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武漢肺炎】港人購物模式轉向網購平台!向Amazon學習網店經營之道

【武漢肺炎】港人購物模式轉向網購平台!向Amazon學習網店經營之道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許多人都盡量避不出戶,以減少在外感染風險,對實體零售、餐飲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惟疫情之下,網購市場變得火熱。不過有部份網店都面對訂單增多,供應卻短缺情況,加上要安排送貨等事宜,那麼要怎樣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及經營呢?不妨參考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如何維持效率之餘,快速作出應變,營造成功品牌印象吧!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過往12個月內有網上購物的人數比率已由2004年7%升至 2018 年的 35.8%,14 年間勁升 4倍,而2018年統計數據指出,花在網上購物的金額中位數亦由兩年前的2,000元增加逾倍至4,100元。當中有76.2%人表示上網購買日用品和衣服鞋襪。近月網購更成為市民日常購物常用方法。網上購物平台HKTV MALL在1 月平均每日訂單量為 22,400 宗,按年和按月分別上升64.7%及19.8%,平均每日訂單總商品交易額達 1,090 萬元,按年大升49.3%,1月的訂單總商品交易額達3.38億元,大升 49.6%。

1.開設「小型配送中心」
疫情不斷升溫,市民心急如焚,使網購訂單激增,不少線上購物平台,如百佳、惠康等出現網上購物通道擁擠、需在線排隊數分鐘至1小時不等情況。而HKTV MALL則在2月開始,上調免費送貨金額至800元,並擴展自提點。Amazon同樣面對大量突如其來的訂單,平台難以負荷物流需求。所以,最近Amazon在美國幾個城市的市中心開設「小型配送中心」,位置接近民居,配送中心能夠在幾個小時之內,將300萬件商品分送到客戶家中,以此加強快速到貨服務。

2.不存在缺貨煩惱 快速處理供應鏈中斷危機
作為電商巨頭,一直以來Amazon都採用「精益庫存」(lean inventory)策略,即以最小資源源投入,不花錢購買和儲存大量商品,節省成本支出同時,也能讓平台在運作上更有效率。由於Amazon屬於經營網購與物流平台,毋須負責生產事項,有6成貨品供應是來自第三方。就在疫情爆發初期,Amazon曾向主要合作品牌廠商發出緊急電郵,了解品牌在內地製造業和物流停滯下的供貨情況,從而得知商品是否潛在短缺問題。Amazon隨即要求在各個主要在中國生產商品的品牌,其存貨量由過往2至3週,增加到6至8週。加上在全球化與生產廠商選擇眾多情況下,Amazon也可以迅速尋找其他貨源代替。

3.出手打擊炒價
疫情消息一傳出,各種防疫商品如口罩和酒精搓手液瞬間成為瘋搶目標。美國科技雜誌《Wired》揭露,肺炎疫情爆發後,Amazon平台上就有商家刻意哄抬商品價格,例如將口罩價格調漲至市價5倍。所以,Amazon公布已把超過 100 萬件跟疫情相關產品下架。除打擊炒賣行為外,下架貨品對象還有屬於不實描述的產品,包括聲稱有效抵抗,或是可以抑制甚至治癒新型冠狀病毒的商品。Amazon透過聲明強調,公司貫徹賣家要傳遞「正確訊息」,禁止一切誤導消費者行為,也要遵守價格政策,嚴禁炒賣圖利。Amazon此做法不但讓無良商人引以為戒,讓消費者能安心購物,也成功營造品牌正面形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