳,代表將會全面暫停與火箭隊的商務合作。 另外,內地手機廠商Vivo也發表聲明,指針對莫雷近日發表的「有關中國香港的錯誤言論,以及NBA在此事上所表現出的縱容態度」,表示強烈不滿和譴責。即日起,Vivo將終止與NBA所有合作。 NBA一度希望涉足中國房地產生意。上任NBA主席史騰(David Stern)在任期間,曾經計畫透過與開發商入股合作方式,在中國12個城市興建場館,成為房地產開發商,並從中抽取門票、場館租金和球場冠名等收益。惟現時莫雷到NBA總裁稱支持言論自由,其影響已經擴大到中國賽,NBA在中國商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相信面臨嚴峻挑戰。

【反蒙面法】港鐵全綫停駛 股價跌不停 營收損失有幾多?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在10月5日午夜起實施《禁蒙面法》,引起市民不滿,港鐵繼續為示威者攻擊對象,所以破天荒在10月5日早上全綫封站停駛,下午除機場快綫外,其餘路綫維持全日暫時服務,單日損失估算達約7250萬元。 曾有市民在港鐵站內遇襲受傷,而港鐵後來多次在有公眾活動進行前或進行時封閉多個車站,引起公眾不滿,因此亦不斷被示威者攻擊。港鐵主席歐陽伯權早前稱,反修例活動導致香港鐵路乘客數量下降。根據港戲公佈數據,8月乘客量全線下挫7.5%,至1.31億人次。過境綫方面,因遊客抵港人數大跌,港鐵8月份乘客總量也按年跌13%至798萬人次,機場快線客流量亦出現雙位數下跌,高鐵更跌近3成。   連日示威活動,加上港鐵全綫封站停駛導致載客量下跌,直接影響票務收入,另外還有車站零售、商場租賃等業務都同時受到封站影響,對港鐵收入及盈利造成嚴重打擊。 據港鐵上半年財務報表顯示,香港客運業務,包括鐵路服務、機場快綫、過境服務、高鐵等收入約為106.9億元,而車站零售設施及廣告收入約31.13億元,再加上商場租賃的24.92億元,三者合共收入約162.95億元,佔總收入約57.6%。若單計客運業務及車站零售設施收入,港鐵封閉所有車站一天,損失約為7250萬元。另外,站內設施破壞損失料達3000至4000萬港元。 從港鐵股價變化亦可以反映港鐵公司目前狀況。在元朗襲擊事件前一個星期四,即7月17日港鐵更曾創下55.75上市新高,自港鐵出現721元朗站襲擊事件、經常封站及成為示威者攻擊目標後,股價出現逆轉,而10月4日公佈《禁蒙面法》後,更只收報43.65元。不過現時港鐵旗下商場租金仍未下調,而樓價下跌也會影響未來港鐵在物業招標及不同地產項目,加上連番列車事故,相信港鐵股價仍有機會持續向下。

【撤離不意外?】三星、SONY宣佈不再在中國生產手機 蘋果會否是下一個?

三星公司宣佈將停止在中國生產手機,並把生產線全面移到印度和越南等生產成本較低國家。而另一電子製造業巨頭索尼(SONY)亦將關閉北京智能手機工廠,並集中在泰國生產。那麼蘋果會否跟隨「大隊」,將手機製造工廠搬離中國? 三星早前宣佈,將會關閉位於惠州的工廠,為集團在中國最後一間手機工廠。三早在去年年底已暫停了天津工廠的生產。集團雖然拒絕透露惠州工廠的產能及員工數目,但有韓國媒體表示,惠州工廠在2017年僱用了6,000名工人,生產出6,300萬部手機。 三星及SONY等電子巨頭紛紛關閉中國手機工廠,並轉移陣地至東南亞,其實集團決定並不令人意外,而總結有以下3個原因: 1.手機產品不敵中國本土品牌 回顧2013年,當年三星在中國市場上有15%佔有率,其銷量在國內力壓蘋果和華為,可謂輝煌時刻。但自2014年開始,三星在中國銷量就開始了下滑。據市場調查研究公司Cape Investment最新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手機第二季度中國市場銷量,已經萎縮到了70萬部,市佔率更已跌至0.7%。 華為、小米、OPPO等等快速增長的國內手機品牌風頭一時無兩,而且性價比更高。競爭激烈,如今三星在中國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Cape Investment分析師Park Sung-soon表示:「在中國,人們從國內品牌購買低價智能手機,從Apple或華為購買高端手機。三星幾乎沒有希望恢復其市場份額。」至於SONY手機在國內排名更是十大不入,銷量屢創新低,早已無法獲得巨大利潤,亦無法給其設在惠州、天津等地工廠提供足夠訂單。因為三星和SONY關閉工廠決定,在某程度上算是「止蝕」。 2.人工成本上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迎急速發展,廉價成本及勞動力吸引很多外國企業趁機在中國投資建廠。但隨著人工成本上升和經濟放緩,不少知名品牌選擇把生產線撤出中國。例如在惠州一名普通工人月薪為4500元,但是在東南亞地區,每個人工資只是1500元,足足相差3倍。因此三星和SONY轉而選擇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東南亞作為生產基地。 3.中美貿易戰陰霾 兩年內最少10間大型海外企業打算撤華 隨著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全球生產鏈發生重大變化,外企紛紛撤離中國,加速向低成本東南亞遷移。自2017年起,多間海外巨企部署及或經已撤華,影響至少過萬名員工。例如在2017年10月,Nikon中國突然宣佈停止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經營,解除約2,300名員工的合同。而在2018年5月,日本光學巨頭Olympus宣佈關閉深圳生產線,並將工廠轉移至越南,大約1,400名工人失業。至於另一電子製造商LG亦已在去年宣佈將手機市場撤出中國。 蘋果去向如何? 現時蘋果仍然在中國生產智能手機,不過今年6月就曾傳出蘋果亦有「撤華」念頭。《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蘋果打算調整供應鏈,已要求包含鴻海、和碩等主要供應商,評估把中國15%至30%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的成本。報道稱,蘋果認為不應過份依賴「中國製造」。不過富士康發表聲明稱,富士康撤離大陸消息是為「不實信息」,強調目前富士康大陸各園區生產經營有序進行,無撤資現象發生。 蘋果中國官網提到,他們的中國產業鏈提供了近500萬職位。「通過中國的供應鏈、採購和投資等,我們帶來了300多萬個工作機會,iOS的App Store生態系統支持了180多萬個工作崗位,自從App Store發佈以來,大中華區開發者還從中獲得了11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收益。」因此,無論中美貿易衝突是否找到解決方案,唯一肯定的是萬一蘋果離開中國,都將會對內地製造業帶大巨大壓力。

【唱淡香港】「沽空之王 」Kyle Bass預期香港經濟嚴重下滑

香港示威活動及警民衝突持續,著名對冲基金經理、美國海曼資本(Hayman Advisors)創辦人巴斯(Kyle Bass)表示,隨著連串反修例示威活動暴力升級,預期香港經濟將會嚴重下滑。 巴斯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個會議上表示,香港經濟流動性正在乾涸,預計香港外匯儲備狀況將會於9月及10月惡化,而大量資本和投資資金亦會在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外流。 巴斯是美國最知名的基金經理之一,有「中國大淡友」以及「沽空之王 」之稱。他在2005年創建了自己的基金「海曼資本」。Kyle Bass真正引起世人的關注是在2007年,當時美國經歷次貸危機,其基金獲得了212%回報。從此Kyle Bass成為紅人,經常出現於各大報紙電台,比如CNBC,Bloomberg。巴斯經常發表極具爭議性的觀點,例如對中國人民幣的看淡態度。 其實早於4月時,巴斯發表過一封題為《香港無聲的恐慌》(The Quiet Panic in Hong...

【反蒙面法】港府引《緊急法》頒布《禁止蒙面規例》 午夜起生效

《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示威浪潮已持續多月,香港政府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俗稱《緊急法》),於今日通過《禁止蒙面規例》,即《緊反蒙面法》,禁止示威者以面具掩飾自己身份。 《反蒙面法》將於10月5日午夜起實施,遊行集會無論有否得到警方批出不反對通知書,或是在學校範圍,任何人士都不得蒙面,包括戴口罩、面罩遮掩面部,或使用顏料阻礙辯認身份。違者最高可被罰款 2 萬 5 千元,或判囚 1 年。 若因特定專業工作如醫護人員,以及傳媒在示威現場工作,因安全理由需要戴防毒面罩;宗教理由需戴面紗,或因患病不適等醫學原因都可獲豁免。而法例亦將賦予執法人員權力,警察在截查人士時,可要求對方除下面罩。違者會監禁半年,罰款1萬元。 外國「反蒙面法」成效如何? 「禁蒙面法推動組」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指出,歐美等國已有類似法例。不過,「禁蒙面法」能否令香港示威者有所顧忌,有分析認為在現時情況下立法,只會激發更大民怨。 烏克蘭政府在2014年1月,通過多項針對示威活動的法律。包括推行禁蒙面法後,禁止示威者戴面罩及頭盔等,違反這些法律者,可被行政拘留最多15天或罰款1,275美元。本來示威者的人數已逐漸減少,結果相關法例激起民憤。示威者無懼禁蒙面法,戴上頭盔及面罩在多個城市上街,演變成連串示威及衝突,令禁蒙面法在推行12日後就被撤回,時任總理阿扎羅夫(Mykola Azarov)更辭職下台。 反觀法國即使在反對聲音下,仍繼續推行禁蒙面法。今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建議加徵柴油稅,引發「黃背心運動」示威浪潮,當地政府在4月時就收緊當地《反蒙面法》,禁止任何人配戴面罩參與遊行集會,違者可被判囚1年。但示威浪潮至今仍然持續,當地也有批評指出,《反蒙面法》增加政府控制人民權力,但無助阻止暴力示威浪潮。 而在德國,西德早在1985年訂立《反蒙面法》,同樣禁止任何人在戶外集會或示威中配戴面罩,避免妨礙警方辨認參與者身份。不過德國政府數字顯示,暴力示威浪潮並沒有因而減退。 國際聲響會受影響?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在1922年制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至今,暫時只在1967年暴動時執行過。由於《緊急法》賦予特首廣泛權力,可以快速地訂立規則,無須經過立法會審議。故此動用「緊急法」本身在香港已經極具爭議性。不少人擔心若動用《緊急法》,香港最核心的自由與人權保障或受《緊急法》威脅,撼動香港法權,並會影響跨國企業及本地商界信心。今日下午,恒生指數一度急挫近500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聯同官員在政府總部會見傳媒時強調,《反蒙面法》只屬附屬法例,先訂立後審議,復會後將會提交給立法會審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資訊、資金和貨物仍然自由進出,待情況平息後政府將往外推廣香港,繼續吸引外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