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AME
Smartties
1381 POSTS
0 COMMENTS
我們將會以最貼地,獨特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商業資訊及新聞。MythFocus希望為你的生活帶來多一點正能量、熱情、啟發及動力。
【轉型成功】體悟「力不到不為財 」百萬按摩店唔易做 – 專訪Blossom精品按摩店老闆鄧洢玲(阿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8jM2pYjEE
今時今日好多藝人都會搞小生意,很多人以為藝人衣食無憂,輕輕鬆鬆就能賺大錢,但鄧洢玲(阿旦)則笑言「有苦自己知」。從模特兒出道,曾在電視台主持節目,到兩年前成為按摩店老闆娘及自由身藝人,阿旦相信自己的表現會得到大家認同,以行動證明給大家知道,她不只靠外貌,還懂得用頭腦和自家努力,建立一門自己建立按摩店事業。
● 按摩店選址銅鑼灣站上蓋,阿旦希望在鬧市營造環境寧靜舒適的按摩店,方便客人前來享受按摩,放鬆心神。
創業是一場更難打的硬仗
將興趣變成事業是很多人的夢想,阿旦初出道已經很喜歡按摩,所以初次創業順理成章開按摩店。「雖然平時對住人嘻嘻哈哈、好活潑咁,但私底下有時會比較沉靜,又有唔開心嘅時候,所以做運動之外,我都會去按摩揼骨釋放壓力同疲勞。」阿旦兩年前決定與朋友合資,更豪擲120萬港元,在銅鑼灣開設精品按摩店Blossom Secret Garden,提供頭部、足部、手部及全身按摩,亦有淋巴排毒及磁叉經絡按摩等服務。阿旦以秘密花園作為按摩店的設計靈感,希望客人可以短暫逃離煩囂,放鬆心情。由藝人搖身一變做按摩店老闆,阿旦坦言創業過程令她戰戰競競,亦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令投資成本超出原先預算。「我地兩個(投資者)諗住少過100萬,但裝修設計要符合消防安全條例,又要喺Facebook、IG落廣告宣傳等等,呢啲都係意料之外要比錢嘅項目,而且個數唔係細。」
正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按摩店在開業初期曾經歷過「淡季」,令阿旦一度非常彷徨。「我地在年頭開業,2月份天氣比較凍,客人唔想除衫做全身按摩,所以好少人嚟,個時真係好擔心舖頭生意。」阿旦說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開店,就要做好服務質素,建立良好口碑,穩定客源。「我相信只要keep住一套system做得好,啲客人就會返轉頭再幫襯,而佢地又會再介紹其他人嚟,自然就儲落一班熟客,再加埋VIP制度,以前可能一個月嚟一次,而家可能一個月嚟兩三次。」由按摩店選址、裝修設計、試按摩師手勢,到糖水或花茶種類,阿旦都會親力親為挑選。「我地希望全面照顧客人,令佢地享受按摩,得到真正嘅放鬆。」
● Elaine堅持為客人提供糖水、湯水或花茶,讓客人得到最全面而貼心的服務。
● 阿旦指開業成本約120-140萬元,比預期中預算稍為超支。
《晚吹》唔可以齋「吹」?
模特兒出身的阿旦,因加入ViuTV接拍真人騷節目《G-1格鬥會》,以及主持清談節目《晚吹—啪啪聲,太好聽》公開說「性」話題而知名度大增。問到節目只是「吹水」般簡單?阿旦笑說節目背後要下很多苦工。「我怕自己dead air冇野講,所以要用好多時間做資料搜集,盡量用資訊同資料去避免尷尬情況出現。」她認為包括自己在內,香港人思想仍然偏向保守,所以她說自己有心理壓力,不過很快便想通。「作為專業藝人,我需要有能力以正面、專業態度面對不同類型節目。」難得香港有一個前衛開放的清談節目,所以更要盡力為觀眾提供正確性知識。阿旦努力工作,結果不但沒有被定型,反而更吸納一班女粉絲。「曾經有個女仔在Facebook同我講:『好彩有呢個節目!』所以都好慶幸可以幫到大家。」
不要限制自己
無論幕前演出還是創業生涯,阿旦都全力以赴,現時按摩店業績穩步上揚,阿旦趁機開拓新業務,務求多元化發展。「按摩店已經開咗兩年,覺得係時候計劃在別區開設分店,另外快將推出按摩精油產品,等顧客按摩完之後,可以提供多啲周邊產品。」阿旦深信力不到不為財,更希望令生意更上一層樓。「雖然會有好多事情要處理,但辛苦完之後,抖擻精神,第二日又可以再衝過!」
● 腳部按摩前會為客人免費提供10分鐘牛奶足浴,滋潤肌膚及令肌膚更有彈性。(被訪者提供圖片)
● 阿旦現時為自由身藝人,自由度和收入都比簽約電視台好。(被訪者提供圖片)
【專業學問】拆解「公關災難」五步曲!
近年,不時聽聞各大政府部門、機構或公司出現「公關災難」。現今社交媒體傳播消息速度驚人,「公關災難」帶來的負面影響實在令人難以估計,因此一定要妥善處理,避免各種消息繼續在社交媒體發酵。但要怎樣令傳媒由報導負面新聞,轉為正面報導?其實只要當危機或問題發生時,不去作出遮掩試圖去隱藏真相的話,每個過程都能逐步拆解!一齊來看看解決公關災難的五大重點!
1.即時處理
透過企業官方網頁、FACEBOOK、IG和微博等社交媒體,第一時間對負評作出回應,掌握危機處理的時間性。
2.真誠道歉
企業管理層要抱誠懇態度去了解事件,解決問題。透過管理層發言,為事件表達關注和作出解釋,平息大眾情緒。其實很多時在危機或問題出現後,管理層往往只解釋事情發生原因,卻很避忌道歉,這樣是不但不能安撫大眾心情,更是給人推搪卸責的感覺,有機會激起公眾憤怒。因此在說出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前,應該真誠道歉,即是責任不直接在你,也應該為其中發生的不幸事情表示歉意。
在真誠歉意前提下所提及的原因才會令人信服。當然講述原因時,必需清晰、直接,如果連原因也含含糊糊時,只會令公眾的不滿進一步升温。真誠的道歉或展示歉意再加上清晰明確的事件發生始末,方能減低媒體及公眾的負面情緒。
3.避免與網民對罵或刪除其留言
與網民對罵只會令事件火上加油,影響企業形象。刪除負面留言亦不是正確做法,因為刪除前有可能已被截圖,之後更難向公眾解釋,所以必須以耐性和溫和態度面對。
4.了解原因
要在短時間內尋找出導致「災難」發生致命原因,方能徹底解決問題。
5.盡力補救
要徹底解決問題根源,就必需及時提出有效可行補救措施,確保同樣問題不會再次發生。當然如果不能確定補救措施一定能做到,就不應該輕易承諾。而且應該要提供一個合理時間表,給大眾對此補救措施實行所需的時間和進度有所了解。
【全無私隱?】中國網絡實名制漏洞處處?中國網軍攻港不成反被「起底」
香港人對保護私隱一直非常關注,而銀行亦多番強調切勿透露個人資料給不明來歷人士或網站,免被用作不法用途。不過在中國內地,幾乎任何交易、戶口登記都需要實名認證及提供電話號碼,私隱度一直爭議不斷。近日社會事件觸發一班中國「帝吧」網民,揚言在今月23日晚上攻擊某社交平台,但在「行動」開始前,疑似管理員及主力成員資料極速被香港網民起底,而且屬高關聯度個人資料,包括賽實姓名、身份證號碼,甚至銀行戶口結餘都一覽無遺。
個人資料在討論區及通訊軟件被公開後,不少人都對此相當詫異,亦指中國對維護私人資料程度非常不足,甚至有網民說「花點錢就買到」。由於內地人使用互聯網需要實名制,使其他人只要擁有任何一項資料,其餘資訊就會完全羅列出來。結果在「行動」前數小時,帝吧官方微博宣佈行動取消,並表示管理員以後不再負責管理及更新專頁,並以保護私隱理由解散群組。
‧「帝吧」原訂在23日晚上攻擊香港某社交平台,但以失敗告終。(網上圖片)
帝吧以往曾在多次網戰中擔任重要角色,特色是人多、速度快,最引人注目莫過於2016年台灣總統選舉,「翻牆」到台灣蘋果日報、蔡英文等Facebook專頁,以大量圖片留言攻擊。不過中國自2012年開始,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經過多次修訂後,只要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資訊,營運商不能為該用戶提供服務。反觀香港網民暫未需要用戶實名制,大部份論壇如連登、Uwants討論區只需填寫電郵地址便可以申請,自由度相對較大。
作為一般用戶未必有足夠保障意識,最好切勿提供任何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資料給不熟悉的網站、專頁。另外亦避免貪圖小恩小惠,將個人資料提供給其他機構,因為銀行、商業公司會購買這類資料作傳銷用途。若擔心資料會在內地不法公開,最好少用內地應用程式為上。
‧一圖看清個人資料,連不同銀行戶口結餘都一清二楚,赤裸裸呈現在網絡世界。(網上圖片)
‧在網戰行動取消後,管理員宣佈不再負責微博更新。(網上圖片)
【收入過億】從模特到赴美上市 傳奇網紅張大奕成功之路
內地網紅的吸金能力究竟有多強?有「中國第一網紅」稱號的女模張大奕,早前獲選入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的25位網路名人榜。作為大陸網紅經濟代表人物,張大奕在2015年網路賣服飾的年收入就壓倒一線女星范冰冰。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指出,張大奕當時收入就超過4600萬美元,大幅拋離范冰冰的2100萬美元。在張大奕成功開創網紅營銷模式後,所屬的營銷平台及網紅電商「如涵」更在美國上市,到底她為何能夠如此成功呢?
1.把握機遇成為KOL
大約在4年前,張大奕當模特兒走紅後,她開始通過微博與追蹤者互動,發現有很多粉絲會問她的衣服購自哪裡,還會問及配搭技巧及請她推薦化妝品。她深感大眾非常關注「儀容外表」問題,也很願意投放金錢於衣著上。於是,她決定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審美觀,也藉著網紅年代崛起,利用自身影響力,將興趣融入事業之中。
網絡興起的年代,網購成為大趨勢,所以張大奕不再單單在微博發照片和開直播,而是轉移開設自家品牌在淘寶開設店舖。在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下,令她的事業成功發展,她亦曾說:「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做對了事情是很重要的,如果我10年前做這樣的事也不一定成功。」可見她捉緊時機做適合的投資,才成就了今天的張大奕。
2.利用自己名氣作宣傳
張大奕本身是坐擁數百萬粉絲的網紅,所以每次有新品推出時,她都會在網上直播講解分享穿搭心得,這樣就更有效地宣傳自家產品。在2016年5月,張大奕在淘寶直播節開直播,兩小時就帶來2000萬元的成交額,創造直播引導消費的電商奇蹟。而在2017年雙11購物節,張大奕淘寶店締造單日吸金1.7億元的驚人紀錄。去年的雙11,張大奕28分鐘就賣出破億元的商品,再創歷史新高。
●張大奕在大陸網路社群「微博」粉絲數從2014年的20餘萬人,到今天已經坐擁1118萬餘人,增長驚人。
3.「粉絲需求供應鏈」營運手法
微博關注、評論和點讚數量,都會直接反映和影響產品銷量。所以張大奕每次推出新品前,都會用大量時間與粉絲交流和溝通,綜合意見,以獲取消費者對衣物款式、剪裁、材質等有用數據,用以預測下季潮流,推出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時尚高質的衣服。產品符合市場需求自然會大賣,生意額不斷上升。
●2014年7月,網路商店莉貝琳負責人馮敏找她合作在淘寶網開了一家店「吾歡喜的衣櫥」,很快就一炮而紅。
後來馮敏找來更多的網紅簽約,把公司名稱改為「如涵」,獲得數千萬元融資。在2016年,如涵更獲得阿里巴巴投資3億元。
●在張大奕成功開創網紅營銷模式後,「如涵」在美國上市,發行價為12.5美元。張大奕單是持股15%,就賺進1.55億美元,
她目前身兼如涵的CMO(首席營銷官)。不過網紅電商之路是否能夠一直穩健走下去,就需要留待日後再論。
【健身KOL】由廚房到健身房 YouTube擁七萬粉絲秘訣大公開 – 專訪PT Pro Fitness創辦人 黃耀洪 PaulGor
https://youtu.be/IfgGSFnPYno
近年美式英雄片中,不少主角擁有完美身型、強大臂彎,甚至人見人愛的朱古力腹肌,一身完美body確實令不少人羡慕,更願意灑下努力的汗水操練,希望獲得大家稱讚。現時很多人會上網學健身,一上YouTube搜尋就會見到PaulGor (黃耀洪) 蹤影,原來他除了在YouTube拍教學片外,還在數年前創辦PT Pro Fitness。進入健身房前,他做過保險、壽司師傅、整車師傅等等,變成今日擁有無敵身材,並在網上擁有不少Fans的健身教練,究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Paul指健身反而是追求當中的感覺。「操完背肌第二日訓醒,我老婆講:『我個背好痛呀.......但個感覺好正呀!』肌肉撕裂嘅感覺,證明訓練有效。」
Paul在2014年與歌手譚杏藍(小花)及另外一位朋友合資,在觀塘開設健身中心PT Pro Fitness,初嘗創業滋味,希望將自身健美經驗及心得分享予其他人。「自己鍾意做gym,一做就做咗十幾年,慢慢聚集咗班志同道合嘅人,令我開始想有個固定地方,可以俾唔同人交流,分享自己健身心得俾更多人。」香港現時有不同規模的健身中心,競爭激烈,而且質素各有不同,要突圍實屬不易。「好彩借助小花自己嘅人氣幫助宣傳,再加埋自己嘅頻道,俾人知道自己正職係健身教練,令到多啲人認識PT Pro。」觀塘店開業四年後,2018年2月更在銅鑼灣開了第二間分店。
觀眾最想要「人魚線」?
一講起PaulGor,大家會想起他教Tabata,在YouTube更有廿多萬Views,不過他坦言最初拍攝健身教學影片也有困難。「當時比較少香港教練拍片,不過朋友鼓勵下,就膽粗粗試下拍,但得一部機一支腳架,又想拍到好專業。後嚟小花同我講,拍攝手法唔需要好專業,只要內容『Back to basic』同埋正確動作就得。因為太專業的話,但觀眾唔認同你,啲留言會令你好hurt。」究竟怎樣才可以成為「健身界KOL」?Paul覺得要捉到人群心理,多拍他們感興趣的題目。「最多人留意嘅關鍵字係『人魚線』,十個人當中有十一個人都想聽到呢三個字,咁條片就會好多點擊率!因為大家都想要人魚線、腹肌嘛。」雖然Paul近年拍片量減產,但仍會定期在專頁分享運動、飲食知識,貼文也時常能看到學生健身成果,吸引一群熱愛健身的粉絲追蹤。與健身及運動相關問題,Paul同樣有問必答,非常熱心。
將國際性健身比賽引進香港
Paul在2018年4月報名參加台灣WNBF自然健美比賽,並獲得季軍。他非常欣賞這個比賽理念,就是「公平」。「比賽選手都係全天然,唔食藥唔打針,佢地仲會嚴格執行測謊同藥檢,務求令比賽公平公正公開。」Paul希望將這種公平理念引進香港,幾經交涉終成功與世界WNBF簽約,正式將WNBF引進香港。「我地計劃喺出年年中,喺香港舉行第一次呢個自然健美比賽。」
最大難關是不敢面對自己
受傷,往往是運動員最大敵人。2018年間,傷患就令Paul無法操練上半身,使他陷入人生低潮,一度反思自己應否繼續從事健身行業。「我頸椎受傷,只能練下半身。好憎見到自己,天氣熱時連衫都唔想除,著長袖衫遮住。」後來他終於想通,成功走出負面深淵。「受傷係健身一個必經過程,其實人生中冇野係唔得,冇野係冇可能嘅。」克服傷患後,Paul已於今年1月1日重新出發,並已經參加幾個比賽。曾從事保險、整車到加入健身業近廿年並開店,Paul領悟到健身已非單純為消閒或炫耀,而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我每日平均做五個鐘Gym,但唔好規限自己,勇敢跳出框架同障礙,就會做到好多自己意想唔到嘅事。」PaulGor堅信凡事抱着願意突破潛能的心態,便可衝破任何框架與障礙,健身是,做人也是。
●PaulGor的YouTube頻道擁有超過七萬Fans,他指「人魚線」是最受觀眾歡迎。(YouTube截圖)
●Paul在今年初走出傷患深淵,認為勇敢跳出框架同障礙就會成功。
● 早前Paul成功與WNBF世界自然健美協會簽約,正式將WNBF比賽引進香港。(WNBF官方Instagram)
【價格大比拼】嚟香港開分店為賺大錢? 細數五家日本過江龍兩地價錢
大家去日本已經當「返鄉下」一樣,一年總有兩三次。近年不少日本「過江龍」餐廳來港開分店,最新消息當然是日本平價連鎖快餐店「すき家」,董事總經理宣佈將於今年年底來港開店。不過隨著過江龍變常態,不少人開始發現一個問題:香港價錢比日本貴很多。是否值得朝聖真是見人見智,這次編者找來五家較著名的過江龍餐店,分析一下港日價格差別及背後原因。
1.拉麵 一蘭
去日本唔食拉麵,等於無去過一樣。日本其中一家最受歡迎的拉麵店「一蘭」,早在2013年已經開店,但港日價錢卻差天共地。以傳統叉燒拉麵來說,日本賣890日元(折合約64港元),而香港則要95元,相差近四成!不過仍無損港人對一蘭的喜愛,至今仍不時出現人龍。
2. 鰻魚飯 宇奈とと
上年年底開幕的鰻魚飯名店,在日本以平靚正見稱,但和很多日本過江龍一樣,來到香港卻變成中高檔次。它們招牌雙層鰻魚飯在日本售1000日元 (約72港元),而香港則要108元,價錢足足高出五成。但據網上食評而言,大家似乎對香港分店評價一般。
3. 天婦羅 天吉屋
另一家日本過江龍「天吉屋」則在東京擁有多家分店,而天吉屋在上月中亦來到香港開設第一家分店。本身東京「天吉屋」針對中檔次市場,評價極高,招牌菜天吉丼在當地售1200日元(約86.4港元),但來到香港則索價118港元,差價達36%,同樣離不開差價數十百分比。
4. 甜品輕食 中村藤吉
作為京都一家以抹茶食品聞名海外店舖,中村藤吉早在三年前首度衝出海外,來到香港開設分店。而香港大部份以日元10算標價,以宇治冰為例,日本賣980日元(約70.5港元),香港則以98港元,相差同樣近四成。
租金運費成差額原因
究竟為甚麼日本餐廳來港後,價格都會提高兩至三成?首先是食材問題,早前有日本電視節目分析,一碗拉麵成本不過200-300日元,佔日本大部份拉麵店售價約三成。不過過江龍食店食材均由日本直送到港,還要保持食物新鮮,結果運費隨時比食材成本更高。外國有日式餐廳表示,日本當地利潤約30-40%,但外地分店利潤卻下降至10-15%。
第二當然是租金和人工,不少過江龍皆以中高檔級數來港,大多在尖沙咀、中環地區開店。香港租金貴眾所皆知,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2019年5月商業單位租值對比上年同期上升4.9%,商場過千呎店舖租金最少達20-30萬 ;加上餐飲業人手短缺,不少餐廳皆需提高薪酬吸引人材。相比日本而言,儘管人手薪酬相近,但東京都內同樣呎吋單位,租金一般不超過15萬港元,亦不難解釋為甚麼日本過江龍來到香港「加價」數成之多。
不過利潤和日本只是相近甚至更少,為甚麼仍要到海外開分店?首要的當然是將品牌名氣帶到海外,每年近想想每次有過江龍來港,都吸引不少傳媒曝光。同時日本經濟不算明朗,很靠海外遊客消費,香港每年超過二百萬人到訪日本,加上香港人消費力較高,讓顧客光顧新店外,到訪日本再光顧商店,名乎其實「名利雙收」。
不過,有多年已由日本來港開業的快餐店吉野家,反而港日價格差額相對較細。以傳統招牌牛肉飯為例,日本需要480日元(約34.5港元),但香港則只需39.5港元,僅相差14%。似乎連鎖快餐店差價比單一過江龍餐店細得多,當然這個涉及很多因素,但要留意吉野家部份食材並非來自日本,例如使用黑龍江米而非日本珍珠米等等,運送成本自然低; 另外吉野家分店多,食材入貨量大,來貨價自然較低。不過綜合以上各個原因,若連鎖快餐店「すき家」真的進駐香港,若只開少量分店,相信價錢仍未必會如吉野家般大眾化。
【遊日熱點】 首創「三師」駐店 連鎖藥妝松本清經營策略
近年有不少日資零售商在日本站穩陣腳後,陸續來港「分一杯羹」。繼「驚安之殿堂」於7月12日於尖沙咀開幕後,另一間港人遊日的購物熱點連鎖店藥妝松本清(マツモトキヨシ,Matsumoto Kiyoshi)無懼市况,將登陸香港,是繼泰國和台灣外,第 3 個被選中開店的地區。雄據日本藥妝龍頭22 年的松本清,到底有甚麼成功經營策略?
松本清於1932 年創立,1999 年成功上市。直至2018 年,日本分店數目為1,617 家,年營收達5,588 億日圓。即使因同業合併,導致營收退居第四大,依然充滿成長與創新動能。為了鞏固領導品牌的地位,松本清不以併購的方式快速成長,而是「諮詢型」新商業模式為未來策略,目標是2020 年達到8,000 億日圓、股東權益報酬率一成以上。
「HBC」商業營運模式
松本清以健康、美麗、調養(Health、Beauty、Care,簡稱HBC)三方面為定位,目前開設了10 間以諮詢為主導的新商業模式營運的分店。所謂的「諮詢」就是設有「三師」包括藥劑師、美容師、營養師駐店支援,讓顧客可以就處方用藥、外表儀容和日常健康問題作出諮詢。松本清看到高齡者對處方箋用藥的需求日增,近來採取雙管齊下的地方藥局整合策略,一方面以供貨、代為培訓藥劑師等不同方式,從2016 年底開始協助小型個人藥局,並提供送藥到宅的服務;另一方面,則透過多樣化的自有品牌商品和經營技術支援,在鄉村地區陸續吸收不少個人或小型藥局加盟,建立強大網絡。
松本清除了提供諮詢服務,鎖定健康、美麗、調養以外,其發展核心策略還包括:
1. 選擇在旺區開店
開在車站附近的高人流地方,並掛上醒目的大招牌,藉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生意額。
2. 鎖定目標客戶群
化妝品和藥品的構成比達七成,食品僅佔一成。並強化諮詢和體驗功能,全力拉攏女性上班族和熟年族群。
3. 自家品牌
以高品質、高CP 值為訴求,開發美髮、美白、保健品等不同產品線的自有品牌,其中名為「Matsukiyo LAB」的維他命錠劑型產品,每種維他命皆有不同的代表色,以綜合維他命為例,只要在包裝上辨明各顏色的色塊大小,即可知道每種維他命的成分多寡,有助解決消費者的選擇障礙。
4. 遊客商機對應
為了搶攻一年3,000 萬人、4.4 兆日圓消費力的外國觀光客市場,松本清很早就設立免稅櫃檯和服務,免稅收入占比為年營業額的一成之多。近來,松本清更祭出既存店(開幕滿一年以上的店鋪)附近再出店的戰略,其中一家的商品組合及服務專為觀光客設計,另一家則專為本地客,企圖在同一個商圈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以爭取更多市場。
●設於東京銀座的BeautyU 全新概念店,依據人們消費模式及需要,提供10 分鐘化妝、修甲服務,滿足忙碌OL 下班後的社交需求。
高齡化的香港社會 藥妝市場需求和發展看好
早在2007年時,松本清為了調查香港市場,在本港成立「松本清香港公司」。品牌現時計劃在7月底全面收購「松本清香港」為旗下子公司。而今次松本清的聲明提到,香港除位列訪日旅客前列外,也眼見香港和日本一樣面臨日益高齡化的趨勢,因而對化妝品、健康食品等商品存在一定需求,相信藥妝市場將會逐年穩步成長。然而香港藥物管制相當嚴格,主要出售藥妝類產品的松本清,對於香港市場策略將會如何調整,就需留待開幕後再作討論。
●雖因同業合併導致營收排名退居第四,但松本法就「品牌知名度」、「顧客滿意度」及「業態創新」三方面來說,仍佔領先地位。2018年松本清的品牌價值為3.2億美元,比2017年的2.82億美元增長了14%。
●松本清將登陸香港,是繼泰國和台灣外,第...
【舞台背後】幕後製作三十年 敢於挑戰不可能的事 – 專訪大舞臺製作及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 朱仲賢博士(Billy Chu)
https://youtu.be/iXhPPCh05BM
講起大型活動,大家都會想起艷光四射、絕佳視覺效果體驗,但可曾想到誰在背後製作這樣璀璨的舞台表演?朱仲賢博士 (Billy )早已參與舞台演出,但漸漸發覺幕後製作能給予更大滿足感,於是在1988年成立大舞臺製作及顧問有限公司(On Stage Production & Consultant Limited),為客戶籌辦各類企業活動,至今已是香港歷史最悠久活動製作公司之一。國際獲獎無數,業務更衝出亞洲,在世界各大場地製作活動,到底Billy找到自己喜歡的路向後,如何逐步踏上成功舞台?
「大舞臺」未成立前,Billy形容舞台製作人員猶如「散兵游勇」。「當時冇人統籌場地設計、製作、表演安排或節目流程等程序,大家都只係各有各做。」因一次負責製作一個在香港及上海舉辦的大型活動,並取得空前成功,令他決心創立集節目活動籌劃及製作於一體的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後來發現活動需求極大,數年後公司迅速擴展,31年間籌劃無數會議、周年晚宴、頒獎典禮等大大小小活動,營業額高達過億。
●Billy在1988年看準市場需求,開設大舞臺製作及顧問有限公司,現時成為行內龍頭。
從不覺得巨星「奄尖」
「大舞臺」客戶群相當多元,有世界各地政府、跨國企業如迪士尼、AIA等,亦曾接待過不少國際級巨星,包括著名足球員碧咸、韓國巨星Rain等,Billy說他們都有不同有趣要求。「當時碧咸擔任一款汽車代言人,佢嚟香港要求只坐該牌子某款黑色七人車。至於Rain只會跟10名人士拍照,拍照前亦要逐一介紹。」不過最令Billy印象深刻的巨星,一定是美國天后5屆格林美獎得主歌后Dionne Warwick。當時Dionne年事已高,要從美國遠赴香港,不過相比酬金,她更重視工作性質和細節安排。「我地展示出公司以往輝煌業績,加上誠意,最後邀請到Dionne嚟為我地做一晚表演。」不過邀請Dionne來港需要多方面配合,但Billy說Dionne本人很親切,加上表演水準無可挑剔,令他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Dionne一到埗好興奮,我地第一次見面,但佢叫我去酒店入面嘅酒吧飲酒傾計,一傾就係一個小時。其實就算係巨星,都係非常親民,正正就係咁高要求,先可以成為超級巨星。」
活動流程複雜 隨時準備定「Plan B」
Billy坦言製作最難部份是編排活動流程。「真係好似作文咁,要有齊起、承、轉、合四部份,每一個細節都唔可以出錯。」Billy和團隊需要考慮適合開場方式,亦要安排貴賓或明星到台上表演帶動氣氛。提到大型節目存在很多變數,Billy說處理突發事情在工作中十分常見。「有時真係避無可避,所以好考驗應變能力。不過最重要都係冷靜,咁樣先可以處理得恰當。」令他深深領略到要做好兩手準備,是源於多年前一場戶外表演。「當年陳曉東喺主題公園舉行戶外演唱會,但當日落大雨,仲要天文台發出黑雨暴雨警告,所有舞台佈置、電子器材都濕晒唔用得。」幸好最後天公造美,觀眾可以順利進場。「自從呢次之後,我地明白要制定應變計劃,例如準備室內場地,即使天氣情況有變,都可以將戶外表演移師到室內繼續進行。」
●從場地設計、製作、流程到應變計劃,每個細節都要為客人細心辦妥。
海外工作挑戰大 無嘢重要過咖啡機?
香港大型場地如會展、亞洲國際博覽館,甚至部份海外場地都常見到「大舞臺」蹤影,客戶遠至美加、歐洲都有。2016年Billy率領製作團隊,先後遠赴法國巴黎羅浮宮以及於捷克布拉格城堡籌劃數千人的大型宴會。「外國工作文化好大挑戰性,當地搞活動要保護文物,但另一方面又好識得享受工作同生活,第一樣入場嘅物件竟然係咖啡機。」Billy認為若將外國人多樣化創意舞台設計構思,結合香港人工作效率,就是一支最強團隊。
走向屬於自己的舞台
回顧31年歲月,Billy認為自己每天努力不斷爭取,憑著信念才掌握到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以前冇人從事舞台製作呢個行業,但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就可以逐步向著目標邁進。」Billy勉勵時下年輕人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市場,切勿盲目「跟風」。「當你找到新方向,堅持做落去,終有一天會走向屬於自己的成功舞台。」
●Rain只會跟10名人士拍照,而拍照前亦要先逐一介紹。(被訪者提供圖片)
● 隨著中小型活動需求愈來愈多,Billy希望將來開設針對中小型活動策劃製作公司,讓資深員工有更多發展機會。
【京阿尼縱火】京都動畫營收利潤不成正比 只為保證畫質
作為動漫大國,日本擁有多家知名動畫公司,「京阿尼」京都動畫便是其中之一。這次工作室縱火案之所以能引起廣泛關注,不外乎是由於京都動畫在日本,以至對世界動漫文化及市場都具有龐大影響力。但2015年在營業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盈利0.52億日元創了歷史新低,到底是甚麼原因?
日本動漫作品製作精良、深度及內容多元化,同時產業鏈完備。動漫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部分,上游為作品內容製作,中游為動漫作品發行平台及宣傳、下游為動漫衍生品市場。由於動漫衍生品是動漫產業鏈中非常重要一環,主要包括動漫相關的游戲、服裝、玩具、食品、文具用品、主題公園、游樂場、日用品、裝飾品等。產品範圍非常寬,種類也較多,加上銷量大,自然能帶來可觀利潤。但要使動漫衍生品受歡迎,自然要在內容製作方面下苦功。
營運成本日益增加
現時日本的動畫制作體系大多是流水作業式生產,一部動畫雖然集成了很多創作者的勞動成果,但基本上很多動畫制作者都是來自不同的動畫公司。但京都動畫並不一樣,所有工作,從分鏡、原畫、背景,到後期攝影和CG特效幾乎都是由自己內部員工完成。一套套高質量作品就是依賴於一支自家穩定的動畫製作團隊。
獨立製作體制及完善人才儲備,讓京都動畫在確保動畫質量的同時,還能保持持續穩定的創作生產。憑借獨特運作方式和始終如一的動畫質量,京都動畫獲得良好收人,這一點在數據中也有所體現。不過從數據中亦會發現京都動畫營業額雖然高,但實際盈利並不算多。數據顯示,京都動畫2007年至2015年營業額分別為12.5、11.5、16、18.2、18.21、18.16、21.27、23、24.63億日元,盈利分別為1.6、0.55、0.85、2.36、0.78、0.69、1.43、1.65、0.53億日元。綜觀往年經營狀況可以發現,京都動畫營業額始終處於上升趨勢,這主要得益於其日益精良的動畫作品。可是盈利始終沒有太大起色,2015年在營業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盈利0.52億日元創了歷史新低。
作品重質不重量
京都動畫明白到要保證動畫質量,首要維持的是原畫師薪資水平,因此他們會支付固定工資,而不是按照他們畫了多少張原畫計算,同時積極培訓新人員工,可謂良心企業。京都動畫希望由上而下建立從優秀原作版權開始的產品鏈,所以不惜工本,導致營運成本開支日益增加,盈利一年不如一年。
這次火災中,京都動畫工作室損壞嚴重,除了優秀畫師及技術人員傷亡外,還有大量珍貴的動畫原稿被燒毀,重建工作目前還是未知數。不過對這樣一個具備獨立製作體制動畫公司而言,未來要在保證動畫質量的同時,如何提升盈利水平是「京阿尼」需要思考的問題。作為動漫愛好者,到旗下網上商店或是其他正版管道購買相關產品,以實際行動支持,提升公司盈利,就是對製作公司及一眾創作者最大鼓勵。
●有日本網友分享「京阿尼」作畫水準非常高,包括纖細的頭髮、經過精心描繪的水、漂亮眼睛以及風景描寫。
【品牌形象】動物比人更吸引!為什麽公司品牌都愛用動物做標誌?
標誌設計在企業和品牌發展過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標誌作為視覺化語言,不論在表達思想還是在傳遞信息方面都比文字更直接、更迅速、更簡潔。因此不難發現,不少公司都比較熱衷於用動物來作為公司旗下產品或品牌標誌主角,希望為標誌設計注入了不同活力,實與動物本身具有獨特魅力及特質有關。簡單來說,將動物加入企業標誌,有連結消費者作用,拉近彼此距離,同時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衍生品價值。
一、有效傳遞企業精神
因為較多動物代表著一種技能和特長,恰好符合一些企業精神,所以能建立很好的品質聯想。例如汽車製造商捷豹(Jaguar)標誌中是一隻在縱身跳躍前撲的美洲豹,造型生動、形象簡練、動感強烈,象徵着力量、節奏與勇猛。豪華跑車林寶堅尼標誌是一頭渾身充滿力量,正準備衝擊的公牛,寓意由他們生產的汽車馬力大、速度快、戰無不勝。看似簡潔的動物標誌設計能以強大的張力、豐富的想像力和深刻的凝聚力,將所承載的企業信息快速而準確地傳遞給社會大眾,從而更有效地樹立企業鮮明形象。
●豹象徵速度和戰鬥力,運動品牌Puma及汽車製造商捷豹(Jaguar) 用豹作標誌。
二、親和力
因其象徵意義,動物在現實生活中深受人們的喜愛,具有親和力。動物圖形標誌在品牌傳播過程中承載著重要情感功能,因此把動物作為企業的品牌形象,能有效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間互動。
●大白兔糖
三、延伸性
一個好的動物標誌設計不單以動物作為主角,不少品牌更會通過廣告,為動物注入人化性元素和真情實感,塑造成為品牌代言人,使整個品牌形象統一而連貫,為企業帶來很多隱形傳播價值。例如「獅球嘜花生油」的營養獅及「白貓洗衣粉」中的白貓。
●「獅球嘜花生油」的營養獅及「白貓洗衣粉」中的白貓不只是標誌主角,也會出現在廣告之中。
●法拉利(Ferrari)和保時捷(Porsche)同樣用馬從為標誌主角。
●美國休閒服裝品牌Abercrombie & Fitch 品牌標誌是麋鹿。
●另一間美國休閒服裝品牌American Eagle品牌標誌是一隻鷹。
●Lacoste的鱷魚標誌也很有特色。
●一些應用程式標誌也是動物,例如Firefox是狐貍、Twitter是鴿子,阿里爸爸旗下網購平台「天貓」是黑貓、騰訊QQ是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