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C
Hong Kong
城中熱話【品牌故事】國泰漸失英資色彩 從標誌演變可見端倪?

【品牌故事】國泰漸失英資色彩 從標誌演變可見端倪?

近月關於國泰航空新聞鬧得熱烘烘,成為港人關注焦點之一。自1946年成立起,憑著大股東太古的英資背景及當時港英政府支持,國泰享有航空專利權,一直穩步發展,創下多個「第一」。發展至今,國泰經歷多次股權變動,漸失英資色彩。其實從其標誌演變,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叫「Hong Kong Airlines」太過普通?
國泰航空公司是在1946年,由美藉前空軍飛行員羅伊·法瑞爾(Roy Farrell)及澳洲籍飛機師雪梨·德坎措(Sydney de Kantzow)成立,希望將一些急需物資從澳洲運到戰後中國。一開始他們以「澳華出入口公司」名義在上海發展,後來才將總部遷往香港。
或許大家都不知道「Cathay Pacific Airways」這個名字其實非常有意思。原來「Cathay」是中世紀時期歐洲人對中國的古稱,感覺典雅,而法瑞爾和·德坎措希望有朝一日,他們在香港建立的航空企業可越過太平洋,再加上兩人都認為「Air Hong Kong」、「Hong Kong Airlines」實在太過普通,所以最後決定將公司重新命名為「Cathay Pacific Airways」。至於中文名稱方面就曾經出現過幾個版本,包括「香港太平洋航空」、「國泰太平洋航空」等。後來隨著中國客人增加,才正式確立中文名稱為「國泰航空」。

●國泰早年的宣傳單張,明確列出為屬於英國的航空公司。

標誌演變反映股權變動?

香港最主要英資商行太古洋行(即太古集團前身)在1948年收購了當時為澳美合資的國泰4成半股權。國泰標誌由1960年代起就附有太古集團名稱及商標。即使後來在垂直尾翼上加上白色及深綠色間條塗裝,但除「Cathay Pacific 」字樣外,同樣印有太古集團名稱及標誌。直至1980年代,標誌作出少許改動,但仍以綠白條紋垂直尾翼為主,繼續保留太古集團名稱及商標,當時太古持有國泰70%股權,匯豐銀行有30%。
不過自80年代尾起,國泰經歷多次股權變動。在1987年,太古與匯豐以23億港元向中信泰富出售12.5%國泰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不久,國泰航空就決定更新企業形象,於1994年開始使用為港人熟悉的「翹首振翅」標誌,結合中國書法筆觸與飛鳥展翅姿態,為國泰增添「亞洲特色」。而到了2014年底就改用更加簡潔清晰的新版標誌,沿用至今。目前太古雖然仍持股約45%,中國國際航空持近3成,不過國泰英資色彩已逐漸被淡化,國泰標誌上的太古集團商標及垂直尾翼英國國旗早已消失。

更多文章