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重新定義】賣唔去都唔驚!日本公司一招挽救滯銷過季庫存

【重新定義】賣唔去都唔驚!日本公司一招挽救滯銷過季庫存

在快餐時裝文化下,好多滯銷或過季的全新衣服會直接被銷毀,這種浪費行為引起不少人反思。有日本公司就收購不同品牌的服飾,將原有品牌標籤拆下,換過沒有顯示品牌的標籤,重新訂價發售,給予它們另一個生命。
大品牌拒絕賤賣 直接銷毀滯銷品
現時大部份時裝工業都不會選擇按需生產,一來不符合成本效益,二來消費者就要承擔成本上升的代價。但在大量生產時,往往會造成庫存積壓的浪費現象。一般商家處理滯銷或過季產品時,往往會用較大折扣吸引消費者。但部份大品牌為保護品牌資產和設計師們價值,同時減少儲存費等營運成本,即便這些過季服飾或商品都是全新,他們會選擇直接銷毀,也不願大幅割價賤賣。英國品牌Burberry表示,在2018年一共銷毀價值2860萬英鎊的未出售服飾及香水,引起外界嘩然。不單止是Burberry ,其他品牌如 H&M 和 Zara,甚至是 LV 和 Nike,同樣會對賣不去的商品採取類似措施,從而維持產品稀有性,延續品牌價值。

拆除品牌 logo再平售
全新的過季服飾就這樣被直接銷毀,不但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也造成浪費。據日本 KFM 公司對服裝產業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18年日本一共生產出約 29 億件服裝商品,但真正被消費的只有 14 億件,等於說有半數以上的衣服都沒人買。 如果它們連打折都賣不出去,大部分只能被運往焚燒廠銷毀,據知每年日本也有100噸紡織物被棄置堆填區。
日本新創公司「FINE」就希望改變現狀,他們收購即將銷毀的衣服,並拆掉衣服原本品牌標籤,再換上「Rename」標籤,以折扣價出售。由於未顯示原始品牌名稱,因此可以轉售亦不會影響品牌,減少廢棄衣服。

根據其公司網站顯示,「Rename」收購渠道來自郵購公司、百貨公司、服裝生產商等。換上「Rename」標籤,衣服會重新訂價,在自家網上商店及期間限定店(pop-up store)出售,又或出口至其他地方。

公司創始人加藤由香在大阪從事批發和採購舊衣服。她發現很多她所熟知的時尚品牌,這些衣服數量龐大,而且大部分都在以成本價進行促銷。服裝批發商指可以將這些過季的庫存商品低價賣給她,條件是拆掉衣服上原有的品牌標籤,這樣消費者就不會因產品定價差異,而對品牌本身的「價值」產生質疑。而服裝廠商也不必擔心因折扣而影響繼續品牌價值,繼續在一手市場維持原有定價體系。
最終,加藤決定以 「Rename」 名義來銷售這些來自不同品牌的商品。據日本傳媒報道,他們會以原價1成左右的價位收購服裝,再以原價3折至8折出售這些原本沒人買的衣服。「Rename」網上商店出售的服飾,定價由一千多日元至兩萬多日元不等,強調衣服質量保持不變,但價格合理,更可以為環境出一分力。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消費者是否會購買一件沒有品牌 logo 的衣服?加藤表示去掉品牌 logo 後,消費者反而將關注點放在衣服本身的設計和款式上。「人們不願意購買某件衣服,很可能不是因為它的外觀和質地不合適,而僅僅是因為對某些品牌抱有『偏見』,這反而讓我們忽視了衣服本身的價值。」目前,Rename 累計售出的服裝已經超過 30 萬件,同時有超過 200個服裝品牌與其洽商。
Rename 並非是唯一一間採用「抹掉原品牌」方式來銷售過季服裝的公司。在日本大阪,同樣有一間專門收購過季服裝的公司「Shoichi」。根據朝日新聞報導,他們會以定價 1 成左右的成本從原品牌手中收購服裝,取下商標後在自家網站或一些折扣活動場地進行二次銷售。Shoichi 公司的總裁山本正一認為短期內,服裝行業仍很難解決庫存過剩的問題,意味著這種二次銷售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