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

相關分類

更多文章

【巨頭夾擊】憾不過IG Snapchat刪「閱後即焚」功能?

據報,Snapchat打算延長用戶公開帖文「Our Story」的最長時限至永久,並公開發帖者的身份,以增加Snapchat收入來源。在原來的「Our Story」中,用家可以公開發布照片或影片,該帖文只會以定位及標記作識別,並不記名。   Snapchat於2011年面世,用戶透過照片及影片發表自己的心情,信息在10秒內作一次性觀看。由於這「閱後即焚」的功能為用戶帶來很高的私隱度,及推出時功能為市面獨有,Snapchat曾一度人氣高企。之後得益於2.5億的使用者和2017年3月盛大的IPO,Snapchat一度成為最熱門的社群網站。 作為「閱後即焚」功能的開路先鋒,Snapchat過去曾不斷抨擊Instagram是抄襲者。但時移世易,Snapchat自2018年二月份對版面重新設計後,獲得使用者的一堆負評,受困於不良的介面設計,導致Snapchat的熱潮冷卻下來。 相反Instagram則抄襲了Snapchat的「閱後即焚」,令Snapchat失去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也通過更新功能來說服年輕用戶加入。 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中便揭示了Snapchat日活躍用戶數從1.91億降到1.88億,用戶成長也有非常明顯的放緩。對比它的競爭對手,Instagram已經坐擁10億用戶,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Stories也有超過4億日活躍用戶。甚至同屬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動態功能也有4.5億。自從2017年IPO以來,Snapchat股票一直維持低迷狀態,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無法持續提高日活躍用戶數,來吸引廣告商投放廣告,以增加足夠的現金流。   是次改動很有可能為了增加收入。消息指,由於Our Story上的內容在一段時間後便會消失,而且是匿名發布,令Snapchat的合作夥伴認為難以和Snapchat合作。例如Snapchat以往和各新聞媒體合作,提供公開帖文,助它們獲得突發新聞的現場片段。但苦於無法確定拍攝者身份及帖文的匿名性,媒體不敢加以引用。 另外,Snapchat也可以出售帖文給市場統計作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延長公開帖文則商戶投放的廣告曝光率更高,更多用戶看到帖文,Snapchat可進一步開拓廣告市場,如同它的競爭對手。 但「閱後即焚」消失也表示Snapchat的一大賣點褪色,Snapchat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考慮用戶對私隱安全的擔憂,增加廣告或會令用戶體驗更加差,最終損失用戶,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mythfocus﹑hket

【懶人包】持續進修基金增至2萬港元 即睇注意事項+申請流程

持續進修基金於2019年4月1日起提高資助及年齡上限,大家可善用這筆資助,在公餘時間修讀不同課程,自我增值,取得專業認證,或是培養工作以外的個人興趣亦可。專業股票分析實戰課程、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備考班、創意手電遊戲程式設計專業文憑課程、自然生態攝影旅遊專業證書等等包羅萬有,總有合你心水的課程。   「持續進修基金」7大注意事項 最高資助上限由1萬元增加至2萬元。 沒有在限期內用盡資助的申請者,可重新使用帳戶結餘,同時享有新增的1萬元資助額。 申請人年齡上限由65歲提高至70歲。 首1萬元的資助比率上限為學費80%;次1萬元的資助比率上限為學費60%。 戶口不再設有年期或申領次數限制,即申請人可在年滿71歲前,不限次數申領合共最多2萬元資助。 新措施只限於2019年4月1日起開課的課程,此前開課的課程會按原有規定處理。 擴大資助課程的範疇至所有在資歷名冊登記的合資格課程,即八大提供的副學士、學士、碩士課程亦包括在內。   欲知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可瀏覽持續進修基金網站,或致電熱線...

【可口可樂】細分飲料市場 推首款能量飲品

可口可樂將會推出首款能量飲品「Coca-Cola Energy 」,直接與紅牛、Monster Energy等能量飲品競爭。可口可樂透露,今年第二季Coca-Cola Energy主要在歐洲市場推出,而今明兩年亦會拓展至其他市場,惟未公佈確實地點及時間表。Coca-Cola Energy下月率先會在西班牙及匈牙利登場。隨著Coca-Cola Energy推出市面,一系列的推廣及宣傳活動即將展開。可口可樂表示,宣傳將會主攻18至35歲的年輕人。   據介紹,Coca-Cola Energy的味道和可樂一樣,不過內含的咖啡因份量則大有不同。Coca-Cola Energy以250毫升罐裝發售,內有80毫克咖啡因。反之,同樣的250毫升可樂則只有24毫克咖啡因。Coca-Cola...

【反生產力】生活為何沒有更輕鬆?科技如何奪取你的時間?

由伊凡.伊利奇(Ivan Illich)發明的新詞彙:「反生產力」(counterproductivity),是指許多科技似乎節省了時間與金錢,釋放更多勞動力;但如果計上相關成本,這些科技其實並沒有令你更省時,反而把你的時間都偷走,模糊了你工作的重心。   以製作簡報為例。在1990年「PowerPoint」問世前,匯報時手寫的筆記已經綽綽有餘,頂多在投影器及白板上畫幾數個重點作為輔助,主要還是靠講者說話和組織的功力,內容是最重要的。 但如今「PowerPoint」出現後,數百萬的管理者及其助理需要耗費數百萬小時以製作吸睛的簡報,慢慢連簡報都要一分高下﹑爭奇鬥艷,改用奇特的字體,放大縮小突出重點,甚至還有圖片﹑小動畫,翻頁效果等細節也不得馬虎,一點都不乾淨俐落。不只設計和修改投影片投入了數百萬小時的時間,學習使用軟體、不斷更新軟體等等也是時間成本。一部分重心從匯報內容轉移到簡報的裝飾上,勞動力就這樣浪費了。 又以智能手機為例。智能手機出現後,大家的注意力水準大幅下降。每分每刻都有大量資訊充斥網絡,造成訊息過載,我們反而更難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打字聊天﹑進行繁瑣的資料整合﹑瀏覽及經營IG﹑FB等社交網站,又花費了多少時間? 在說科技節省了時間時,我們也必須留意科技怎樣迫使我們分配時間到不必要的項目上,讓我們難以專注在一項工作上。科技似乎帶來巨大的簡化,實際上卻是令生活變得越來越複雜的元兇。 西方女性主義研究奠基人 Ruth Cowan曾說:「我們要關注的是最終目標,讓科技為我們服務,而不是讓科技來訂立目標。」德國作家Rolf Dobelli則在他的《美好生活之道》(The Art Of The Good...

淺談香港各類特色單位

談各類特色單位 1. 洋房/house 通常有齊天台,平台,花園,車房 香港好少地可以起house,就算可以起,發展商都寧願起高幾層賣,所以香港好少house 基於house一向是大家夢寐以求,demand遠遠大於supply,所以尤其是以市區house,樓價只升不跌 市場上最抵買為九肚山澐灃,因為24k一呎已可以買倒交通方便,有會所又有景色的house 2. Penthouse 頂層複式連天台,為大廈頂層享有最美景色,而且相比洋房有大廈管理和有景色(通常house沒有景色),所以不會比house差 通常如果想住house feel又要有景色,會所,交通方便就會揀penthouse 最緊要一棟大廈只有一個penthouse,demand大供應少 注意通常新盤penthouse premium很高,所以如果買penthouse一定要做足功課 市場上最抵penthouse為半山的巴丙頓山,呎價只需50k,仲平過同區蔚然和懿峰的普通分層單位近期成交 3. 連天台單位 通常如果屋苑定位不是頂級豪宅,如何文田one homantin,不會每棟都起penthouse,只會可能頂樓連天台,不會起複式 香港呢個石屎森林,好多人喜歡戶外空間,而呢種單位比penthouse經濟,所以會有水位 注意如果去天台條樓梯是內置,即由單位直上,會比外置樓梯受歡迎 另外基於新起屋苑通常將頂層屋苑起做penthouse,如果有齋連天台,到二手會好容易賣 市場最抵為白石角海日灣,呎價18000和分層相若 4. 連花園單位 通常無景,除非花園和室內面積特別大,否則賣點欠奉 市場最抵為白石角海日灣,呎價18000和分層相若 5. 自制雙連單位/複式 這些單位為業主自己買入2個單位然後自己裝修打通 假設屋苑最大單位的供應只為1000呎,那麼這些單位打通後能做2000呎 加如新買家喜歡該屋苑和位置,1000呎又唔夠住,基於屋苑已賣散,焗賣到相連單位,所以呎價能叫高起碼2成 一買買雙連,拆散可以,一齊賣又得,攻守兼備

【4大方法】移民台灣懶人包

香港百物騰貴,身邊人都成日講笑話要移民去外國,支持去日本同台灣嘅粉絲都唔少。 睇番台灣,人民熱情友善,物價平香港一大截,生活節奏又冇咁急,的確係唔錯嘅地方。咁究竟移民去台灣有咩方法同條件?   香港人辦理移民嘅4 種方式: 技術移民 具有專業技術能力,並已拎到香港或澳門政府嘅執業證書,或喺學術、科學、文化、新聞、金融、保險、證券、期貨、運輸、郵政、電信、氣象或觀光專業領域有特殊成就者 入籍條件 連續居留滿1年,該年出境次數唔超過30天   投資移民 在台灣地區有新台幣600萬元以上(約超 152 萬元港幣)嘅投資,成立﹑購買或入股台灣公司,就可即時拎到台灣居留證。配合居住條件最快可以一年拎到台灣國籍加護照,仲唔駛取消港澳身份。 而呢個方法係容許經營「物業租賃」同「物業買賣」。有意者可以先喺台灣開公司,再以公司名義購置物業,再將租金收入轉化為公司收入同營業額,以拎到居留權。 入籍條件 連續居留滿1年,該年出境次數唔超過30天 連續居留滿2年且每年喺台灣地區居住270天以上   ...

譚仔的成功必殺技:譚仔阿姐

食譚仔已經成為香港人地道的飲食文化之一。不少香港人自稱自己「譚仔上癮」,更曾有謠言指譚仔米綫加入罌粟殼,譚仔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從數據上看,月截至2018年9月底,譚仔於中期收入折合約7.7億港元,純利約為1.2億港元。純利率高達16%,純利率高企。 譚仔的成功,可歸因於品牌的市場定位明確,及品牌文化街知巷聞。   當我們還在爭辯譚仔三哥還是譚仔更好食時,原來「譚仔三哥」及「譚仔雲南米線」於去年已被「丸龜製麵」母企Toridoll收購及合併。不過譚仔國際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譚仔三哥」及「譚仔雲南米線」均為獨立營運,兩者未來亦會各自發展。「以往兩者的菜單相似,而未來則會各自推出不同款式的小食及飲品,讓大眾能驅分品牌之同時,兩者亦能保持良性競爭」。   譚仔的成功離不開湯、料、辣的美味,貼心的十級辣度湯底選擇為顧客提供個人化的口味,譚仔小食也非常吸引。 但更重要的,是譚仔彌補了市場上缺乏低價、高性價比餐廳的這個缺口。譚仔三哥譚澤群曾明言他們主打18至35歲的年輕人,滿足這群消費力低、缺乏選擇的年輕人需求。 譚仔特色之一是廣東話帶濃濃鄉音的侍應姐姐,墨丸、十小辣、腩肉、凍檸茶,在姐姐口中會變成「勿演、實小勒、懶肉、凍鏈茶」,長期下來姐姐成為了譚仔的標記。若在譚仔聽不到鄉音廣東話,大家都會懷疑那是一間「假」的譚仔。 這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譚仔話」深入民心,也逐漸成為了譚仔官方承認的語言。由於目標食客是年輕人,譚仔在公關及推廣策略上亦迎合他們,刻意年輕化。 譚仔以軟性宣傳為主,並積極拓展社交平台行銷。他們重用鄉里姐姐,早前更聯合《100毛》(毛記電視)和高登男神馬國明拍攝「勵志微電影」《譚仔有嘻哈》,掀起城市熱話,以鄉音拉近侍應與食客的關係。   針對年輕客群的喜好,譚仔三哥亦致力將品牌年輕化,更換店舖的新裝潢。近日譚仔三哥將所有「譚仔話」印於新店的收銀櫃檯,率先於尖沙咀新店設置半開放式廚房、「卡位」座位、更多梳化座位等。劉達民指,新裝修將給予食客新鮮感,亦會反映「譚仔三哥」是本地地道品牌。 譚仔三哥日前推出的情人節推廣活動——向顧客贈送十小辣朱古力,成功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當日營業額亦錄得接近雙位數增幅,他們將繼續推出相類似活動。

AI搶人類飯碗?什麼工種岌岌可危?

一說起AI,大家可能對其又愛又恨。一方面,人工智能懂得從數據中自動展開深度學習,擁有毫無限制的記憶量,自動優化人類訂立的目標及加以分析,最終作出最優決策,潛力巨大;但另一方面,大家也關心自動化的人工智能是否比我們更勝任人類的工作,會否逐漸取代人力,讓你﹑我﹑他丟了飯碗。   哪些崗位風險最大?藍領及白領階級的工作必然首當其衝,較為容易轉向自動化系統,例如接待員﹑工人﹑會計等。人工智能可應用於觸摸屏,亦能夠更快地計算和分析數據。 人工智能於事前接收相關領域的數據資料,其後在重複性工作的表現中優於人類。理論上來說,未來15年可以取代成千上萬名白、藍領工人。但人工智能並非所向無敵,它在運用上尚有很多限制,無法一時三刻取得科技突破。   哪些工作不會有被取代的危機?這就關乎到AI較為欠缺的人類價值:「創造力」及「同理心」。雖然最近屢有人工智能繪畫﹑作曲﹑編寫文章等新突破,但以現階段來說,人類的創造力還是遠遠高於人工智能。 同理心就更不用提,人工智能距離擁有「情緒」和「自我意識」還差得遠。AI能不能在這些方面取代人類,仍是未知之數。「AI超越人類智慧」和相關研究還有漫漫長路。 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難以被取代的三種工作。 第一是創意型工作。人工智能只有「從數據中分析及優化」的能力,但卻不能如科學家、小說家、藝術家般,自己進行「發明」,自己「創作」作品。 第二是需要同理與同情的工作。憐憫、信任和同理是人類寶貴的特質,人工智能無法理解及具備它們。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老師、保母及醫生是一部冷冰冰的機器。我們需要人與人間的關懷,沒有人想從聊天機器人口中得知自己得了癌症。 第三是複雜的策略型工作。簡單的決策可交由人工智能處理,但決策管理、外交人員、經濟學家們負責的工作,都非常複雜,牽涉大量思考,超出了人工智能在單一領域及大數據方面的限制。   人工智能所缺少的高階能力及智性表現,包括論述、概念學習、計畫等,都令其只能成為補充品,輔助人類創造更大的價值,提高及強化我們的勞動力,而非全面替代人類。

【日返8 小時】 丹麥人為何更幸福?work-life balance的要訣

在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國家調查」中,丹麥名列前茅,成為快樂國度之一。 這個結果不無道理,北歐國家丹麥是全球最重視家庭與工作平衡國家之一。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丹麥幾乎所有公司都規定員工在一天內只能上班 8 小時。 當亞洲國家的人在瘋狂加班時,丹麥上班族卻有着童話般的工作時間和愉快的生活日常。 上午 8 點上班,下午 4 點一到就準時離開辦公室。放工剛好接小孩放學,之後全家人一起運動、逛超市,準備晚餐,晚上繼續享受私人生活,十分寫意。   我們或許疑惑:丹麥人的工作時間不多,丹麥如何創造高競爭力,不輸加班文化濃厚的國家?答案就是「效率」。 每個人都非常重視時間管理,在高生產力的時間段內完成所有工作。丹麥絕不客許拖延別人下班這件事發生,任何辦公室內的無效率都會被檢討及糾正。 最基本是嚴格禁止遲到,每個會議都有預計時長,時間到就立刻完結。如果會議終結前沒有任何具體成果,召開會議的主管就會被視為無能,最終甚至被解雇。 在上班時間內,你很難看到公司裏有人玩 IG、亂跑閒聊,所有人都把時間排滿,讓每一分鐘都達到最大效益。 工作和私人生活失衡的後果,是個人與環境、與他人變得疏離。我們失去親暱和舒適感,失去信賴,因此只好以物慾消費來產生和社會及他人的連結,用慾望來彌補心靈缺失。 丹麥人卻每天締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及高社交程度,政府重視私人生活並且制定出相應政策。每個人都明白要寵愛自己,與親友家人共度美好時光,珍惜每刻當下。沒有什麼能比花時間與家人相處更加重要。 平衡了家庭與工作,家人﹑朋友們一起享受慢下來的時光。亞伯拉罕(Charlotte Abrahams)在其著作《丹麥的生活方式──慶祝簡單的美好》中舉例,「當你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小酌紅酒,你不要有罪惡感,你不是沒在做任何事情,你其實有做些事情──你正在享受hygge(hygge-ing)。」   工作常常佔據大家的生活,work-life...

內地買樓陷阱多,咪俾Agent 呃!(下)

大陸樓商業契扮住宅嘅問題。首先,而家各agent力sell嘅中山新樓公寓,香港人又買得,99.999%係純商業契。 住宅有一個非常重要嘅優點就係,買左,加埋在中山做幾年野就可以入户(即入藉中山户口),呢點對小朋友讀書好重要,好學校中山人都爭崩頭,外地人當然係諗都唔使諗,只能讀啲無人想讀嘅學校。入左户先係中山人,可享有中山福利。如果比球幾買商業樓但入唔到户,有幾多當地人會買呢? 圖中就係一個純商業契公寓。我係絕對唔建議去買! 純商業契嘅住屋,亦有較大政策風險,例如上年上海就整治左呢類「住宅」,大約係要佢地從事返商業活動,唔好住,如果撞到咁就麻煩,成個建造格局就係一個住宅,有幾多公司會去租來做office? 好似香港工廈當住宅一樣,係違契,政府唔捉就無野,捉就難搞。不過平心而論,中山政府無錢,想收多啲稅,估佢近兩三年都唔會捉嘅。但上頭落order 做野或再過多幾年會唔會捉就唔知了。 仲有商業樓水電費貴一倍。因水電費係租客負責,當同質素,租金一樣,但水電貴一倍,你係租客會點揀? 另外,商業契當然係名正言順可以從事商業活動,例如做旅館,做office,見客地方,甚至零售、貨倉。變左棟樓可能成日有閒雜人等出出入入,影響治安,會住得無咁舒服。極端啲,你住個單位,左邊係順豐攞貨點,右邊係B & B,對面係卡拉ok,咁都幾搞笑。 其他較小問題,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